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解放碑夫子池的百年历史变迁 邓小平在这里读书

28.08.2015  11:23

   魁星阁

   夫子池位于解放碑临江门内,现址上修建的是重庆世界贸易中心。你知道百年前它是什么样子吗?这里几经变迁,修过文庙,设过学校,邓小平也曾在此读过书。短短百年,这块土地上是怎样发生从文化中心到经济中心的历史转变的?

   夫子池是一个水池也是一条街名

  重庆晚报记者查询相关历史文献发现:重庆府文庙建于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建。明清两代不断培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升为大祀,宣统元年(1909年),川东道台朱有基改建庙制,增大文庙规模。不料刚竣工,辛亥革命就发生了。

  重庆府文庙门外,有一个泮池,也就是夫子池。重庆市三峡博物馆提供的资料显示:泮池周二百七十三公尺,阔八十二公尺,深一公尺七,池里种满荷花。这个泮池来历很不一般:传说在孔子当年讲学的地方,有一小池,孔子常在池子里洗笔洗砚台,大家便称这小池为洗墨池。后来,各地在修建文庙时,也都在旁边附修一个泮池,也就是夫子池。

  夫子池也是一条街。三峡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以前文庙前面和左面的街道都以夫子池命名,在旧城西临江门内。抗日战争初期,文庙左面的夫子池街并入邹容路,但泮池前面的街道仍称夫子池街。

   抗战时期的文化活动中心

  文庙里设女子学校。辛亥革命后,巴县教育局迁入文庙的崇圣祠,1914年改建文庙明伦堂,并在此设立著名的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

  泮池旁设留法预备学校。三峡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说:“曾做过前清四品道台的重庆商会会长汪云松老先生,一心想走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道路。1919年9月,汪老出面集资,在文庙泮池侧面,开办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

  1920年,年仅15岁的邓希贤和叔叔邓绍昌相约从四川广安老家来到预备学校求学。经过一年的学习并通过毕业考试后,共有83名学生获准赴法。邓希贤由于天资聪颖,外加自身好学上进,汪老便以私人名义资助邓希贤留法。这位留法团里最年少的青年,就是邓小平。

  1931年重庆市政府填平泮池为公共体育场。抗战时期,一大批文化艺术家来到重庆。重庆府文庙则是当时文化活动的中心,附近发生许多名人的闲闻趣事,其中一个便是:徐悲鸿夫子池摆摊卖画。徐悲鸿是1937年10月来到重庆的,在当时中央大学担任兼课老师。

   现址上建世贸中心

  抗日战争时期,文庙被日机炸毁。解放后,在文庙原址建重庆第二十九中学。当地政府将中华路延长,马路便将原庙地址横截为两段,又将仅有的魁星阁拆去,使马路沿临江横街直通临江门,这一段并入邹容路。1950年初,原泮池填改的公共体育场,改建为大众游艺园。大众游艺园内有电影院、川剧场、曲艺(木偶)剧场、露天剧场、图书茶园、哈哈镜、饭馆等。只须购买一张2角5分的门票,便可以在大众游艺园观赏一天。

  1962年,大众游艺园改为大众剧场。改革开放后的九十年代,因建设所需,夷为平地,成为大众商场的暂时地点。现在,夫子池上高高耸立的重庆世界贸易中心大厦,是解放碑十字金街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夫子池由文化中心逐渐过渡为休闲娱乐场所,再发展为经济中心,扮演角色的不同,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重庆的发展状态。(记者 熊志翔 实习生 向珊 图片由曹庞沛提供)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