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娃咋诞生?是为应对国外动画片的入侵

13.06.2015  14:58

  四方脸、粗眉大眼、头顶葫芦冠、项戴葫芦叶项圈,勇敢正直的葫芦娃七兄弟是众多80后童年的记忆,也是国产动画片中的翘楚。那你知道它是怎样诞生出来的吗?

  昨日,《葫芦兄弟》的造型设计者吴云初教授来渝,在市科协主办的科普微视频创造与传播交流培训会上传授了动画创作的方法。随后他接受重庆晨报记者专访,讲述了葫芦娃的诞生之路。

  如何而来?

  主要是应对国外动画片的侵入

  《葫芦兄弟》由胡进庆、吴云初担任造型设计,两人也被称为“葫芦娃之父”。昨天,面对前来参加培训的150名科普工作人员侃侃而谈,图文并茂的进行了《让艺术融入科学——谈科普影视动漫创作》讲座,传授动画创作的技巧。

  吴云初教授已经73岁,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工作了40多年。

  当年创作葫芦娃是个什么情况?吴云初介绍,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自己已经40多岁,孩子正读中学,当时电视台大量播放阿童木、米老鼠唐老鸭等日本、美国动画片,国内动画处于困难时期,家长们都呼吁能不能做一些国产动画片。当时的经济体制正在向市场经济改变,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也在转型,希望做一些有市场前景的动画片。于是在单位安排下,成立了《七兄弟》摄制组,胡进庆做导演,筹划做一部长篇动画片。

  吴云初说,其实葫芦娃的故事是从民间故事而来,当时上海美影厂的文学组收集了民间刘家七兄弟的故事,这七兄弟有长腿、大力士、大嘴巴、大肚子等特点,与地主和衙门官员做斗争。文学组写成了提纲,不过导演胡进庆觉得原来的本子制作太庞大,于是改成了葫芦娃斗蛇精和蝎子精这一故事。

  如何设计?

  传统剪纸加动画,创作葫芦娃

  吴云初说,当时这部动画片是长篇,时间又很紧,摄制组就准备用到当时才进入国内的复印技术。为了让造型更丰富、耐看一些,以及利于动画的表现和制作,于是他保留了剪纸动画的特点,又吸纳到了动画的特点,将人物设计用黑线表现。

  “在人物设计上我们保留了民族的特点,保留了葫芦的形状。”吴云初说,日本动画片的特点是唯美化的,人物的身体长,而葫芦娃身体是葫芦型的,头部、脸蛋是圆圆的,头身比例相差不大,造型和形象都是民族化的,在人物动作设计上还保留了京剧、武打的动作,所以感觉很中国化。

  吴云初说,他和胡进庆一起担任造型设计,二人绘制了葫芦七兄弟造型,其共同特征是:四方脸、粗短眉毛、明亮大眼、头顶葫芦冠、项戴葫芦叶项圈、身穿坎肩短裤、腰围葫芦叶围裙。七兄弟形象是统一的,全靠衣服来区分,服饰颜色分别为:赤、橙、黄、绿、青、蓝、紫。

  “当时为了能尽快做出这部动画片,全组人都很卖力,四五十个人一起拍摄,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将13集的动画片全部拍了出来。”吴云初说,以往拍剪纸动画,如果十几个人拍20分钟的内容,需要一年时间。

  怎样创作?

  人物要有美感,内容不能恶搞

  《葫芦兄弟》推出后立刻走红,获得了不少大奖,也成为了众多80后的美好回忆。吴云初说,拍摄之初他们也没想到会这么受欢迎,孩子在学校里说起葫芦娃是自己父亲制作的都自豪满满。

  之后,吴云初还拍摄了《斗鸡》、《葫芦小金刚》、《蝶双飞》、《魔鬼芯片》、《智斗乌鸦》等作品,不过最被人熟知的还是葫芦娃。吴云初说,现在不少朋友会向他说起社会上、网络上有关葫芦娃的新闻,他有时会看,但自己并不喜欢恶搞葫芦娃。

  而对于现在一些国产动画片情节过于暴力、语言粗俗的情况,吴云初表示,动画片应该纯化语言,一些粗俗的东西不能进入其中。如果动画片在人物设计上没有美感,内容上恶搞的东西很多,这些是不行的。动画片不能图表面的热闹,要让小朋友在看过后留下一些真善美的东西。

  未来展望

  期待国产动画的再次繁荣

  《哪吒闹海》、《大闹天宫》、《雪孩子》等这些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国产动画片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这些动画片在内容上、画风上不仅有浓郁的中国元素,而且水平都很高,而现在的国产动画片则少了很多“中国风”。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还是新一代的动画工作者创造力不够。”吴云初说,新一代的动画工作者是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他们是在加工片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工作时承担国外动画的外包工作,只需要按国外厂商的要求进行画图,不需要他们思考创造,因此造成了这一代独立思考、创造的能力欠缺。而他们在成为导演,创作国产动画片时,也就欠缺了创作能力。同时,现在一些动画院校,偏重技术上的教学,对于创造反而很欠缺。“动画教育不能变成软件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动画人的创造能力。现在动画教育高素质人才是非常缺乏的。

  而对于传统的水墨动画、剪影动画、木偶动画,吴云初坦言在他们之后几乎没有单位出品了,不过他并不担心这些传统动画会失传,因为现在一些高校有学生在学习,而且现在的电脑技术会让这些传统动画制作起来更快捷,他期待国产动画的再次繁荣。

  相关新闻>

  拍摄科普微视频

  最高奖励8000元

  记者昨日在培训会上获悉,“科普60秒”——重庆市首届微视频科普公益广告创作大赛征集日期将持续到6月30日,大赛面向全社会征集视频类科普公益广告,优秀作品最高可获8000元奖金。

  本次大赛由市科协、市科普发展基金会主办。本次大赛征集作品包含科普影视类和科普动画类,要求参赛作品时长以15秒或30秒为佳,富含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和通俗性。大赛设有一、二、三等奖和最佳创意奖、优秀奖、入围奖等,获奖者最高可获得8000元奖金。

  选稿编辑:李陶

  链接: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5-06/13/c_1115604903.htm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