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贫困村脱贫项目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出台

07.09.2015  11:3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市委孙政才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如期脱贫摘帽,在深入调查研究后,对65个贫困村开展为期一年半的脱贫工作,重庆市黔江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黔江区2015-2016年贫困村脱贫项目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基本原则

    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五个优先。政府主导,群众主体。

    实施范围

    65个贫困村

    建设期限

    2015-2016年

    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

    到2016年底,实现6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其中,2015年全面启动65个贫困村整村扶贫,实现25个贫困村整村脱贫;2016年实现4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

    分项目标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改善生产条件。加快推进贫困村路网建设,村级道路实现硬化或油化,70%以上的村民小组通泥结石路,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人行便道、田间生产路,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全面解决贫困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村组户覆盖率100%,农户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70%以上,建有自来水厂或集中供水工程,实现聚居10户以上的院落100%通自来水;优先实施贫困村小型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移民后扶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妥善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加快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因地制宜推行光伏发电,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要。加强贫困村通信设施建设,实现互联网全覆盖,提高信息化水平。

    以特色产业扶贫为重点,促进持续增收。立足贫困村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引导和扶持有特色、有市场、成规模的产业,基本形成“一村一品”格局。支持贫困村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龙头企业参与产业发展。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打造一批高山生态纳凉避暑和农业观光体验示范点。发展一批村级电商服务点,大力推动电商扶贫。加大扶贫项目和扶贫小额贷款贴息,探索专业合作组织与村级互助资金组织联动发展。盘活农村资产,探索建立以土地、扶贫资金、财产入股等形式的利益连接机制,让贫困户直接受益。

    以生态扶贫搬迁为重点,彻底斩断穷根。深入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加快改善贫困群众生存发展条件。强化特殊困难群众搬迁差异化补助政策,有条件、有意愿搬迁的深度贫困户实现应搬尽搬。结合扶贫培训和产业扶贫,加强搬迁后续产业扶持。优先安排整村扶贫村危旧房改造计划,全面消除D级危房。

    以加强公共服务为重点,提升发展能力。深入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不因贫困辍学、考上高等学校的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完善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扶助政策,资助贫困家庭未能升学的应届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落实各项高校贫困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确保高校贫困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创业或参加到就业创业准备活动中。依托“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项目,对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全面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创业、务工技能等方面的培训,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转移就业。加快完善贫困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标准化卫生室,按要求配备乡村医生。推进文化广电惠民工程,实现村村通广播、通电视,每个村建有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户,有效挖掘和保护乡村特色文化。贫困户家庭成员按规定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扩大农村扶贫小额保险、贫困户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范围,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成员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以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创新管理服务。优先安排整村扶贫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党员活动场所,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站点。选好配强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全面派驻“第一书记”,对村级班子成员开展培训,提高村支“两委”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能力。实施干部驻村帮扶工程,实现驻村工作队全覆盖。完善村级班子工作制度,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实施步骤及要求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思路和限时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的目标,贫困村脱贫工作按三个阶段有序推进。

    (一)项目规划阶段(2015年8月10日前)

    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设计制定贫困村脱贫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对驻村工作队员、各乡镇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各乡镇、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召开村民会议,对照“建八有、解八难”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如实规划贫困村脱贫项目。

    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乡镇上报的贫困村脱贫项目规划方案按类别分解后送区级相关部门,由区级相关部门对贫困村脱贫项目规划方案进行修编。

    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贫困村脱贫项目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二)项目实施阶段(2015年8月10日-2016年10月31日)按年度规划推进项目建设,严禁随意更改、调整项目内容。

    严把项目建设质量关,落实项目建设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制,严格按设计标准建设,严禁压缩资金,降低质量。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和程序施工,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要加强质量监管,邀请监理公司、义务监督员、群众代表监督,发现质量问题必须立即按规范要求进行整改,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和“半拉子”工程。

    确保施工安全。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项目施工安全检查,选择有资质的单位施工,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合同,督促整改施工安全隐患,防范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确保按规定时间完成建设任务。在保证安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让贫困村群众早日受益。

    项目实施期间和项目建成后,要将资金使用、扶贫物资发放、项目实施质量和效益情况进行公开,实行“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监督。

    切实加强项目后续管理,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三)验收总结阶段(2015年12月前、2016年11月前)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人员组成脱贫检查验收小组,在2015年12月前,对25个贫困村按照脱贫验收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并总结经验教训,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在2016年11月前,对40个贫困村按照脱贫验收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并对贫困村脱贫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检查方法。采取看项目与查台账、听干部汇报与组织群众座谈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既要用数据衡量,又要有情况分析,根据贫困村脱贫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检查程序

    (1)自查。相关部门、乡镇、贫困村对照贫困村脱贫验收标准进行自查,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完成贫困村脱贫任务,所有建设项目自检验收合格后,写出验收申请和工作总结送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验收。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召开乡镇、有关部门参加的检查验收会,对贫困村脱贫工作进行初步验收,同时做好迎接上级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工作措施

    2015-2016年贫困村脱贫项目点多面广、任务繁重、时间紧迫、资金紧张,因此要深入实际,加强协调,严格把关,高效实施,科学管理,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贫困村脱贫工作的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贫困村脱贫日常工作。各乡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协调督促和组织管理作用,抓好项目建设。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是贫困村脱贫的领导机构,直接对区委、区政府负责,拥有对相关部门和乡镇贫困村脱贫工作的领导权、考核权。

    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建设的规划、资金安排、检查督促等日常工作,相关部门明确1名领导和1名干部具体抓贫困村脱贫项目建设工作。

    乡镇党委主要领导负总责,为项目建设第一责任人,并明确1名领导和落实2-3名工作人员负责贫困村脱贫工作,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由区级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落实,产业项目以乡镇为责任主体,负责落实。

    区级相关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按照项目建设内容做好资金落实、项目实施、质量监管等相关工作,确保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

    区级相关部门和乡镇按照项目计划,每一季度末对项目实施工程进度、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等情况形成书面报告报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整合资源,加大投入

    建立“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群众投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贫困村脱贫的投入力度。区级相关部门要以大局意识为重,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安排项目和资金计划,注重向65个脱贫村倾斜。

    (四)管好资金,确保实效

    区级有关部门、乡镇要坚持“严格管理、科学安排”的原则,确保资金使用的政策性、安全性和效益性,正确把握项目的申报和资金的投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捆绑投入贫困村脱贫项目建设。坚持“统一调度、统筹安排、分期拨付”的原则,管好专项和扶贫等资金。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办法,全程跟踪监督,实行专项审计,接受群众监督,防止截留、挪用、贪污项目资金,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姑息。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效益走”的原则,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全部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五)创新机制,探索模式

    对生猪、猕猴桃、蚕桑、蔬菜等骨干产业,以专业合作社、社区互助资金组织模式为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自主走上农业产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化程度。

    建立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发展模式,有效解决贫困村信息不灵、技术缺乏和销售不畅等问题。

    充分利用我区作为重庆市金融扶贫示范区优势,整合小额担保贷款、扶贫贴息、三权抵押贷款等金融扶持政策,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瓶颈难题。

    (六)村民自治,民主决策

    项目实施中充分发挥村支“两委”和扶贫义务监督员的作用,由村民自我管理、自我决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共同实施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

    (七)加强督查,严格考核

    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各部门、乡镇的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进行督促检查,实行月报告进度制(即每月末报告工程实施具体情况)。对工作有力、成效显著的,给予表扬;对工作不到位、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验收不过关的,坚决落实“一票否决”制度,并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