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西永一小“心动课程”拨动学生生命和弦

14.10.2017  03:05
沙坪坝区西永一小“心动课程”拨动学生生命和弦 - 教育厅
沙坪坝区西永一小“心动课程”拨动学生生命和弦 - 教育厅
沙坪坝区西永一小“心动课程”拨动学生生命和弦 - 教育厅
来源: www.cqedu.cn

校园剧《我想有个朋友

数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进行口风琴演奏

    教育,就是激活生命,拨动每个孩子心灵的和弦,让他们奏出最美的乐章。
    作为一所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面临征地搬迁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众多、生源庞杂、交通不便等难题,如何让学校稳步发展、创新前行?
    西永第一小学将着力点放在课程上。正如学校校长犹明才反复强调的:“课程,是学生成长的主渠道,助力学生在课程中成长,是学校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学校在“激活生命智慧,创造心动奇迹”的办学理念下,以培养“健、雅、慧”的学生为目标,首期研发了10个基于国家课程的基础型项目课程、46门拓展课程和五大领域的探究型课程,并在结构与设置、管理与实施、评价与效果方面做出深入探索。
    持续发力课程改革,西永第一小学正在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为沙坪坝区西部大型的优质学校,为孩子的快乐童年和美好未来提供最好的服务。
    语文 生活处处是语文 巧学善积好读书
    2122,这个数字是西永一小黄奕娇一年级期末时的识字量。“拿着没有图画的书本、资料她都可以顺利地读下来。”家长颇为惊讶地说,识字量多了后,孩子常常捧着一本书,读的津津有味。
    在西永一小走访后,发现这样的孩子并不在少数。一年级结束时,大多数孩子的识字量都在1500个以上,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了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
    为什么西永一小的孩子会有这么高的识字量?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语言的学习应该真正回归生活”。学校负责人说。
    在西永一小,走进一、二年级任何班级的教室,一眼就可以看到孩子们精心绘制的手工卡片贴在墙上,有水果、植物、动物等几大类。原来,张老师让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逛超市认识包装袋、记录广告牌上的字,并将不认识的字记下来、画出来,在班上分享交流。
   “识字教学越贴近生活,越容易让孩子掌握。”语文老师张利说。通过场景化的识字教学设计,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习并运用,大大激发了主动识字的兴趣,逐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在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增长,在阅读中提升。
    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卷入更多学生,班级读书会、亲子故事会、成语接龙、诗词猜谜等,既有正式的课堂学习,也有利用课间、午休时间,以休闲娱乐的游戏为主,让语文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发生。
    多形式、多渠道、贴近生活回归生活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听读说写都有了长足进步,长期的积累不仅让老师惊喜,更让家长感慨:孩子们不单识字量惊人,而且在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等方面发展喜人。
    数学 给课堂插上“快乐翅膀” 让智慧从探究中激发
    “每颗棋子选择不同的路线,谁先以最快的速度全部走出来,谁就获胜。”数学课上,钟安娜老师刚把规则讲完,只见小组内孩子们开始了玩飞行棋。
    “你踩到雷区了,要后退五步。”“选择有宝藏的路线,这样就走得更快了!”……整个过程里,孩子们在玩乐中大脑飞速运转,不断进行心算,找寻最优路线、最佳策略。
    当然,老师在甩手让学生玩游戏的同时,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适时地加以引诱和点拨。譬如,刚开始玩“数学飞行棋”时,大家不知选择最好路线,教师适时地请了一名同学上台介绍他为什么走得这么快的经验,从而引导人人进行了路线、策略的优化。
   “数学课标要求学生在趣味性较强的游戏中获取知识,增强能力,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中体味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西永一小的低段年级数学课堂上,多以游戏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在中段年级,学校重视实践操作课程,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激发兴趣。例如在讲解求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点时,老师让学生带着剪刀和纸张,通过剪裁、实践得出正确结论。在讲解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时候,老师带着孩子们演绎现实版的“曹冲称象”,让孩子明白原理,掌握方法。
    在高段年级,学校开设主题探究课程。例如带着孩子研究幻方的神奇,求圆的直径和测量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掌握活动技能,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体验数学情感。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向未知方面挺进的旅程,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西永一小让数学课插上“快乐翅膀”,给孩子打造了一片激活兴趣、自主探究的学习热土。
    体育 手持彩绳当空舞 人人都有大舞台
    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孩子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把绳子飞快地甩了起来。时而左右甩绳、并脚跳,时而双脚开合跳、弓步跳,时而连锁跳、十字摇……敏捷矫健地从绳圈里钻进跳出,让人眼花缭乱。
    这是沙坪区西永一小跳绳运动会上的场景。“跳绳简单、便宜,对于农村孩子及家庭而言没什么经济负担。”提起为什么大力开展跳绳项目,体育教师沈小利坦率地说。同时,跳绳还有促进儿童左半脑和右半脑协调发展,培养孩子具有规律性节奏感等好处,因此一开设就受到大家欢迎。
    近年来,体育课程屡屡遭人诟病:“学生喜爱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体育课该怎样改革成为一道难题。
    西永一小大力开展跳绳课程。据了解,学校开发与实施3个层次竞技与花样跳绳课程:一是普及类,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兴趣类,全向全体学生,开展以花样踢跳技能学习,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三是竞技类,面向部分学生,以速度、力量和技巧的训练为主。
    如何保障?学校营造人手一根绳、每班一长绳特色活动氛围,每节体育课前5-10分钟都会教跳绳的方法和技巧,平时开在大课间引导,同时举办跳绳比赛,学校专门拿出两天半时间进行跳绳比赛,精心设计单人单摇、班级集体跳长绳,双摇、花式跳绳等几十项比赛项目,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兴趣所在,这在其他学校并不多见。
    此外,学校积极开展篮球运动会,全员运动会,每一个项目都是根据学生能力、年龄和需求既有共性竞赛项目又有个性的特色活动。孩子们人人参与、人人快乐,逐渐成为健、雅、慧的阳光少年。
    美术 以美导学育慧眼 陶冶才情长才艺
    美术最基本的功能便是教会人们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对生活充满信心。这也恰如国家标准所提倡的“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以及社会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走进季攀老师的一节以春夏秋冬为主题的纸盘画课堂上,我们发现更多惊喜。
    小组长小红提议说:“选出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开放的花,就是最好的说明了。”小樱补充到:“对,迎春花在春天开放,夏天荷花飘香。秋天呢?”大家纷纷陷入沉思。此时,平日不善言辞的小美眼睛一亮,说道:“秋天桂花扑鼻,冬天有腊梅傲雪绽放!”……最终,大家愉快地商定好主题后就动手作画了。
    看看其他小组的作品,有的学生选取了每个季节的一些植物,有的学生还把每个季节开展的活动搬到了作品中。孩子的表现令人惊喜。不仅丰富了艺术创作的形式,还体现了发现美、创作美的意识。
    课改激发老师用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新课程的探究之中,用智慧去拨动孩子心灵之弦。在西永一小,美术教学中除了在规定教学任务外,还开设了纸盘画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充分利用黄豆、绿豆、蛋壳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创作。
    学生王伟是一个调皮的男孩子,以前经常沉浸在游戏中。后来在老师鼓励下加入美术兴趣小组,他的眼睛就被画笔所吸引,还经常利用一些小物品进行忘我创作,后来纸盘花作品获得重庆市中小学艺术作品大赛二等奖。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教师悟出更深的教学之‘道’,为少儿绘画的教育事业服务。”季攀老师的话说出了西小人的心声。
    音乐 用琴架通音乐桥 用心奏响人生乐
    “大家除了用嘴来模仿杜鹃鸟的叫声外,还能用什么模仿呢?”当黄燕君老师的话语刚落下,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出“口风琴”,并迫不及待地拿出来进行尝试。
    接下来,黄老师让学生在口风琴的F调上辨别“13、24、53”哪一组更像杜鹃鸟的叫声。
    经过尝试,孩子们一致认为第三组是杜鹃的“布谷”叫声。但在黄老师的示范中孩子们发现了不同。有人发现老师弹奏的音“短促”,也有细心的学生看到老师的手“好像拍皮球一样”。
    借助口风琴,黄老师顺势就为学生讲解了“顿音记号”、“手腕断奏”等知识。随后,经过歌曲旋律学习,学生再一次进入到音乐的情境中,用歌声、琴声熟练地表现歌曲。整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歌曲,还潜移默化地激发了爱音乐、爱自然、爱生命的热情。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而在西永一小,这个桥梁就是口风琴。
    十多年前,作为学校唯一的一名音乐教师,黄燕君思考着怎样能让农村的孩子也能感受到学习乐器的乐趣,得到艺术的熏陶。2005年,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黄老师尝试将口风琴引进课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于2010年在全校进行普及推广,并提出了“为愉悦身心而奏”的口号,让每一个孩子学习吹奏口风琴,制定了在小学6年学会36首曲目的基本目标。
    十多年来,作为沙坪坝区唯一一所坚持全校实施口风琴进课堂的学校,西永一小在器乐教学积累了丰富经验,使得这门课程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校先后被确立为沙坪坝区口风琴特色项目示范学校,被重庆市教委命名为艺术特色学校。在口风琴展演活动中,三至六年级每个班都能集体演奏多首曲目。上学期,学校还荣获重庆市学生艺术节课堂乐器展演(乡村组)一等奖的第一名,越来越多的学生热爱并且从中得到  全面健康发展。
    链接>>>
     心动课改的几个“心动”要素
    课改最关键的是改观念
    为心动而出发 理清思路层层推进
    究竟什么是“心动”?
    在西永一小看来,就是把孩子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其成长为自己。围绕心动教育办学定位,西永一小提出了“心动课程”建设的具体实践路向。
    所谓心动课程是指为充分满足学生需求,触动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中,形成的学科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的“心动”项目课程。
    基于对“心动”和“心动课程”的理解,学校提出“激活生命智慧,创造心动奇迹”的学校教育理念,确立了学校要培养“健、雅、慧”的学生的培养目标。其中,“”是指培养丰富、高贵的灵魂;“”是指培养活泼、智慧的头脑。目前首期研发了10个基于国家课程的基础型项目课程、46门拓展程和五大领域的探究型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创新推进校园楼道活动课程项目,实施了三个层次的楼道环境文化建设,即名家名言和知识介绍、学生作业作品展示、学科课程向课外衍射。首期已开发了拼组汉字、汉字英雄、看图猜成语、数独、孔明锁、剪刀棋等活动项目。通过多样的主题项目以及形成体系的活动设计,让楼道、走廊发挥育人的魅力,精心设计校园的环境,让一面面墙壁、一条条走廊成为一幅生动的画、无声的诗、育人的场,让学校成为学生心动的场所、行动的场所。
    评优秀不如算优秀
    项目化管理 让教师人人都能找到价值
    “学校的改革,不应该是轰轰烈烈的没有准备好就匆促上阵的。”学校校长表示,在做好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后,首先要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规划,分期推进、分步实施、分类指导、分层展开。
    “项目制”学校心动课程建设,学校建立“课程项目制”制度。一是以学科大组、年级(段)学科组、学科教师三类课程项目申报主体,进行课程项目申报;二是采用有效运营机制(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改善(PDCA)循环系统),努力实现课程的全面、均衡与可选择性,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其次是实施教师专业成长积分制和建立学术委员。积分制度主要包括将教师承担课程项目建设纳入积分制,提升科研在工作量考核中的比重,以推动学校教师投入课程建设的热情。在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研究基础上成立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要对课程建设工作进行项目审定、过程督导、成效评价及其它学术成果的审定,以此来达到公平、公正和专业化。
    “积分制激活了教师干事业的热情。”学生数学老师钟安娜说,年轻教师在常规管理上更加规范,教龄长的教师也为了争取特长加分,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项目申报,成为学校的“心动教师”。
    科研是教师成长助推器
    9个课题 引领教师成长
    为推动心动课程建设,也为了促进学校教师整体的专业成长,学校设置了关于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责任心实施研究,在角色体验中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实践研究等9个教师成长课题。
    人人都有课题研究,这些课题都是紧密结合“心动课程”建设而开展,是心动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
    “一个教师要想取得发展就应该踏踏实实搞科研,寻找教学中有价值的问题,专注教学、反思教学、不断提高。”冉俊老师说,自己有幸从教起就参与到《小学低段经典顾问诵读初探》等课题研究中,让她对教学有了更好的把握,也让她坚定了将中国传统文化发发扬的决心。
    以课题研究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在沙坪坝区学校三年内涵发展中,西永一小被评为“先进集体”,涌现出了一大批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技能优秀的教师。黄燕君、周瑜、陶姝、蒋先等教师参加市区赛课均获得一等奖的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