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端午你可记得挂菖蒲 《重庆地名文化地图》推出菖蒲篇
▲菖蒲
▲菖蒲细节
▲菖蒲全貌
重庆不仅延续着端午节悬挂菖蒲的传统习俗,还出现众多与菖蒲相关的地名,而且往往与水有着紧密联系,比如菖蒲塘、菖蒲凼、菖蒲溪……都是对所在地区地理环境的生动反映——重庆气候潮湿多雨,山涧河坝当中密布沟溪沼泽,土质松软多为湿泥,为菖蒲繁茂生长提供优良自然环境。
自古并称“花草四雅”
菖蒲,又名臭蒲、水菖蒲,因为是蒲草中最昌盛一种,故得名菖蒲。菖蒲多生长在沼泽、溪流等潮湿环境中,为典型多年水生草本植物。
菖蒲气味芳香,具有杀虫除秽之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可以防疫驱邪的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花草四雅”。
在渝东南酉阳县神龟峡左岸菖蒲盖,分布着一片海拔1200至1500米之间、核心区面积约10万亩的菖蒲大草原。这里地势开阔平坦,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色绮丽壮观,被誉为江南的鄂尔多斯、重庆的川西大草原,是我国南方地区一块不可多得的原生态高山草原旅游胜地。站在草原中,水草丰茂,让人仿佛置身塞外,充分领略“风吹草低见牛羊”神奇风光。
以“菖蒲”为名地方多
出于对菖蒲品性的喜爱,又因这些地区盛产菖蒲,当地老百姓喜欢依照地形地势,以菖蒲加上景观名词来命名自己生活的地方。
与菖蒲大草原同样位于渝东南的彭水、黔江等地,是土家族、苗族聚集地。当地人把菖蒲看做是一种吉祥象征,而且把菖蒲入药治病。
旧时,渝东南地区交通偏僻,医学落后,许多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当地人每遇就诊无效,就将原因归咎于蛊,所以有着“谈蛊色变”之说。解除毒蛊的方法是,用雄黄、蒜子、菖蒲3味以开水吞服,泻去恶毒。
经典医书《本草纲目》引用宋代科学家苏颂对菖蒲的记载:“黔蜀……常将(菖蒲)随行,以治卒患心痛,其生蛮谷中者尤佳……此皆医方所用石菖蒲也。”这段记载说明重庆、贵州一带土家和苗族用菖蒲治病的情况。当地人对菖蒲具有异于他人的深厚感情,这也说明为什么在渝东南土家族、苗族聚集地区以“菖蒲”为名的地方尤其多。
地名文化地图带你揭秘
如今,菖蒲最为频繁和密切出现在大众视野,是在每年端午时分。
端午始称端伍,《太平御览》卷三一引用晋代周处《风土记》:“仲夏端伍。端初也。”即该节为五月第一个五日。因“伍”与“午”相通,所以端伍俗称端午。
在古代,五月五日被视为“恶月恶日”,传说这一天诡异之事最易发生,再加之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厉流行时节,为了驱瘟病除邪、止恶求吉祥,叶面扁平、边缘锋利、外形似箭且带有香味的菖蒲,便成为“诸虫百毒尽斩灭”象征。每到端午,人们把菖蒲悬挂于户或插于门旁,用来祈求家庭清吉平安、社会安宁。渐渐地,端午节挂菖蒲习俗在中国传承下来,和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一道,成为端午节固有民俗活动和文化名片。
重庆晚报记者 陈富勇
原标题:看到看到又端午 你可记得挂菖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