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地变公园 社区居民有了好耍处

22.12.2015  10:11

16日,新屋佳苑小区居民在公园里晒太阳。

修葺一新的巴南区乌洋街社区。

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摄

12月16日,连续几天阴雨后,主城迎来了冬日难得的暖阳。73岁的司秀清,又带着星宇舞蹈队的队员们,来到巴南区鱼洞街道乌洋街社区二组团的舞台上,排练起新的舞蹈。而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泥泞不堪的菜地,巴南区对社区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后,这里成了居民们活动的好地方。

综合整治后的巴南区鱼洞街道乌洋街社区和花溪街道新屋佳苑小区,成为巴南候选“最美宜居小巷社区”的代表。

整治前 青苔路摔伤七旬老人

整治后的乌洋街社区,对司秀清和她的队员们来说,多了一个跳舞的地方,是锦上添花;而对于70多岁的金爷爷来说,则关系到人身安全,是雪中送炭。

位于鱼洞街道大江片区的乌洋街社区,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这个0.23平方公里的社区,住了4137户人家。缺失的规划以及陈旧的设施,下水道堵、污水冒漏是常态,安全隐患也不少。今年春节刚过,金爷爷就摔倒在长满青苔的社区道路上。“摔得还不轻,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现在还拄着拐杖。”社区居委会党委书记包春兰说。

社区有不少堡坎,很多没有安全护栏,很危险。这里的雨水、污水管网,使用了二三十年,不少已经老化破损,开始渗漏,社区的道路经常出现污水横流的现象。”包春兰说,她经常接到居民的投诉。

为此,巴南区将乌洋街社区纳入背街小巷综合整治范围,今年启动了整治。

整治后 居民变成了主人

在多次征求社区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巴南区结合区财力和老旧社区现状实际,制定了以“道路平整、排水通畅、秩序良好、路灯明亮、卫生整治、设施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巴南区老旧社区整治标准》,并按此标准,对乌洋街社区进行了整治。

经过几个月的整治,以前的泥土路、菜地,变成了铺着透水砖的平整路面;堡坎都装上了安全护栏;雨水、污水管网重新布局改造;每幢楼有了专属的张贴栏;小区的绿化也新增加了上万平方米,停车位增加了23个。“最主要的是,经过整治,我们的活动场所多了,有舞台、小广场、乒乓球台和羽毛球场地。”包春兰说,这样的变化让住在这里几十年的老居民重新有了认同感。“如果有外面的人来乱贴广告,居民们都会主动制止。旁边学校的学生乱丢垃圾,也会被居民们‘喝止’,他们现在觉得自己真正变成了这里的主人。

安置房变园林式宜居小区

巴南花溪街道新屋佳苑小区在整治后,也由以前典型的安置房小区,变身为园林式幸福宜居小区。

12月16日,记者走进位于巴南花溪街道新屋村的新屋佳苑小区,阵阵桂花香伴着冷风扑面而来。“我们小区不仅植物‘提档升级’了,小区后面还建了‘雷锋主题公园’。”新屋村党委副书记张朝达说。

顺着新屋佳苑小区往后坡上走几十步,就可到达张朝达所说的雷锋主题公园。因为天气好,不少居民带着孩子在公园里晒太阳。“以前这里是荒山,被大家开垦成了菜地,整治后变成公园,我们没事就爱上来耍。”坐在公园里打毛衣的袁阿姨说。

综合整治 40万群众受益

像乌洋街社区、新屋佳苑小区一样旧貌换新颜的社区,在巴南区还有不少。

巴南区市政园林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巴南区实施了13个方面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惠民工程,对城区90条主次干道、背街小巷道路进行了整治;33个老旧社区换新颜;打通了11条断头路;1万米道路安装了隔离设施;近20处停车港进行了优化;新建了55公里污水管网;新建3座人行天桥方便市民出行;新增1万多个公共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问题;创造性地启动了6个集农贸超市、停车场、绿地为一体的“三合一”综合体,既方便了市民也美化了环境;新建20座公厕(垃圾站)缓解了如厕难问题;整治67处共计57.9万平方米土坡菜地,新增不少居民休闲、娱乐场地。仅仅背街小巷老旧社区整治,直接受益群众就达到了40万。

本报记者 罗薛梅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