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主城新建26个便民商圈 超市餐饮等必备
九龙坡区二郎街道的社区超市服务平台 记者 张路桥 摄
近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超市、直销直供的新鲜蔬菜卖场、线上线下结合的高端家政服务平台……这些“高大上”的商业设施,如今在家门口都能看到。2014年,主城新建26个便民商圈,市民消费、购物更加便利。
班车接送 大超市选购生活用品
二郎区域是九龙坡休闲、居住的重要区域。火炬大道和迎宾大道交叉的中央街区一带,是二郎便民商圈的中心地带。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偌大的广场两边,近1公里长的路段全是商业门面,理发店、餐饮店、便利店等商业设施齐全,近万平方米的家乐福也落户于此。
家住云湖绿岛小区的吴婆婆和老伴一起,刚从超市购完物出来。“买了一些姜、蒜作料,这两袋面包是买回去的早餐。”吴婆婆一边说,一边将购物车里的东西装进购物袋中,整整两袋,剩下的一双棉拖鞋则由老伴挂在颈上,惹得吴婆婆一阵大笑。
“以前买东西,只能在小区附近小店里转,要买齐需要的,要转好几个店,不方便。”吴婆婆说,2年前,超市落户,购物变得方便了,“现在,每隔一两天,我就会坐超市的班车来这里买东西。往返车程不到20分钟,想买啥都有,比以前方便多了”。
蔬菜直销 下楼就可买新鲜蔬菜
4年前,袁婆婆搬进了同天观云邸。那时,附近没有便民超市,袁婆婆每天步行半小时,去兰花小区的菜市场买菜。
“如今,小区附近设施齐全。步行3分钟就能到小区门口的红禾谷蔬菜直销超市,买东西十分方便。蔬菜很新鲜,价格公道。”晚上家里要烧牛肉,袁婆婆便走到蔬菜超市,挑选了一个萝卜做俏头,“下楼就买得到,十分便利”。
超市面积不大,但品种齐全,鱼肉、新鲜果蔬、休闲零食应有尽有。店长曾维强说,公司每天都有专人去生产基地选购新鲜果蔬,或者由合作社直接送货上门,“我们贩卖的果蔬食品十分新鲜,价格和农贸市场几乎没有差别”。
随叫随到 家政打造全能钟点工
便民商圈内,不仅涵盖了超市、餐饮店等必备的商业设施,家政服务平台等选择性商业设施也入驻在内。
东庭家政服务平台位于巴国城小区附近,服务整个二郎片区,家政人员随叫随到,并为客户提供“管家式”服务,除了传统的家庭清洁,还能为客户代制年货、购买物品等。负责人王女士介绍,客户大多是附近小区居民,“我们会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提供相应服务。春节马上到了,我们还能帮客户置办年货,甚至灌香肠腊肉”。
家住九龙坡区风和日丽小区的汪燕是东庭家政的老客户。之前,她找过其他家政公司上门保洁,但都要提前约定时间,很不方便。“东庭家政的保洁员‘随传随到’,不用固定上门保洁时间。有时遇到急事要出门,保洁员还能帮我在家照顾孩子。”汪燕说。
新闻纵深
便民商业设施建好了 需制定专门管理制度
2014年,九龙坡区建成4个便民商圈。其中二郎便民社区商圈常住人口有4万人,而社区商业总面积有5.15万平方米,人均商业面积1.28平方米。有24种商业业态,社区网点231个,连锁经营网点43个,直营店86个。
便民商业设施建立后如何加强管理、进行维护,这是便民商业设施建成后,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对此,二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晓丽介绍,为了对便民商圈进行合理管理、有效解决会产生的问题,街道专门制定了《二郎社区便民商圈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商户必须在规定区域内摆放物品,不准乱搭乱建,不得占用公共通道,违者将进行处罚,以让商圈秩序得到保障。其次,为了保持社区便民商圈环境整洁,严格要求经营户必须将垃圾装袋并且自行带走或投放于指定地点。”同时,李晓丽表示,街道会定期向下属社区拨款,此款项专门用于社区便民商业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对此,九龙坡区商委以及市商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会按照相关规定,对2013—2014年建成的便民商业设施,采取依托街道定期检查、区商贸部门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加强日常管理,促进其持续经营,保障群众长期得实惠。
新闻链接
去年全市建成130个社区便民商业设施
2014年,主城区全年共建成130个社区便民商业设施,完成目标任务的119%。其中,社区便民商圈26个、社区综合超市15个、标准化菜市场12个、社区便民店77个。社区综合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实现总投资1.6亿元,吸纳就业人员3371人,预计每年销售额可达7.8亿元,购物人次达到153万,实现了保障供应、激活消费、拉动投资、促进就业四方面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市商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建设便民商业设施过程中,共收集市民意见1.5万条,对涉及的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并筹集建设补贴资金930万元,主城各区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进行配套。对“买菜难”、“购物难”又有商业设施的小区,按照三年解决消费不便问题和尽可能多建、提前建成的原则尽量给予支持。
经统计,2014年主城区布局的社区综合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建成后可服务周边群众74万人,居民步行平均购物时间与步行至原来最近的相同业态相比减少10分钟以上,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创造了更加快捷方便的购物环境。
选稿编辑:张应梅
链接: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5-01/26/c_1114123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