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教的“豆芽学科” 是小伙伴们最喜欢的课

12.04.2015  06:06

齐亚宏在教孩子们水墨画的技巧。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摄

齐亚宏和孩子们一起画水墨画。

齐亚宏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玩泥塑。

重庆晨报记者 黄晔 报道

小学美术课,一周一节,期末也不会列为各学校的考试内容,它在一些家长心目中是非主流的“豆芽学科”。

齐亚宏,四十出头,合川师范毕业,在小学美术阵地耕耘了20多个春秋。他曾是江北区头塘小学唯一的美术老师,但他把这所袖珍学校的美术课上成了全市,乃至全国的精品课。

在齐亚宏眼中,美术课非同一般的重要,“这门课不仅仅让小学生学会绘画的技能,老师要努力帮孩子们打开观察、体验、感悟生活的那一扇窗,并在他们心中播撒下艺术的种子。

齐亚宏是怎样将一门非主流的“豆芽学科”上成了全国精品课的呢?他的课堂又有哪些与众不同呢?4月2日,重庆晨报记者走进了他的课堂。

游戏开课

他的课同学们都很喜欢

两年前,头塘小学进行了新修整合,如今已变成江北区洋河花园实验小学头塘校区。

新的教学楼、新的美术功能教室,校区还调来了一位搞美术的副校长,现在齐亚宏一周上14节美术课。

14:40,下午第一节下课,3年级1班好多同学跑来美术教室找齐老师。“下节课我们画什么呀?”“要不要搬小板凳呀?

同学们都知道,齐老师的课经常会在户外上。而这节美术课就在操场旁边的大树底下上。上课铃一响,齐老师先整队,之后把画架安在了队伍前面。

我们来做个接龙的小游戏,大家看看面前这棵树有什么特点,一人说一个,你们能说多少?”齐亚宏问。

很快同学们的小手就举起来了,“树皮很粗糙”、“叶子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小游戏激发了大家的观察兴趣。

你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这节课要用的绘画语言就是‘线条’,刚才你们看到的,都可以用粗细不一的线条来表现。”齐老师打开一支马克笔,在画板上画起树来。齐老师说,用线条语言写生,关键一点就是要“慢下来”,让手中的笔慢慢勾画出心里的感受。

同学们很喜欢上齐老师的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喜欢用小游戏开启课堂,有时玩木偶人、有时是接龙……

人人获赞

他教会孩子们学会观察

约20分钟后,齐老师又带着孩子们回到了教室。班长给每人发了张巴掌大的白纸,齐老师说:“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那棵树的样子,然后用线条,像老师那样慢慢地画在纸上……

教室变得安静起来,好多同学闭上眼睛开始冥想,也有同学提笔就画。这时齐老师的语言变少了,他静静地经过每个孩子的身边,低头看,偶尔提醒大家“线条的语言,要放慢脚步”。

你们看这个同学的树画的像吗?”过了一会,齐老师拿着一位同学的作品向全班展示。“不像!”有同学立即反馈。齐老师赞同大家的评判,但丝毫没有批评的意思,“但我觉得这棵树很生动,树枝的比例看起来很和谐。

齐老师还坐在一个小男孩的课桌前,跟他讨论起如何用线条画出稀疏不同的树叶。“儿童美术评判的标准不是看谁掌握了精准的技巧,把东西画得一模一样,在画纸上我希望看到孩子们有观察有体验的作品。”齐老师说。

2012年,四川美术出版社为他的学生出版了画册《水墨童年》,孩子们的作品有风景、有动植物……孩子们还在画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比如12岁的潘世豪在《幸福每一天——滑板车》中写着:“我非常喜欢这个滑板车,它的连接处和新买时有些不一样,我还喜欢这个滑板车放脚的地方……

自制教具

让孩子们无忧无虑学习

在宽敞的美术功能教室的角落堆放着4只塑料大桶,里面装着400多斤泥巴。还有一个大框子,里面有好些被剪过的废旧矿泉水瓶。

这些东西都是齐老师用劳动换来的,尽管现在学校办美术教育“不缺钱”了,但前几年用汗水和智慧积累的东西,他始终不舍得丢弃。

1991年参加工作的齐亚宏,1996年来到头塘小学。那时,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只有200余名学生,是个条件较差的袖珍学校。2013年合校以前,齐老师一直是学校唯一的美术老师。

学校的生源大多来自打工子弟,美术课对他们来说算是比较“烧钱”的学科。为不增加学生家庭的负担,让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学习,齐老师开拓性地自制了不少教具。用以做泥塑的泥巴,是他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的田间地头挖的;洗笔筒是他到废品收购站大量“逆回购”的废旧矿泉水瓶,他会将这些瓶子拦腰剪断,再把三个一组捆在一起,这样上课时,每个同学的课桌上都有洗笔筒可以用了……

齐老师的学生刘欣,去年考上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昨日,刘欣妈妈介绍,她跟刘欣爸爸一直在外打工,小学时刘欣就爱上了画画,但他们没有能力让刘欣参加兴趣班,是齐老师一直悉心地培养,才让孩子保持了浓厚的兴趣。凭借扎实的基础和高考前的专业辅导,刘欣考上了清华大学。

最晚下班

为了孩子们能多学一点

16:40放学后,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又来到了美术功能教室。接下来,齐老师要给他们上连堂水墨课。

每周三、四、五,齐老师都要开设一个半小时的兴趣课,他几乎是最晚离开学校的老师。家人有抱怨,但齐老师却乐此不疲。“一周一节美术课对有兴趣的同学来说太少了,美术其实是美化生活的手段,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课堂上无法一一展示,在兴趣课上能够展示得更丰富。”齐老师说,这也是他坚持要上连堂的原因。

不仅如此,寒暑假,齐老师还组织兴趣班的同学到校外写生。

他对儿童美术教育也有独到见解:教孩子画画的目的是什么?美术课不是专门传授绘画技艺的教育,教儿童画画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载体,儿童在画画中还要获得画外的一些东西,增长智能和悟性,培养综合素质。

20多年来,他耕耘的“豆芽学科”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齐老师指导的学生获得了全国、全市众多的奖项,这些小学生还在四川美院办了画展。而齐亚宏也获得了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指导教师一等奖的荣誉。

2012年7月,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尹少淳教授来到学校,看到齐老师辅导的儿童美术作品后非常赞赏,并为齐老师主编的《水墨童年》撰写了序言。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丨陈鹰作品赏析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