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黔江 邂逅那山那人那水

05.11.2015  14:04

如梦似幻的小南海

邂逅那山那人那水

  武陵仙山,峰云相携

  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一座横跨渝、鄂、湘、黔4省(市)、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的大山脉,那就是巍巍武陵山。其中,方圆十余平方公里的武陵仙山,位于黔江。有专家到黔江考察之后,在技术性评价报告中写道:“武陵仙山具有不可否定的自然美,因它拥有壮丽而参差不齐的山峰,郁郁葱葱的植被以及清澈的湖泊、溪流,还有美丽无比的溶洞和阴河。

  武陵仙山山峰因砂质页岩风化剥落而姿态万千,如公孙相携,似婆媳悄语,像八仙赴会……其羽人山、公母山、八角庙、双石墩诸峰,都有娓娓动听的故事和传说。

  武陵仙山主峰海拔1092.8米,登临峰巅,一览群山,白云如絮,峰云相携。与主峰对应的羽人山,山势陡峭,秀丽如屏,被誉为“羽人仙鬟”。

  武陵仙山上古木参天,林荫蔽日。许多珍稀植物点缀其间,如红豆杉、黄杉、铁尖杉、水杉、马尾松等,被誉为“松杉王国”。林中有麂子、金钱豹、黄猴、野猪、獐子、锦鸡等野生动物出没,赋予武陵仙山勃勃的生机与灵气。以武陵仙山为中心的19.2万亩的广阔林区,已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

  武陵仙山,曾为朝山问道的圣地。这里的宗教活动始自汉唐,盛于明清。佛、道、儒三教在此并存,极盛时,庙宇广布,寺僧数百,香火繁盛。其真武观、香山寺、观音阁、天子殿、川祖庙、莲峰寺及朝山大道上遍布的小庙,充分体现了能工巧匠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如今,从仅存的香山寺、天子殿主殿、真武观山门等遗址中,依然可以了解当年的宗教盛况。

  小南海,“蜀东西湖

  小南海,那是武陵山中的一块碧玉啊!入秋时节,满眼是青的山,绿的水,远远泛红的是霜叶。在绝妙的景致中呼吸,空气竟是甜润的。

  小南海,这座美丽的高山湖泊,原名小瀛海,它是国内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地震堰塞湖泊。据清《黔江县志》载:“清咸丰六年五月某日,地大震,后坝乡山崩,溪口遂被埋塞。其后,盛夏雨水,溪涨不通,潴为大泽,延裹二十余里。

  至今,当年地震形成的断岩绝壁仍清晰可见。湖面依山间突岭卷曲延伸,时宽时窄;湖口乱石迭错,湖水从乱石间穿流而过,水石相击,如滚珠溅玉;湖岸多为悬崖峭壁,藤萝婆娑;湖水如碧,渔船往来。

  湖中,散落着几座岛屿。朝阳寺岛,因岛上曾有供奉南海观音的朝阳寺得名。岛上珍稀古木铁尖杉气冲霄汉,古松虬曲接天连云。位于湖心的老鹳岛,呈椭圆形。岛上古树参天,鹳鸟常群栖其上。牛背岛,远看如牛卧水中,脊背袒露,是湖中最大的岛,建有良田鱼池。这牛背岛天生可爱,使人不由得产生联想,因此有了许多优美如歌的民间故事。

  土家十三寨,满山歌声

  在小南海以北的板夹溪两岸,有13座依山而建的土家族村寨,俗称“土家十三寨”(今黔江小南海镇新建村)。这里不仅是我国第一座土家族生态博物馆,也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土家族原生态集居带。

  土家十三寨位于峡谷之中,峡谷两边的山峰,如两条青龙穿行林海。“石人子”、“上马礅”、“猴子堡”、“狮子岩”等奇山异石,激发着人们的想象。

  坐落在平坝和坡地上的土家族民居错落有致,建筑以干栏式木结构吊脚楼为主。每寨居民少则十余家几十人,多则几十家上百人,多以姓氏为寨名。寨子分布以半包围品字形、全包围四合院等形式交叉组合,吊脚楼形态有全吊型、半吊型等多种样式。瓦屋顶均有花屋脊和翘角,四周设置栏杆走廊,雕栏花窗。

  “土家山寨风俗多,贵客来了堂屋坐。先奉一碗油茶汤,再唱一曲劝酒歌。”在土家十三寨,到处都飘荡着歌声。寨子里的村民能歌善舞:谈情说爱唱情歌,姑娘出嫁唱哭嫁歌,劳动时唱山歌,宴客会友唱敬酒歌,农闲时就跳摆手舞,长辈去世时唱孝歌、跳丧鼓舞……村里有一支由30多位村民组成的民间文艺表演队,每逢大型活动都会进行精彩的表演。

  土家十三寨的妇女,天生有双巧手。她们绣制的鞋垫、布鞋,编织的西兰卡普,一针一线里都闪烁着土家族文化秀丽的身影。

  阿蓬江,绿水含情

  阿蓬,土家语,意为雄奇、秀美。阿蓬江,发源于湖北省利川市。这条由东北流向西南的河流,是乌江第一大支流。它在黔江境内冲破崇山峻岭,一泻千里。阿蓬江集原始峡江、温泉、溶洞、间歇泉、天生桥、大漏斗、地下暗河、悬棺八大特色于一体。其中,以原始峡江神龟峡最为独特。

  神龟峡峡口位于黔江区两河镇,因峡口两山酷似双龟对卧而得名。神龟峡两岸高山绝壁,河中滩险水急,落差极大。因为人迹罕至,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呈现出原始的自然风貌,宛如世外桃源。

  神龟峡河道斗折蛇形,沿途绝壁夹江,全程有27道弯,还有神门、天门、人门等28道门。一弯未尽,一弯又起。每一道弯都形成一处壮观的“一线天”。人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为那些别具一格的景致,起了形象生动的名字:双龟含情、盘蛇垂唾、雄狮观潮、猿人喂奶、白虎啸天……

  神龟峡呈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峡谷内洞穴密布。人们发现,在4个悬崖上的山洞洞口,都有两根枯木规则地在洞口支撑成T形,当地人称之为“野人洞”。有人认为,这是巴人崖葬的标志;有人说,这里曾经是野人居住的地方。究竟为何,尚未得解。

  近年来,黔江结合阿蓬江神龟峡和濯水古镇开发项目,全面进行阿蓬江流域生态治理工程,依次建设“生态修复、生态农业、生态保护”三个防治区域。如今的阿蓬江,水更清更绿了,阿蓬江沿线“百里靓丽乡村带”已现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