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钢板、旧轮毂……那头网上爆红的“重庆蓝鲸”是这帮造车人凑出来的

21.01.2021  20:58

1月21日下午,小雨,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开发区长安厂。

大多数员工们都陆续坐上了回家的班车,冲压二车间某个不起眼的角落,仍然有三个身影在忙碌着。电光火石之间,几张疲惫而又专注的脸忽明忽暗。他们正在给一头“蓝鲸”做最后的打磨工作。

这头“蓝鲸”刚刚刷屏了网络,可让网友想不到的是,这关“蓝鲸”是由废钢板、旧轮毂和汽车零件组成的,它诞生在长安汽车厂。

为什么要做这头

时间回到两个月前,雕塑专业毕业的新进大学生员工王雪,第一次踏进两江工厂二厂区的大门,出于专业的敏感,直觉告诉她这里还可以添置点什么。车间虽然干净、整洁有序,但如果再增添一丝艺术气息,整个厂区可以变得更加灵动。

钢铁蓝鲸想法雏形初现

刚刚入职的王雪初到工厂时,看到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边角料,不禁萌生了一个念头:如果工人们经手过的零件出现在广场上作为一种艺术品,成为能够触摸 、互动的东西,可以使他们感受到材料和价值的转换,产生一种熟悉的亲切感。

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工厂领导的肯定。” 王雪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公司一直在改善和美化车间环境,而利用车间回收材料制作工业艺术品这一提议无疑与公司的理念一拍即合。

随即,在工厂的协调下,王雪等四名品牌公关部的新进大学生来到了冲压车间,与2名模具钳工组成冲压艺术创作团队,从此开启了他们对于工业废料的改造之旅。

雕塑设计方案灵感来自于长安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发动机:蓝鲸发动机。做蓝鲸,就是想要用它的宁静和深邃,赋予钢铁以温情。

每一块材料都是有生命力的,它是时间与空间的承载”。王雪和团队其他伙伴以蓝鲸动力发动机为主概念,想要呈现的不仅是一尊雕塑,也是对未来出行的一种想象。“以一种个性化、与人共生的形式陪伴我们前行。就像雕塑上的那个小人,手扶在蓝鲸身上,与蓝鲸一起踏浪。

困难重重,想尽办法也要上

然而,将想法付诸于实践却并非易事。要在一个高度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车间,光是找齐做雕塑所需的材料都难上加难。他们能做的,只能是在找到的有限的材料上,进行加工和改造。

动起手来才发现,车间能够用来制作雕塑的工具也几乎为零,只能利用现有的设备进行创作。这带来了一个问题,加工的材料精度不够,在拼接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误差,无法完美呈现图纸的方案,只能一边做一边进行调整。

所幸,加工制作团队中有一群经验丰富的模修组老师傅,他们凭借着过硬的技术与丰富的实践经验,逐个击破了制作雕塑时所遇到的种种困难。比如他们想做一个旋转的底座,从而创造出一种人与雕塑的互动感,但总是无法找到合适的零件,达到理想的效果。此时,模修组何恒波看到了旁边旧料车里大家找来的零部件中有一个轮毂,他灵光一现,提出用汽车的轮毂来做底座。一番思索之后,他们仅用了四个螺丝钉,省略了复杂的切割和焊接步骤,以最简洁的方式制作出了雕塑的旋转底座。

而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几位新员工也逐渐掌握了专业的切割、打磨、焊接等基础技能。

艺术追求与工匠精神的碰撞

按照工厂安全规定,焊接等危险系数较高的操作必须取得相关执照才可以进行作业。这让王雪在很多过程中都不能自己亲自上手去感受,只能通过与师傅的交流来进行。

在与师傅沟通的过程中,艺术理念与实践操作不断发生碰撞。在师傅看来,光滑的焊接效果是他们工作的基本要求与规范,而王雪则想要保留板材原有的质感与颜色,以及焊接的痕迹与层次感。

比如回收板材上的铁锈,王雪觉得是金属经过岁月沉淀留下的痕迹,不用全部抛光打磨;鲸体上的焊点和焊缝,有相对丰富的视觉元素,其实是在讲述如何把各种废料制作成一个充满希冀的蓝鲸形象的过程;而何恒波则认为金属的光泽必须还原,焊点和焊缝影响整个雕塑的美观。

对于工人师傅来说,无论焊接什么东西,不管大小,只要是出自自己的手,就要对它负责。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极致。

一边是艺术的追求,一边是工匠精神的完美,这是抽象与具象的碰撞,更是人文与技术的交融。“我们从这些师傅身上看到了一种匠人精神,”王雪坦言,“这也为我理解艺术开辟了一个新的角度。美不一定是抽象的、大概的。对细节的追求也是对美的极致追求。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宋剑 曲鸿瑞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37年前的重庆珍贵影像告诉你,什么叫山城!
原标题:37年前的重庆珍贵影像告诉你,重庆晨网
1995年的老重庆旧貌
原标题:1995年的老重庆旧貌 【免责声明】重庆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