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抓实产业扶贫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26.07.2019  04:30

西南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统筹“定点扶贫”和“面上扶贫”,秉承科教扶贫和科技兴农的优良传统,抓实产业扶贫,助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第一,加强产业发展规划。一是协助编制产业发展规划。聚焦集中连片和深度贫困地区,围绕主导产业,实行校地协同,组织专家团队,把脉贫困地区种植养殖、食品加工、文化旅游等产业,科学编制农业发展规划和《石柱县特色效益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忠县柑桔产业发展规划》《巫山脆李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丰都县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建设规划》等规划报告近20份。二是拓展产业帮扶范围。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搭建服务平台,以西部地区为重点,服务地方乡村产业振兴,与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26个省市60多个市县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三打造产业发展示范区。出台《北碚区西南大学深化校地合作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定期走访会商、工作会商、信息通报等工作制度。与北碚区共同举办“智汇北碚”洽谈活动,举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高校学生北碚行、人力资源服务论坛等系列活动。启动《北碚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国家区域性柑桔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规划》、共建“嘉陵江北碚段水生生态系统暨鱼类资源数据库”等系列项目。

第二,强化生产技术支撑。一是成立产业技术研发平台。整合政府和高校资源,坚持政策创新驱动,高起点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农业科学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等研发推广平台,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研究平台、校管科研机构有机衔接的三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聚焦乡村产业振兴等开展技术研发。二是集成产业发展技术。设立石柱、忠县基地科技创新基金,开发水稻、棉花、油菜、黄连、柑桔、桑蚕、魔芋、肉牛、水产养殖等相关产业技术200多项,建成100多个产业示范基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三是强化产业技术转移转化。制定科技成果转让奖励制度,建立科研项目激励机制,对各类科研项目、专利等给予绩效积分认定和奖励津贴。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设立专利(品种)基金,为专利申请、品种审定、科技成果转化等提供条件保障和经费支持。建设企业孵化基地,探索校、地、企“混合制”经济模式,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师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

第三,推动产品营销升级。一是创新产业合作机制。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实行“高校+政府+企业”合作机制和“专家+产业+农户”指导机制,把专家大院建到田间地头,把技术送到生产一线,共建产业示范基地,力推技术转移推广,探索出校地合作典型模式“石柱模式”和秀山金银花、丰都肉牛、忠县柑桔、奉节脐橙等产业示范基地,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创新农业营销模式。学校联合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和地方政府成立“阿里云大数据与商务智能中心”,为重庆市建设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市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高农民使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创新生态优质农产品销售模式。三是发挥消费扶贫作用。学校后勤集团优先订购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聘用来自深度贫困地区务工人员,引导教师订购忠县柑桔等优质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