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乡村产业观察:科技畜牧蓄势待发 生态渔业水清鱼跃
重庆日报消息,10月19日一早,重庆琪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其鑫就驱车前往荣昌猪全产业链基地,在保种场、育肥场里仔细检查;同一天,梁平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主任唐仁军也早早来到位于礼让镇的川西渔村,查看渔业生产情况。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重庆山重水复,山环水绕,广阔的山地面积和丰富的水资源,为发展畜牧业和渔业提供了诸多便利。深秋,重庆日报记者行走在巴山渝水之间,探访养殖业发展近况。近年来,重庆立足自身特点,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着力加强畜牧渔业的生态保护、保种选育、技术创新等工作,助畜牧渔业异军突起。
生态保护
让长江水清鱼跃
迎面撞见唐仁军,礼让镇同河村渔业养殖户潘传均有些高兴,打趣道:“唐主任,又来检查工作了。”
潘传均的高兴劲儿,很大程度源于今年鱼的价格不错——长江十年禁渔后,供应量相应减少,池塘及湖库鱼随之涨价。
重庆两江环抱,水产养殖具有天然优势,催生了渔民这一职业。曾几何时,江上渔船来来往往,渔民鼓起了腰包,却也对生态造成了影响。
从打鱼到经营餐饮船再到收网上岸,丰都人何金明在江上过了半辈子,见证了渔业的盛与衰。“早些年,一网鱼就有几十斤,草鱼、鲤鱼等常见品种就卖给当地的鱼贩子,而好一点的如江团、鲢鱼等,就会有重庆主城的贩子来收。”何金明回忆,好一点的鱼能卖7-8元/斤,差一点的也能卖1-2元/斤。
有利可图,自然引得人铤而走险。一些渔民为了多打点鱼,不惜用电捕鱼,还有一些人使用一种叫“地笼子”的渔网,长江生态受到破坏。
正因如此,我市坚决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全市5342艘渔船、10489名渔民完成退捕,江面告别了捕鱼时代的喧嚣,进入休养生息期。
长江的水生态要保护,小池塘同样需要“清水长流”。
养殖尾水,曾是许多渔业地区发展中的一个困扰。很多时候,养殖户为获得更高收入会加大养殖密度,随之而来的便是饵料、鱼药的加倍使用。在尾水治理没有到位的情况下,水质便成了问题,一旦有暴雨或泄漏,就有可能造成污染。
在梁平川西渔村,一条长约750米的生态沟渠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我们处理养殖尾水的利器。”唐仁军介绍,这条沟渠包含有“三池两坝”,即沉淀池、曝气池、生态净化池和两个过滤坝。根据测算,经过生态沟渠过滤后的尾水,水质能够达到地表四类甚至三类水质。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尾水直排整改4648万吨,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保种选育
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长江“十年禁渔”和水生态保护,为渔业的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保种选育,则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市水产总站副站长梅会清认为,回顾渔业发展历程,产业进步始终与良种推广密不可分。只有做强本土品牌,不断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才能做好良种保护、开发和利用这篇大文章。
因此在品种上,我市将重点实施渔业种业提升工程,加强水产原良种场、保种场建设,推进水产苗种生产设施升级改造;加强良种培育和长江上游特色鱼类开发,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企业;支持种业企业开展原良种保种,良种选育和新品种开发;建设市级水产遗传育种中心。
在畜牧领域,良种同样是核心竞争力。
荣昌猪是世界八大优良种猪之一,但两年前的一场非洲猪瘟,差点让其遭遇“灭顶之灾”。自此,荣昌更加重视对荣昌猪的保种选育工作。近日,记者走进荣昌区琪金·荣昌猪资源保种场,其安全防护程度之高,令人称赞:从进大门到见到生猪,得经过五道门,中间还要洗澡、消毒、换衣服。在距离保种场2公里外的山腰还建有一个与之配套的种猪中转隔离场,外来的种猪需在这里隔离45天,经过多次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合格后,才能正式住进保种场。
市级层面,我市全力推进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先后建成国家级保种场2个、保护区1个,建成市级保护单位22个、市级保种场15个、保护区10个、保存库1个,“荣昌猪”品牌价值达36.81亿元。同时,全力推进种质创新力度,先后培育出渝荣I号猪等新品系或配套4个系,“涪陵黑猪”“渝州白鹅”2个新配套系正在开展培育。
技术创新
将建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
畜牧渔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是关键。
渔业方面,一些新技术已在推广运用。晚秋,川西渔村的一个池塘上,一面面悬空在水面上的太阳能板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下,竟养着鱼虾,这是礼让镇的首个渔业光伏发电项目。
“水上发电,水下养鱼。”唐仁军介绍,光伏发电除了能提供清洁能源外,光伏发电板对水面的遮挡可有效抑制水温,延长鱼类适宜生长时间,提高饵料利用效率;渔光一体水上发电、水下养鱼模式,相对于陆地建设光伏基地来说,更能凸显出水上光伏的优越性,有利于光伏发电板保持高效率。
畜牧方面,也有一批新技术在推动着产业发展。2016年起,重庆率先建设全市畜牧信息体统,目前已经建成了涵盖“数据填报采集管理、数据逻辑校验管理、畜牧指标管理、专题应用”等数据采集模块的重庆市畜牧信息系统。截至目前,重庆市畜牧信息系统在畜牧总站、38个区县、204个乡镇机构、13.6万余个场户范围内使用;同时,建成全国首个集肉牛电商交易、行业大数据、综合金融服务的综合网络平台“有牛网”,年交易金额约20亿元,培育出国家级生猪交易市场1个,累计交易额超1000亿元,全市畜牧业信息技术应用率达10%以上。
更让人振奋的是,我市正在建设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这是全国农业领域第一、重庆目前唯一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按照方案,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将聚焦生猪产业技术领域,着力打造创新发源地、产业策源地、协同示范地和改革试验地,以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使命,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为生猪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为生猪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和系统化解决方案,为生猪产业中小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务,引领带动生猪产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预计到2025年,该创新中心将育成优质、节粮、抗病生猪品种3至5个,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量增长30%以上,饲养成本下降10%左右,生产性能与国外优良品种相当;研发出饲用抗菌肽等抗生素替代品、非洲猪瘟疫苗等生猪产业高科技产品50个以上。
原标题:科技畜牧蓄势待发 生态渔业水清鱼跃——重庆乡村产业观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