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观察 | “巴渝新消费”,重庆应该怎样发力?
2021年重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 全面推进“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 ,高水平建设中央商务区等国际消费核心区,提质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会展经济,加快发展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扩大服务消费、县域消费、乡村消费,健全现代商贸物流体系。
如何理解“巴渝新消费”?“新”在何处,如何实施?两江君采访了部分专家。
▲美轮美奂的重庆夜景。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全国2013-2019年为60%左右。
此前,重庆发布的《 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 》提出未来发展目标:到202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1万亿元;到202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3万亿元。实际上2020年,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到11787.20亿元。
经济增长要依靠内需,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需要在开放中更好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从重庆情况看, 2019年消费贡献率为51.3%,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全面促进消费是“十四五”期间的国家战略。《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品质化、智能化、多元化、服务化升级趋势,营造高品质消费空间,构建多元融合的消费业态,着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培育壮大各类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实现新型消费加快发展,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要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消费升级提速势在必然,重庆必须在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改进消费环境、开拓更多的消费增长点上下功夫。 实施 “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是贯彻国家战略,落实消费品质化、智能化、多元化、服务化升级的具体抓手。
▲重庆繁华之夜。钟志兵/视觉重庆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黄潇副教授认为,消费作为国民经济“压舱石”的作用日趋明显,消费升级的浪潮不仅会催发消费供给端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且还将发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功能,是全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智奎称,当前,重庆消费形态正逐步从商品消费为主转变为商品服务消费并重,从基础性消费转变为品质化消费,从线下消费转变为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对促进消费升级、稳定经济增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 ,具体包括品质提升行动、数字赋能行动、绿色健康行动、市场细分行动、国际拓展行动、场景优化行动、流通畅通行动、普惠共享行动。
黄潇认为,“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同时多向发力,具有很强创新性,符合重庆市情,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强。
第一,实施“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是居民消费转型升级的需要。 当前,重庆的消费结构正经历着由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服务并重的转变,居民关注的焦点不仅限于商品品质,更在于消费服务体验,消费的精神属性日渐凸显。为此,这倒逼消费供给端进行转型升级。通过实施八大行动,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推进传统消费业态的全面提升,智慧商场、社交电商将极大丰富新零售的经营场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打造,有助于塑造“成渝地•巴蜀情”的精品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成渝地区的旅游消费体验;解放碑、长嘉汇等重点商圈提档升级,将城市风貌与品质消费相结合,有助于打造国际消费新高地。
▲1月7日,溉澜溪农贸市场,每个商户摊位上方都悬挂着电子屏,显示实时菜价、营业执照等信息。崔力 摄/视觉重庆
第二,实施“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是促进经济新活力的需要。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重庆消费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但也催生了消费新场景,培育了消费新模式;直播带货、在线教育等的兴起对于稳消费、稳经济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为进一步推进市场回暖,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八大行动多措并举,以重庆山水之城特色风貌为依托,大力推进“两类经济”以激发城市经济新活力。一是首店首发经济,通过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品牌首店、旗舰店的开设,以及高端展会为载体的新品首发,促进重庆消费形象的提升;二是通过“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夜跑”等“六夜”生活业态的打造,充分展现“不夜重庆”城市形象,激发夜间消费潜力。
第三,实施“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新消费的发展需要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的综合运用,不仅可以创造新的增长点、促进就业,还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现。八大行动一方面充分融入智能化终端,大力推进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不断丰富新零售业态、完善新零售支撑体系,进而不断扩大消费客体范围、挖掘消费市场潜力;另一方面倡导绿色消费理念,鼓励废旧产品回收再利用,支持绿色、生态、有机鲜活农产品消费。
黄潇表示,实施好“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还需重点在五个方面着力。
一是优化消费环境。 探索成渝地区高速公路小客车节假日通行费互惠减免(如消费额抵扣过路费、单向收费等),吸引毗邻地区购买力,拉动重庆都市旅游消费;并且,采取延长其他工作日时长等方式,鼓励实施周末2.5天弹性作息,增加居民消费时间。
▲1月22日,南岸区弹子石老街的灯会,传统的小院被花灯装扮得美轮美奂、流光溢彩。崔力/视觉重庆
二是加大专项支持。 以财政投入撬动社会资本,以发放电子消费券等形式,反哺回馈市民,合力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信心。对于小微企业,进一步落实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引导本地金融机构对餐饮、文旅、商超等小微商家实行收单优惠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拓展乡村消费。 加强对农村居民电子商务操作技能的培训,充分发挥返乡务工人员、村干部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农村居民参与线上消费,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体验。并且,还要加快健全“区(县)—镇(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农村产品和服务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产业化改造,引导现代服务向农村延伸拓展,提振乡村消费。
四是强化人才支撑。 加强对重点消费企业以及从事新消费的小微企业经营转型升级进行精准化指导,给予企业智力支持。一方面,可通过构建涵盖各行业的专业技能人才数据库,打破“数据孤岛”,降低劳资双方搜寻成本,方便企业对接人才;另一方面,可通过校企“订单式”培养,加大对重点领域急需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也提升企业现有员工的专业技能素养。
五是加强平台监管。 新消费的重要特征在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成为主流,其中,各类消费平台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中,对消费者“杀熟”、对入驻平台商家实行“强制二选一”等现象依然存在,说明平台的经营者可能利用数据资源、算法设计等实现垄断经营,妨碍市场竞争的正常实现。为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一方面要推进市场化、数字化、法制化协同监管,严格规范平台企业的数据采集使用行为,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监管;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文化宣传功能,引导平台企业增强社会责任、强化程序公开。
着眼消费升级趋势,培育新型消费模式,激发更大消费潜力,“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将为重庆经济发展提供支撑性动力。
原标题:“巴渝新消费”,重庆应该怎样发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