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蒸米饭最好吃?小学生写了篇论文来论证
△孩子们在玩魔方
怎样蒸米饭最好吃?烧开水时,燃气的控制阀拧到什么位置最节气?4月21-22日,在重庆市首届数学文化节闭幕式上,一群00后的小学生们带着自己的数学建模小论文、数学魔术等不同形式的表演,现场上演了一场趣味数学的盛宴。
据悉,重庆市首届数学文化节由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重庆市教育文化研究会主办,从去年12月启动以来,历时近半年,来自树人小学、大足龙岗第一小学等48所学校,近10万人参与到包含了24点比赛、“数学手抄小报”比赛、数学经典游戏比赛、“原创数学游戏”大赛等10余个项目中,为更多热爱数学的孩子提供了交流、展示平台。
写论文计算学校直饮水安置点
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四年级胡艺铭、敬小涵发现每次上完体育课,大家都去抢最靠近操场的那台直饮水机,而其他地方的直饮水机很少有人使用,造成资源浪费。于是,她们决定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希望可以改进直饮水设备安置点。
两人先向总务处老师了解了现在学校直饮水位置安置点。为了了解各个直饮水地点的使用情况,她们还对小学部约300名学生做了一份问卷调查,整理出各个直饮水地点的常用人数以及利用率。
通过综合同学们的活动区域、人流量大小及学校每年投入费用等因素,胡艺铭和敬小涵对校内直饮水设备的安置做了一些调整,建议取消A区、C区、3号寝室门口、风雨操场B区4个设置点,在同学们活动量很大的露天操场上新增一台直饮水设备。
胡艺铭说:“这样一来,减少了3台设备,我们计算了一下,调整后的费用每年也减少了大约四分之一,为学校节约了不少的运行成本。”之后,她们考虑将这份获得一等奖的数学建模论文《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直饮水设备安置点研究》交给学校老师,作为参考。
小学生研究这样蒸米饭最好吃
来自树人小学四年级4班的补思颖完成的数学建模小论文《蒸饭时米和水的比例关系》,获得此次“数学建模”小论文比赛一等奖。
为什么会想到要研究蒸米饭时米和水的比例?原来,补思颖最近放学回家吃饭时,发现妈妈煮的饭有时候有些硬,有时候又有些软,像稀饭一样。补思颖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啊?”妈妈告诉她,这是因为蒸饭时米和水的比例不一样。
为了弄懂这个问题,补思颖进行了两种方法的实验。她首先将米分成五份,每份均为0.5kg,再加入不同比例的水蒸煮,最终得出结论:大米与水的比例为1:1.5时,米饭的软硬程度、口感为最好。
由于第一种方法需要家用电子秤、刻度杯等工具,补思颖决定根据上面的结论转化为操作更简单的形式,也就是“水面高出米面”的参考比例。“以后我可以为爸爸、妈妈做出软硬适中、香喷喷的可口米饭了。”
在这个过程中,补思颖还有了一些新发现,也就是一种“斜度”蒸饭法。蒸饭时遇到老年人想吃软饭,而年轻人爱吃硬饭。“如果在蒸饭的时候,有意将入锅的米粒堆出斜度,使厚端浸水少,薄端浸水多,那么蒸出来的米饭便可以软硬兼顾了。”也就是浸水少的部分米饭略硬,浸水多的部分米饭松软,众口就不再难调了。
300学生用建模小论文体现“数学有用”
△现场的小学生用实力诠释了身边数学的魅力。
近7000份数学手抄小报、3000多份数学摄影、300份数学建模小论文,文化节上,00后的小学生们用实力诠释了身边数学的魅力。
那么什么样的数学建模小论文更能打动评委?大赛评委、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童莉介绍,评价一篇论文,首先从选题来看,她认为一个好问题的提出比解决更重要;其次,作为小学生,不能与高中生、初中生作比较,所以论文选题是否和他们实际生活贴近就很重要。“例如在这次参赛的学生论文中,就有一些小学生涉及的选题有些超出实际情况,如楼房设计。”
此外,评委还会关注学生的研究方法。童莉说,数学建模论文要求选题来源于生活实际,并对此做一个小型研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问题,有意识地用实际方法去解决。所以,从小学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同年级运用了不同数学方法,比如方程、统计、加减乘除等。
“小学生一篇小论文的完成可能家长的帮助较大,这也是好的一方面,能够对学生的合作能力有一定培养。不过,如果学生仅仅是被动接受或者观察,那他的参与度就会大打折扣。”
童莉表示,数学建模论文既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还能培养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重庆市教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汤宪敏表示,本届重庆市首届数学文化节丰富多样,通过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点点滴滴的痕迹,让广大少年儿童在观察、思考、互动、体验的过程中,切身感受“数学好玩”、“数学美妙”、“数学有用”。
上游新闻记者 秦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