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有太多的记忆 让我们一起读懂重庆这一年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22件民生实事……转眼又值年关,这一年有太多的记忆让我们难以忘怀。今天,重庆日报以“一张图”的形式回顾2014,让我们一起记住这让人温暖的一年。
贯彻落实中央精神
3万多场次,直接受众300万余人次
市委常委带头加强学习,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干部培训班等各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文件、学原著、学讲话。
组织开展各类宣讲3万多场次,直接受众300万余人次。统一了干部群众思想,增强了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
同时,市委立足市情,做好“结合”文章,谋划和推动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办好民生事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深化平安建设、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从严治党等一系列全局性重要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市工作整体迈上新台阶。
经济发展
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预计全市GDP增长10.8%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左右,进出口增长40%左右,规上工业利润增长40%左右,CPI涨幅在2%以内,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一是坚持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统筹协调、共同发力。
二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我市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增速双双超过20%;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材料、物联网、页岩气、节能环保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全市民营市场主体超过160万户,增长12%,新增小微企业8万多户,增长37%。
四是扎实做好“三农”工作。我市粮食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
五是防范和化解经济运行风险。
生态文明建设
启动建设“美丽山水城市”
今年,市委召开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通过开展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五大行动”,都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有望达到246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7.1%,城区集中式生活饮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7%,森林覆盖率达到43%。
制定了五大功能区域产业禁投清单,强化差别化产业发展和环保指标约束,切实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通过严控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使单位GDP能耗下降3%,规上工业综合能耗下降6%。
同时,我市还加强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机制和空气污染天气预警应急体系,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加强环保基层基础能力建设,目前全市1017个乡镇实现环保机构全覆盖。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从2013年7月开始,全市分两批开展活动。市委先后召开37次常委会、10次领导小组会进行研究部署。
全市各活动单位认真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扎实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跟进解决,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作风建设抓常抓细抓长的有效机制和刚性约束初步形成。
中央第十巡回督导组组织的群众测评显示,对活动总体评价“好”和“较好”的占98.68%。在活动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正能量。
保障改善民生
解决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城乡养老、医保参保率分别达到92%、96%;改善3442所中小学、57所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推进职教基地和区域性中心建设;公租房累计签约入住21.3万户、50余万人,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房屋8.48万套,新开工经适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2.05万套。
22件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完成37.33万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完成1561个撤并村卫生室建设,解决948个撤并村不通公路和41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36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6747套教师周转宿舍和145所城市中小学、幼儿园,改造136万平方米城市棚户区,其他各项民生实事都如期或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18个市级扶贫集团,对口帮扶18个贫困区县,市级以上财政投入贫困区县资金达550亿元。
全面深化改革
133项改革和25项重点改革专项深入推进
市委确定了133项具体改革事项,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推进25项重点改革专项。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我市深化了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了财税体制改革,深化了金融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要素市场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
在统筹城乡相关重点改革方面,我市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了农村综合性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全面启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及“量化确权”改革试点。
在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方面,我市全面启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转移衔接工作,实现医疗保险与部分省跨省异地结算,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完善义务教育实行户籍地免试划片就近入学机制。
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我市承接、取消、下放221项审批事项,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先照后证”,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超过25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