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观两会 擘画新画卷③丨让更多的“追梦人”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11.03.2021  17:52

关键词:乡村振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乡村振兴”毫无悬念地成为全国“两会”上讨论的关键词之一。

按中央财政部的安排,今年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达1561亿元,比去年原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加了100亿元。

在政策的引导下,乡村建设无疑将提速换挡。如何抓住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来自湖南的全国人大代表李小红有个金句:把萝卜白菜卖出神圣感,粮油酱醋卖出使命感。在她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农民把种出来的东西卖出去。

把农产品卖出去还不够,还要卖得远、卖得好。她说到的“”,能短期见效但并不是可持续的良策,今年帮、明年帮,不可能年年帮。乡村振兴要靠内生动力,最终靠的还是农民自己。

卖什么东西,要看选准的产业。很多人提出,在持续的脱贫攻坚中,很多贫困村靠产业稳定脱贫。同样,产业兴旺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可问题是,产业选什么?

选择产业不精准、没特色,跟风种萝卜白菜、加工粮油酱醋,缺乏科学规划和市场逻辑,产业兴旺不过是“纸上谈兵”。

事实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链条上,众多乡村最难破解的问题不是资金、产业、技术、销路,而是人才的空心化。人才强了,乡村振兴就有了“引擎”,资金、技术等发展要素才能跟着人才真正下沉到乡村。

引进和培育出有能力的“追梦人”,才能让乡村振兴有满满的“源头活水”。

乡村引进人才,有什么“金点子”?

全国政协委员窦荣兴建议,通过激励机制支持城市离退休人员老当益壮,告老还乡带回智力、资金、文化、信息和技术等,助力乡村振兴。

关于这一点,有个比较火的案例:江西省原南昌市市长李豆罗,离休回到老家进贤县西湖李家村当农民,为全村告别脏乱差贡献力量,还找人捐款为村里修路、开河。

来自福建的全国人大代表郭文圣建议,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形成“吸引一个,带来一群”的“滚雪球”效应。同时,着力挖掘一批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乡村专业技术等人才,为其提供优惠政策和平台,打造本土人才的“领头雁”。

通过政策差异化,引导人才回流乡村也是措施之一。

没有年轻人的乡村是没有希望的。”来自四川的全国人大代表李君提到,因地制宜出台惠农政策,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让先返回乡村的年轻人尝到甜头,大胆地让他们挣到钱。

作为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李君曾对回到村的年轻人说,你缺钱我找银行,缺技的我找专家,缺市场我对接市场。

越穷的地方财力越差,干部的待遇也越差,就越没有人去。李君对此建议,是否可以调整一下工资制度,让在越穷的地方的人挣更多的钱。

近些年,有想法、有才能的年轻人到农村追梦,可在大浪淘沙中真正沉下去、留下来的并不多。

对此,有代表直言不讳,要“真金白银”投入加上“真心实意”的服务,才能让人才动心、放心和安心。

总之,要创造一个好的引才、育才生态,让乡村有数量多、素质高、结构优的“追梦人”,乡村振兴才有“源头活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郭发祥 图源网络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晨间天气 | 中心城区早晨阴天,局地有阵雨
重庆市气象台3月10日6:30发布出行天气:中心城重庆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