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观察丨新赛道!这些大项目抢滩重庆有何深意?
两江观察微信公众号消息,站在“碳风口”,重庆“抓项目稳投资”的大动作频频——
9月1日,能源巨头大唐集团宣称将把重庆作为发展布局的重点区;最近,投资数十亿元级的赣锋新型电池科技产业园、荣盛盟固利动力电池重庆智能制造项目相继落户重庆;重庆在建难度最大、投资最大的航电枢纽——乌江白马航电枢纽右岸一期工程在武隆开工建设……
这些消息的背后,有一条清晰的主线:重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简称“双碳”),把挑战化为新机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乌江白马航电枢纽右岸边坡效果图。重庆日报资料图
“巨头”布局
“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对工业重镇重庆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条新赛道。
按照中央部署,重庆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双碳”工作。9月初召开的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市委财经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议题均涉及“双碳”工作,提出要加快重点项目实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释放出清晰的信号。
为此,重庆加快在“双碳”新赛道上的布局,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尤其是以“抓项目稳投资”为契机,吸引和推动一批带动性强的绿色发展领军企业来渝投资兴业。
9月1日,中国大唐集团高层一行来渝深化合作,明确表示将发挥自身优势、对接重庆能源需求,在新能源、能源大数据、碳交易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加大投资力度,助力重庆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同日,作为国内领先的新能源企业,赣锋锂电与重庆签约,前期投资54亿元的赣锋新型电池科技产业园及先进电池研究院项目落户两江新区。其中,赣锋新型电池科技产业园投资约50亿元,建设约10Gwh锂电池生产线,同时投资4亿元建设研发中心,为重庆新能源产业集群延链强链提供新的动力。
此前不久,另一家新能源巨头——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公司的动力电池重庆智能制造项目签约落户渝北前沿科技城,投资额同样高达50亿元。荣盛盟固利是世界上率先实现大容量锰系锂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与市场化应用的新能源科技企业,它在渝布局的大项目,将有力推动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而早在2018年首届智博会期间,新能源头部企业比亚迪全球动力电池总部签约落户璧山,总投资高达100亿元、年产20GWh的动力电池。其先进的“刀片电池”,快速占领动力电池市场制高点,推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同时对重庆更好地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起到重要作用。
这些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先后落户重庆,成为“重庆造”汽车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重庆新能源产业格局注入了强大的新动能。
▲璧山区重庆弗迪锂电池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比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生产线上查看数据。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直面问题
绿色低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势所趋。尽管对工业重镇重庆来说,短期需要承受阵痛,但从长远看,抓住这个“新风口”就抓住了新机遇——
●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释放增长潜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助力“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有利于把重庆的开放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
当然,产业结构调整、生产生活绿色低碳是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重庆在绿色转型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交通运输结构不够合理,公路运输占比较大,消耗大量能源,成本也较高;建筑节能降碳效果有待提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不够强,新建绿色建筑占比不够高,在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关键指标上同样存在不小差距。
能否解决好这些痛点、难点问题,将直接影响到重庆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效果。
“对重庆来说,要做好长期能源发展规划,协调好节能减排总要求和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关系。”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彭欢表示。
探索实现“双碳”有效路径,重庆凝聚广泛共识。在重庆国咨低碳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强看来,重庆要立足实际、实施差异化“双碳”发展路径:
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应通过打造低碳的现代服务业、交通运输系统、绿色建筑体系,建立消费侧低碳转型;主城新区应通过积极研发和应用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低碳化水平,打造绿色优先的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应加强生态保护,增加碳汇,建立低碳生态产业体系,促进绿色工业发展。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应立足山地特点、生态资源和民族特色,发展创新型绿色经济。
▲庆铃M系列氢燃料电池厢式运输车。 白麟 摄/视觉重庆
精准施策
客观地说,推动生产生活体系全面向绿色低碳转型压力巨大,但“早转型晚转型,早晚要转型”,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作为。
在“抓项目稳投资”的背景下,重庆把绿色转型升级的重点放在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排碳“大户”上,精准施策、持续发力。
在工业领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抓住大数据智能化科技变革新机遇,不断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尤其在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行业推广绿色制造技术。另一方面,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把能耗关、排放关、安全关,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产能,严控钢铁、化工、水泥等新增产能,降低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比重,打造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在能源领域,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启动可再生能源项目试点示范,有序开发水电、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因地制宜推动生物质发电,稳步发展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加快燃煤发电机组清洁高效利用、超低排放改造和降低煤耗改造;推动页岩气滚动开发,积极发展氢能产业,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在建筑领域,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完善单体建筑、住宅小区、生态城区三大绿色发展体系。以学校、医院、商场和机关办公建筑为重点,推广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提高绿色建筑在城镇新建建筑中的比例;整合绿色节能建材上中下游企业,积极打造绿色建筑产业链,做大做强绿色建筑产业集群。
在交通领域,着力打造绿色交通。以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为契机,完善“铁公水空”多式联运设施和配套服务;调整运输结构,采用节能新技术,实施港口岸电、试点建设LNG码头,在服务区建设换电站等,打造绿色运输体系;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绿色物流体系,推广新能源汽车,引导绿色交通出行。
▲重庆加快在公共停车场布局新能源充电系统,推广绿色出行。曾清龙 摄/视觉重庆
此外,还要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全市上下要加快探索“双碳”实现路径,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支撑。
原标题:新赛道!这些大项目抢滩重庆有何深意?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