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山下的“电商西施” 记黔江区“巾帼致富能手”李绍琼
3月7日,李绍琼正在整理网上订单。记者 蔡正奋 摄
黔江区八面山山脚下,有一条清澈流淌的小溪,小溪岸边有一家特殊的店铺,专门收购十里八乡农产品,然后再通过分捡、定级、打包、上网、挂单、邮递,在网店销售,这家电商的负责人叫李绍琼,是黔江区城西街道大庄社区的返乡创业者,被人们称为“电商西施”。
“为乡亲们帮忙我乐意”
“绍琼,我今天在坡上挖到点折耳根,你要不要?”“要!姑婆,你卖给我就是,你赶场天卖的什么价我就什么价收。”这是记者近日在李绍琼家采访时看见的情景。卖折耳根的是年近七旬的当地村民李秉英老人。
李秉英说,这些折耳根是她在地里劳作时在自家田坎上挖的,自己一家人吃不完,如果拿到最近的市场上去卖的话,也要走上一个多小时,是否卖得出去还说不定。自从李绍琼来到这里,当地村民的农副产品都是卖到这里。
随后,李绍琼在微信朋友圈上发了一条信息,李秉英老人的折耳根立即被抢购……
李秉英老人离开后,李绍琼又忙起了手里的活计——选黄豆。记者在现场看到,她将一袋黄豆倒进簸箕,然后将其中的残次豆一颗颗地选出来。
李绍琼介绍,这些黄豆是当地村民自家地里种出来的土黄豆,颗粒较良种黄豆要小得多,由于其中有部分残次品,所以出售前必须挑拣。
记者在李绍琼的店铺中看到,萝卜、黄豆、黑豆、腊肉这些在当地寻常可见的农副产品,经过她的处理跟分装后,已整齐码放在店内。
其实,销售这些东西利润不高,但李绍琼却十分乐意。她感慨地说:“我从小就在八面山长大,现在能够为乡亲们做点事情,我很开心!”
要脱贫就要一起想办法
李绍琼说,对于开这家店铺的初衷,源于自己儿时的一段经历。
她的父母都是农民。她打小就记得,父母亲常常天不亮就要上山做农活,直到天黑才回家。每逢赶场天,母亲就要背上农产品去集市卖钱,然后供她跟弟弟上学。那时候她就想,如果不出门就能够把家里的农副产品卖出去,那该有多好。
2003年,李绍琼初中毕业后,和村里的许多小伙伴一样,选择了外出打工。在外面打拼的几年间,她吃了不少苦,也长了不少见识。
2013年,李绍琼回到黔江老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做起了农村电商。她的店铺开张后,一些原本在当地没有多少销售量的农副产品,在这里变成了宝。
乡亲们自家种的绿豆、红薯、肾豆、土豆,自家养的蜂蜜,做的咸菜、红薯粉、干豇豆、糍粑,都成了网上的俏货。
乡亲们也乐意把最好的土特产送到李绍琼的店铺来,都夸她帮了大忙。如今,李绍琼的店铺已成为了当地农副产品的“定点”收购站。
李绍琼说,她做电商一是自己得到发展,同时,也真心想为乡亲们帮忙,“脱贫致富不只是政府的事情,而是要大家一起动手。我能够把山里农副产品销出去,也算为脱贫致富做点事情。”
做人做事就要讲诚信
李绍琼丈夫还根据顾客的反馈,经常上山下乡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大户家里去,一起商量规范生产、质量安全。
2016年,她的网上订单达1万多单,销售额100多万元。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这段时间,她的网店销售的红薯就达1000多公斤。
每年春节前,都是香肠和腊肉的销售旺季。为了保证香肠和腊肉的质量,去年李绍琼早早就到山里农家预订了几头土猪。今年年初,几头土猪宰杀后,她和家人用最传统的方式人工熏制腊肉、灌制香肠。在今年春节前,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七八百公斤香肠和腊肉就在网上销售一空。有顾客给她留言:“货品绿色、放心,太难得了!”还有顾客为了买个放心,已经下了来年的订单。
今年“三八”妇女节前夕,李绍琼被当地政府评为“巾帼致富能手”。据了解,一些贫困乡亲通过让李绍琼代销土特产而实现增收,再加上其他的收入,他们已逐步摆脱贫困,过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