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赛中收获成长——记第五届全国气象行业天气预报职业技能竞赛重庆代表队
21.01.2016 14:20
本文来源: 气象
1月13日至15日,第五届全国气象行业天气预报职业技能竞赛在北京举行,经过奋力拼搏,由1名年轻首席预报员领衔的重庆代表队,获得了团体第四名,历史个例天气预报单项团体第一名,个人全能第四名和第八名的成绩,取得了重庆参加全国气象行业技能竞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要受得了苦和静得下心
“做一名气象预报员,必须受得了苦,静得下心。”重庆市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副处长王中说,工作和备战全国比赛必须两不误,苦不苦,只有预报员自己心里最清楚。
此次参加比赛的3位选手是从全市气象部门中层层选拔而来,从2015年6月开始,集训断断续续的进行了90多天,正值汛期,日常预报业务工作要保质保量地做好,训练也是不能缺席的。
“我们的集训可谓是历经了夏日的酷暑、秋日的绵绵阴雨和冬日的严寒。”胡春梅说为备战全国比赛,集训还是很辛苦,有静下心的理论复习和模拟考试,也有紧张的现场问答,心理压力相当大。
作为重庆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的邓承之,更为辛苦。又是参赛选手,又是集训的兼职教练,邓承之自己“充电”以外,还要协助其他教练对另外2位选手进行指导,大家一起复习、一起讨论、一起参加模拟考,共同进步。
“集训和日常预报业务工作并没有明显冲突,理论是基础、预报是实践,有了预报经历再对理论知识温故知新,总会有不同的收获。”这是重庆代表队的心声。
比赛跌宕共同进退
“我的历史个例发挥得不好,可能会拖累团队了,怎么办呀!!”历史个例天气预报比赛结束后,朱赟赟就哭了。邓承之、胡春梅赶紧上去开导和安慰,必须放下包袱,去认真准备后面的考试才最重要。
1月13日中午,当中国气象报记者黄彬敲开邓承之的宾馆房门时,他正在翻看着《天气学原理和方法》。胡春梅和朱赟赟2位女预报员也没有闲着,一边看书,一边交流,准备着第二项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的考试。
“今年竞赛最难的是理论考试环节。”邓承之介绍,考试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原来的天气学原理、卫星气象、雷达气象、业务规范等基础上,增加了中尺度气象学,并在考试中出现位势倾向方程的推导题,难住了大部分考生。
1月15日,比赛开奖了,重庆代表队历史个例天气预报获得了团体第一名!!大家又惊又喜。朱赟赟说:“这得益于平时不断地实践、探讨和总结。也感谢集训中几位首席预报员对预报思路和技巧的耐心讲解与辅导。”
竞赛是成长的阶梯
“今年赛制变化较大,增加了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比赛,更贴近实际业务。现场问答的裁判由各省在岗的首席预报员担任,比赛也更加公平了。”预报员们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比赛,大家收获良多。
“通过备战,能够静下心来重新读一读天气学原理等书籍,总结本地灾害性天气历史个例和强对流天气的特点等,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这是邓承之的感悟。
“参加比赛,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这是胡春梅的收获。
在同事的眼中,朱赟赟是一个阳光的女孩,也是一个勤奋的人,不当班的时候,她也总是抱着专业书籍在学习。她的努力在比赛中有了回报,得到了个人全能第四名的成绩。
“我们对预报人才的培养有较为完善的制度,编研出版了《重庆市天气预报技术手册》《重庆市暴雨天气分析图集》和《重庆市强对流天气分析图集》,开发了暴雨、强对流天气学习培训系统,相信对预报员的成长也很有帮助的。”重庆市气象台台长刘德如是说。
在胡春梅眼里,重庆市气象台是一个利于人才成长的摇篮,只要愿意付出,总会得到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首席预报员辅导新预报员,从天气系统的分析到软件应用,从预报思路的建立到气象要素预报技巧,都有全面的训练和指导。一个天气过程后,首席预报员也会组织天气过程总结,分析预报的成功和失败,凝炼预报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深入研究。
平时理论知识的强化与经验的积累是气象预报员成长的关键,竞赛时与全国同行的竞技与交流也是成长的阶梯。预报比赛已经圆满落下帷幕,结果并不重要,收获经验、经历成长,才是财富。
本文来源: 气象
21.01.2016 14:20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让乡村“既有看头又有赚头”——一家央企的“重农兴旅”实践
记者 李勇 张桂林 李松
扎根巴渝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