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高材生改行从事殉葬行业:曾经开发票只敢说是敬老院

10.10.2018  22:33

△孙浩刚入行时

2018国庆黄金周已经结束,不少网友还在回味假期带来的放松和闲适。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这样一群人,由于工作的原因,他们不论寒冬酷暑都守候在人间和“天堂”的大门前,为逝者做好最后的“引路人”———他们就是殡葬行业的从业者。

在重庆就有这样一位殡葬行业从业者孙浩,1996年他进入这个行业,如今已有22年时间,“人一辈子就把一件事做好,做到极致,这个人就很了不起了。

回望过往岁月,孙浩向上游新闻记者讲述了自己几十年来,看到殡葬方式和人们观念转变的所历所感。

参与设计上海第一批新墓园

△孙浩刚入行时

1996年,法学专业的孙浩毕业后,希望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殡葬行业相对稳定,“当时刚出学校,没想太多,就入行了。”孙浩开始从事墓园管理相关工作。

刚开始到墓园工作的孙浩,参与了上海“福寿园”第一座墓园的建设工作,他向上游新闻记者讲述到,在园林修建时,团队特别找来了一位上海市园林局的知名专家咨询,“那名专家说墓园要庄重严肃,多种龙柏树,但整体听下来,我们却有了自己的想法——墓园的氛围必须是压抑的吗?能不能从墓园建设做点改变呢?

孙浩回忆说,在听了专家建议后,大伙聚在一起讨论了很久,他们还是希望能在传统墓园建设方案上稍加改变,改变人们对公墓阴森害怕的感受。

因为国内缺乏参照,建设团队挎着两个装满胶卷和相机的包就出了国,专门拍摄国外的墓园来做建设参考,决定建设起“泸上新景观,人生后花园”,前后对设计图纸进行了数遍修改,在实体建设中,先按照公园风格布局,再修建成墓园,让墓园从传统的“处理遗体的地方”变成了有温情的纪念场所。随后,上海福寿园作为国内第一批新墓园,成为“世界殡葬协会”的会员,并获评“世界最美墓园”之一。

见证殡葬方式和观念变革

△孙浩介绍他的工作

20岁的时候进入这个行业,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也应该是唯一一份工作。上世纪50年代就有‘改革殡葬行业’的声音,殡葬行业应该是第一批开始实行改革的,”他亲历了火葬被逐渐接受、悼念方式改变的行业变革,有幸成为了殡葬方式和人们观念转变的一名见证者。

回忆起刚入行的那份顾虑,孙浩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孙浩负责公司的采购业务,当让收银员开发票,对方一听是“福寿园”,都会疑惑“福寿园是个啥子地方哦?是敬老院吗?”刚入行时血气方刚的孙浩甚至不敢向对方解释,连连称道,“是是是,就是敬老院。”现在,他已经早已坦然地面对自己的行业。

近年来,湖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武汉民政职业学院重庆社会工作学院等一些高校陆续开设殡葬专业,对此,孙浩并不意外。从前,殡葬行业的从业者大多是“家族传承”——“你去殡仪馆看,一般干这行的人,他的父辈也一定是干这个的,没有例外。”现在,高科技引入殡葬流程,种种环节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文明化,“大学生愿意学习、进入这行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从侧面说明大家观念的转变。

今年一月,孙浩从上海来到重庆,继续从事墓园工作,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接受更环保的扫墓方式。在上海工作时,孙浩曾在两年里在墓园拉了100多条横幅,号召大家尽量少焚烧,更多地用献花等方式来祭奠逝去的人,在他的坚持与宣传下,越来越多人改变了烧纸钱等的焚烧祭奠方式。

烧香,烧纸钱是对逝去的人表达哀思的方式,我们同时也思考,用其他方式也可以对逝去的人表达哀思。”孙浩说,在来到重庆后,他立下了一个“铁规矩”:在他管理的墓园购墓,需要签下不能烧纸放炮的协议。起初,许多市民听到这个规矩后调头就走,认为烧纸放炮是传统,极为不解,渐渐地,在孙浩的宣传下,大家开始理解到环保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越来越多接受了“环保扫墓”的协议。

上游新闻记者 杨辛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