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警花管着几个老前辈 调解辖区矛盾最多一个月从不反弹

30.10.2017  22:52

1994年出生的女孩,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在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朝天门派出所,有一位23岁的警花,她的名字叫吕珍。在所里,她的入职时间最短,工作业绩好担任了值班组长,带领组员提前完成本组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数。

90后警花当起了前辈们的组长

1994年出生的吕珍,只用了一根普通的黑皮筋把长发捆了起来,干练,脸色略显蜡黄,透视着成熟和稳重。

前不久,吕珍所在值班组组长因公生病治疗,派出所领导召集该组六人征求意见,没想到几个四五十岁的老民警一致推荐吕珍担任,理由是这年轻人有股韧劲,能当担。

同样,派出所领导也征询了吕珍的意见,她没犹豫就答应了。“组里很团结,什么事都是商量着来,几位老师对我工作很支持,我热爱这个职业。”接受采访时,吕珍对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说出了心里话。

组员说,吕珍能够当上组长并不意外,这个1994年出生的警花,已经能够独当一面:2017年初,渝安2号专项行动工作以来,吕珍积极参与,主动承担了值班组内的主要任务,截止10月底,完成150余件行政案件,行政处罚16名违法嫌疑人。

不忘初心,23岁警花“以所为家

对于23岁的吕珍而言,她的初心就是对警营的向往。

吕珍老家在石柱县一个小镇上,农民出身的父亲常年在工地做活,母亲在餐馆打工,弟弟正在读高中。18岁时,她高考志愿填的重庆警察学院,父母和弟弟都很支持她,然而有亲戚认为,女孩子当什么警察,太危险了,但她没有动摇。

在警院里,吕珍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警体技能,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除学校规定的学科外,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四年警校,每个寒暑假期间,她在放假前就主动联系老家的县公安局,“毛遂自荐”到一线派出所锻炼学习公安业务,一起和老民警出警、办案、服务群众。假期结束归校时,派出所领导和同事都不舍不得她离开。

22岁时,吕珍毕业考入渝中公安,被分配到派出所,为了更好地工作,她吃住都在所里,把家直接搬到所里。看到其他值班组和同事忙不过来就主动帮忙,叫到也是有求必应。看着她这么拼命辛苦,亲人朋友都很心疼她。

因为热爱所以选择,选择就要负责,这样的人生才没有遗憾。”这是吕珍经常说的一句话。

去年7月入警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吕珍放弃50多个双休日走访摸排辖区情况,熟悉掌握社区情况,消除安全隐患15起,调解社区矛盾纠纷137起。

23岁的吕珍在父母眼里是最乖的,也是弟弟心中的大姐大。她每个月的工资,除按时交房贷外,其余都寄给父母,仅留几百元用于生活必要花销。

和事佬”做得好,矛盾纠纷从不拖过一个月

朝天门辖区商家云集,金融商贸发达,人气旺盛。

今年中秋节前,辖区商家李大姐和赵大姐一起提着水果来到派出所找到吕珍,感谢她两次的调解帮助。

原来,李大姐和赵大姐是辖区某商场相邻商铺的邻居,李大姐卖的衣服经常过界摆到赵大姐的铺面区域,几经口角摩擦后最终双方上升到动手,第一次、第二次双方均被公安机关处罚。

吕珍从轻微伤、轻伤、重伤打架成本以及生意损失的经济利益、心情沮丧郁闷、名誉形象受损、家人朋友担忧、夫妻子女情感等方面仔细核算,深刻剖析打赢打输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教育引导双方,并提醒双方,都已为人母,都有子女,没必要这样。

通过耐心沟通,双方被感化了。最后表示再也没有第三次了。现在两人处的比亲姐妹还好,中午经常一起吃饭,相互照看摊位生意。看着两人喜笑颜开手挽手走出派出所的门,吕珍倍感欣慰。

对于自己分管的棉花街社区常住人口户数、流动人口数、辖区商家,吕珍都是一口清。吕珍辖区内有一个“怪现象”:即无论是什么样的矛盾纠纷,最多一个月,全部调解处理完毕,而且从来没出现过“反弹”。

在探究原因时发现,原来吕珍对“张家长、李家短”非常熟悉,群众非常信任他,把他当亲人,更愿意接受这个“和事佬”的调解。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旭 摄影 雷键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