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商圈“转型牌”怎么打 ——对重庆观音桥商圈转型发展的调研

14.04.2015  13:33

商圈是城市商业最繁荣和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其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一座城市商业发展的高度和成熟度。近年来,为了顺应新型城市化建设进程,应对新兴商圈和新商业模式带来的挑战,我国大部分传统的城市商圈开始进入了新一轮转型调整期。

重庆观音桥商圈建于2003年,到2013年,该商圈商品销售总额突破2000亿元。11年间,从一条狭窄的街道发展到千亿级的城市商圈,再到如今着力构建的现代商都,观音桥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传统商圈提档升级的鲜活样本。请看本报记者来自重庆的调研——

档次怎样提?

新空间、新布局:完善商圈城市功能

重庆江北区毗邻长江北岸,是重庆的商贸大区,第三产业比重占到全区GDP近70%,全区商品销售总额连续5年重庆第一。观音桥商圈处在江北区的核心区域,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5平方公里。

在观音桥商圈内行走,你会发现,这里商厦林立,国际名品汇聚,每天都是人流如织。观音桥商圈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和禄告诉记者,该商圈现在的日均人流量超过35万人次,日均商品销售额超过1.6亿元,连续多年位居重庆主城区各大商圈之首。

今年50岁的郑平现在是观音桥商圈内一家贸易公司的老板,他于1998年开始在观音桥摆摊起家、开小店做生意。“那时候的观音桥属于‘城乡接合部’,步行街也只是一条马路,路两边有一些零散商业门面。”回忆过往,郑平说,印象中观音桥的变化是“北城天街”购物中心的引入和建设开始的。

郑平的话在记者的调研中得到了印证:正是在2004年,“北城天街”购物中心这一新商业形态的引入拉开了观音桥商圈发展的序幕。在它的带动下,观音桥的商业职能不断丰富和完善,购物中心、百货商店、书城、精品专卖店、数码专业市场等在商业步行街两侧集聚,商业业态得到极大丰富,满足了消费者一站式购物需求。“如今请客户吃饭可以就近在商圈里解决,各种高档商品出门几步就能买到。”郑平说,这几年他感到观音桥商圈越来越繁华,自己越来越忙了。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观音桥在景观和配套设施方面创造了多个“西部第一”:西部首个国家4A级都市旅游景区;面积45万平方米的“金源时代购物广场”成为西部最大的购物中心;“全彩激光灯饰音乐喷泉”是商业中心喷水最高的音乐喷泉。

此外,观音桥引进的国际品牌在同品牌商业竞争中,销售量和销售额均名列前茅。世纪新都百货连续8年在重庆市零售行业单店销售排名第一,苏宁电器观音桥店销售量西南第一,远东百货销售额大陆地区第一。

发展有目共睹,挑战也清晰可见。江北区商务局局长张发义说,从重庆主城区商业版图上看,“老牌”商圈解放碑商圈扩容提质,江北嘴中央商务区等新商圈快速崛起,消费人群加速分流,加上电商井喷、跨境购物兴盛,这些都不断倒逼观音桥对自身功能结构、业态布局、商业模式进行全面优化,以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发展主动权。

2014年年初,江北区出台《加强功能区建设,加快江北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对观音桥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区域定位——“现代商都”。江北区委书记杜和平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现代商都”是在传统商圈基础上,对空间形态、功能布局、产业结构、商贸模式、服务理念、开放水平的全方位调整和升级。

新定位的提出,不仅是概念的变化和区域形象的交替,更意味着发展格局的日趋协调。”在杜和平看来,江北区的城市化进程为观音桥商圈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支撑,观音桥新一轮的转型,应当放到江北区建设重庆都市功能区的大局下进行谋划,把商圈的发展融入到江北城市功能的转型升级之中。

如何完善商圈的城市功能,提高核心区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是商圈管理者们现阶段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陈和禄告诉记者,依据新的定位和规划,观音桥商圈核心区将从1.5平方公里扩展到3平方公里,通过实施“北延、南扩、东拓、西进”拓展战略,建设各具特色的功能区域,最终形成“一心四片”的空间格局。

从观音桥新规划图上可以看到,商圈核心区往北,将建设集商务总部、6A甲级写字楼、超五星级酒店的商务示范区;往南是集国际创意研发、时尚展演等高端业态的创意风情区;往东,向洋河片区延伸,是集美食荟萃之地和高档商务公寓等于一体的都市生活体验区;往西,则要建设集浪漫金街、时尚体验文化展示以及多元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总部于一体的浪漫休闲文娱区。

不仅仅是功能格局的拓宽,我们还在同步推进商圈的业态优化、交通改善、景观打造以及智慧商都建设,比如正在构建的‘小轨道’换乘系统,将有机连接起重点商业区域、立体停车楼、轻轨站点、公交站场和出租车站台,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陈和禄说,观音桥商圈最终要在区域内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可持续的生态支撑体系和精细化的管理服务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