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老军人专程来点赞 她凭什么获评“全军先进老干部工作者”

25.10.2020  08:49

利在为老干部量血压。(重庆警备区渝中第三离休所供图)

重庆日报消息,“我们都是90岁以上的老同志了,哪个不是一身伤病,但在小万的精心照顾下,我一年多没有感冒,四五年没有住过院了,很感谢她。”10月19日下午,听说记者要采访文职护士万芝利,已经90岁高龄的原重庆警备区副师职顾问陈献章专程来到干休所的活动室,向记者介绍万芝利的先进事迹。

老伴生病了,今天早上小万还陪我去买菜。”说起万芝利,这位曾参加过豫东、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的老干部竖起了大拇指,“每逢万芝利值班,她的值班室晚上11点还亮着灯,我从家里窗户望见灯光,就感到很安心”。

重阳节来临之际,记者来到“全军先进老干部工作者”万芝利所在单位,探访这位尽职尽责守护功勋人士安度晚年的优秀护士,了解她与老干部们之间的感人故事。

洗礼

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让她坚定信念

2001年,万芝利从医学院校毕业后,任职于原成都军区总医院。

在医院工作的6年时间里,万芝利接触到不少从部队退休的老干部。“他们为革命工作奉献了大半辈子,留下一身伤病,病情往往比较复杂,有的老干部反复来看病,一些慢性病总也治不好。”每当万芝利看着蹒跚离去的老干部,心里总不是滋味,她担心他们回家后护理不到位,导致病情反复。

2007年,万芝利主动报考原重庆警备区彭家花园干休所(现重庆警备区渝中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成为门诊部一名文职护士,负责老干部和老干部遗孀的医疗保健工作。

干休所建于上世纪60年代,设施比较陈旧,初到岗时,万芝利有过心理落差。那时,离休老干部刘安贵察觉到万芝利闷闷不乐,便主动找她聊天,跟她细说自己难忘的革命经历。

聊天中,万芝利得知刘老参加过大小战斗百余次,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至今身上仍留有好几块弹片,每到阴雨天旧伤发作,异常疼痛,但刘老选择咬牙坚持对抗病痛,从不后悔当初参加革命的选择。

随着对老干部们的了解逐渐深入,他们在革命年代舍生忘死的故事深深震撼了我。”万芝利说,自己犹如接受了一次次的精神洗礼,此后,她对老干部服务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没有老干部们的流血牺牲和艰苦奋斗,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他们为革命工作奉献一生,我要用青春为他们守护余生。”万芝利将此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

投入

为老人们细心分药送药接诊陪诊

干好护理工作首先要了解护理对象。万芝利了解到,所里老干部、遗孀平均年龄超88岁,大多患有5种以上基础疾病,参战负伤占比超过70%。

万芝利逐渐感到所学医学知识不够用。为了能够在关键时刻应对,她加班加点学习,顺利通过了主治医师、主管护师考试,同时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干休所医护人员工作流程:分药细心——每周将老干部们需要的数十种药分日分餐装到一个个小药盒里,再将药逐个送到老人家中,14年如一日,从无差错;迎诊用心——建立完善老干部基础疾病数据库,确保遇到诊疗情况能够快速应对;值班放心——时刻做到值班电话不离手,即使是上厕所、洗澡都不忘带在身边,期间遇到紧急情况数百次,但从未怠岗。

在外人看来干休所工作比较轻松,但万芝利却时常忙得顾不上家。工作十多年来,她平均每天在岗12小时以上,每周巡诊80余户、步行50多公里,每月接诊陪诊200余人次。

因为万芝利的热情、细心和专业,不少老干部专门等她值班时去看病,或点名让万芝利陪着到医院看病,这让万芝利更忙了。“有时候,刚陪一个老干部走进医生诊室,另一个老干部的看病需求又来了,我只能安顿好前一位,又赶紧下楼接另一位。”由于医院办理就诊、检查、入院等手续对老人来说比较复杂,万芝利往往在医院一呆就是大半天,经常不能按时吃饭,但她从无怨言。

长期陪老干部“跑医院”,也让万芝利对看病流程极为熟悉,这份熟悉,挽救过一位老干部的生命。一次,老干部郝怀亮在干休所内散步时突感胸闷气紧、呼吸困难,当时正值工作日早高峰,医院病人特别多,万芝利积极协调,安排郝老优先就诊,以最快速度完成检查、办理入院。最后,郝老被确诊“心肌梗塞”并得到及时的治疗,转危为安,如果多耽误几分钟,后果不堪设想。

挑战

遍寻良医让患癌老干部重获健康

随着时间流逝,干休所老干部从最初的180余人,到今年还有20余人。陪伴老人们安详幸福地度过晚年,成为万芝利的一项新任务。

有一次,老干部常汉卿出现便秘,用药后未得到缓解且大汗淋漓、呼吸不畅。情急之下,万芝利戴上橡胶手套人工帮老人排便,缓解了常老的症状。

去年3月,老干部马跃溪被确诊患皮肤鳞癌,溃烂面深入颅骨,万芝利陪着马老看遍5大军医院,得到的诊断结果几乎一致:马老年龄大、血压高,还有脑动脉瘤和心脏病,手术风险高,创面愈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为此,万芝利仔细研究病历,在网上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国外有类似的案例。跑科室、找医生,万芝利邀请皮肤、肿瘤、脑外等相关科室专家为马老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尝试“摸着石头过河”,最终定下一个治疗方案。经过8周的连续治疗,马老的创面终于痊愈。

出院后,马老逢人就夸:“小万虽不是我的亲女儿,但就和亲生的一样。

今年7月,马老离世,他的儿子马勇为万芝利送来了一封父亲生前口述的感谢信。

在万芝利的家里,记者看到,这样的感谢信有厚厚一沓,被万芝利整整齐齐摆放在书架上。在万芝利看来,“一封感谢信就是一枚军功章,我要加倍努力回报老干部们的信任。

亲人

每送走一位老人她就要哭一场

今年1月12日,老干部宫利清肺部感染,医生建议留置胃管,却被宫老拒绝了——由于呼吸困难、时常呛咳,宫老心情烦躁抑郁,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为了安抚宫老,在外休假的万芝利每天打电话与宫老及老伴聊天,前前后后一共打了49通电话。在万芝利的劝说下,宫老接受了治疗,精神明显好转。

后来,疫情爆发,休假回来的万芝利按照要求隔离,不能与老干部们见面。万芝利就每天通过电话了解有基础疾病的老人们疫情期间的病情变化,并耐心细致进行工作指导。

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与照料中,万芝利与老干部们建立了深厚感情,她就像他们共同的女儿,如他们的亲人一般贴心。老干部岳鹏飞在病危弥留之际,一直在老伴耳边交代着什么,但老伴始终没听明白。

您是在惦记眼角膜捐赠的事吗?”想到岳老平时特别关心失明的孩子,多年前就签下眼角膜捐赠志愿书,万芝利主动询问。

岳老点了点头,万芝利哽咽了:“您放心,我一定安排妥当!

上周,老干部姚文选离世了,弥留之际,91岁的姚老坚持要见万芝利一面。“我可能出不了院了,这么多年,谢谢你,小万。”在病房,两个相差50岁,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姚老的一声“谢谢”,让万芝利哭出了声。

老干部是革命的宝贵财富,他们当年浴血奋战,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今天,我们就要承担起照料他们晚年生活的责任,把温暖送进他们心中。”万芝利说,14年来,每送走一位老干部,她就要哭一场。

14年来,万芝利参与抢救老干部上百次,无一人因为抢救不及时而死亡,无一人因处置不当留下后遗症,无一人因诊断失误造成严重后果。

今年1月,万芝利荣立二等功。

重庆日报记者 颜若雯

原标题:“我要用青春为他们守护余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