别人家的小孩!重庆小学生获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特等奖

28.07.2018  18:25


△颁奖典礼现场

7月28日,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从市侨联获悉,7月21日上午,由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快乐作文》杂志联合主办的“第十九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在京举行颁奖典礼,来自中国、德国、美国、荷兰、日本、比利时、加拿大等国家的百余名获奖师生代表欢聚一堂,共赏美文佳作,感受华文魅力。重庆市沙坪坝区土主镇小学学生陈香宇的作品《底层的光芒》从25个国家和地区共计七百多万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特等奖,特等奖仅20个。

此次大赛共征集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七百多万华人学生作品,以“中国文化”“身边风景”“异域奇缘”为参考主题,最终选出特等奖20名,一、二、三等奖共计9500余名,凝聚了世界华人学生的家国情怀,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多元融合和发展。

△陈香宇和辅导老师

市侨联介绍,市侨联精心组织全市中小学校积极参与,全市共推荐征文11000余篇,经大赛评委会评审,共有1700余篇征文获奖,约占获奖总名额的五分之一,系西南片区省市选送作品最多、获奖人数最多、参赛范围最广的单位。其中,获特等奖1名,一等奖170名、二等奖618名、三等奖919名。市侨联、沙坪坝侨联获得组织奖项。在颁奖典礼上,沙坪坝区土主镇小学老师陈嘉怡代表获奖教师发言,获得在场观众频频点赞。

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自2000年举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19届,成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华文教育在海外兴盛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是目前主办单位规格最高、参赛国家范围最广、参赛人数最多,海内外影响最大的国际性华文比赛。

  附:特等奖作品《底层的光芒

陈香宇

外婆家旁的一条巷子里有一间馒头铺,小小的,被夹在五花八门的大店面之间,很难发现。

外婆总说,这家馒头铺的主人实诚,用的都是一等一的石磨小麦粉,馒头个头大,五毛钱一个,配上一碗稀饭,一点咸菜,就可吃饱。每天早晨天刚蒙蒙,就有长龙似的顾客,自然我们家也是馒头铺的忠实粉丝。

伸出手,递出一张纸币。

立即有一双皱巴苍老的手接过,手的主人小心翼翼地收起钱,掀开盖着的棉布,扑面而来的氤氲热气几乎将馒头铺的主人淹没。

热气散去,馒头铺里一片热闹,三个人挤在中间,一人揉着面团,一人捣鼓着蒸笼,一人忙着将馒头装袋,再双手递到顾客手中。店内很简陋,无任何装饰,全白的墙壁都与馒头融为一体,却格外整洁。站在木板前揉面团的中年男子虽然动作娴熟,但显然有些吃力,我惊讶地发现了他的断臂,难怪他偶尔要休息一下。

负责装袋的老婆婆给我挑了几个不烫手的馒头,冒着热气,皙白圆润,馒头一靠近嘴边,鼻子就有福了,麦草儿特有的清香溜进鼻孔,只沁心间,送进嘴里便是挥之不去的柔软与香甜,仿佛小镇人一天的生活都被这一口一口的留香填补得丰满充实。

再回外婆家,已经是五年级的暑假,我来到馒头铺前,清晨的阳光照在陈旧的匾额上,给“馒头铺”洒上一抹金色,中年男子依然在馒头铺前忙活,鼓捣蒸笼、收钱、馒头装袋,和他一起忙活的却变成了一位与他年级相当的妇女,而里面揉面的人极为陌生。

馒头,如今你爹妈走了,现在镇上房子贵了,不考虑馒头涨点价,或者馒头做小点。”我前面的中年男子一边递钱,一边逗他涨价发财。

他沉默半晌,眼睛盯着馒头一动不动,憨厚地笑笑:“爹妈交代过,守好这馒头铺子,镇上都是街坊四邻,并不富裕。我们一家也是小老百姓,够用就行!”随即伸手将装好的馒头递给了男子。

蒸笼里溢出的热气扑扑腾腾地继续升着,一股又一股,此起彼伏,却掩盖不了他勤劳朴实的身影,抬头凝神陈旧的匾额,“馒头铺”三个字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金光,这光芒,不仅仅是阳光,更是馒头铺的主人内心迸发的力量。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唐中明 实习生 向津津 文 市侨联供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