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重庆印记
重庆政协报微信公众号消息,风雨沉浮,辛亥革命已经过去整整110年了,但重庆的人们至今还未忘记其给中国和重庆带来的巨大影响,在重庆市区仍然保留着纪念辛亥革命的街道和建筑物。
01
孙中山——
中山路、“三民”路
1929年8月,重庆首任市长潘文华主持修建了第一条城区马路——中区干道。1937年国民政府迁渝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在原来中区干道首段“中一路”上加上一个“山”字,更名为“中山一路”。此路东北接民生路,西接中山二路。抗战时期,重庆有名的文化活动中心——抗建堂和国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员会办公楼都在此路上。
中山二路东北接中山一路,西南连中山三路。此路上有枇杷山公园、重庆市少年宫等。
中山三路东北接中山二路,西南连中山四路,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在此路上。
中山四路南接上清寺,东北连上曾家岩,桂园、周公馆、戴笠公馆等以及重庆市委办公楼等机关单位在此路上。
民族路、民权路、民生路皆为抗战时期以孙中山先生提倡的“三民主义”而更名的街道。
民族路位于今渝中区朝天门街道,1939年国民政府将当时的木牌坊、小梁子、会仙桥、白龙池、新生路、靴子街、小什字等街合并而成。
民权路,原名都邮街、关庙街,1937年由原解放碑到临江门之间的上下都邮街、关庙街、鱼市街合并而成。
民生路,1937年由原七星岗街、劝工局街、售珠市街、武库街、米亭子、杨家十字、方家十字和杂粮市街合并而成。
大同路,与民生路相邻,原名牛皮凼,1937年为取“世界大同”之意而更名。此路东北接中华路,西南连新民街。在今渝中区两路口附近,还有同样取其意的“大同村”。
02
邹容——
邹容路、邹容公园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因创作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革命军》而闻名于世。邹容出生于今渝中区解放碑附近的夫子池街洪家院子,该地段在抗战时期遭受日寇轰炸被毁,后地方政府将洪家院子和临近的柴家巷街、天官街、苍坪街、三王庙街合并为新生路。1943年12月25日,人们为纪念邹容而将新生路改名为邹容路,沿用至今。
邹容支路,原名为夫子池,因清朝末年此间有孔庙和放生池而得名。此路东北接邹容路,西南连中华路,靠池左段合并到新生路后,夫子池街仅剩下靠池前一段。因其与邹容路相连,1972年被更名为邹容支路。
邹容广场,为纪念邹容,重庆市人民政府于1994年在城市规划中将今渝中区临江门附近邹容路和临江路交汇处的广场命名为邹容广场,2000年建成投用。广场西邻重庆市29中学,南面为都市广场,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邹容公园,原名南区公园,位于渝中区两路口南区路旁,内有一座修建于1946年的邹容烈士纪念碑,碑体八面镌刻章太炎为邹容撰写的碑文,主要叙述邹容生平。200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根据人民建议,将南区公园更名为邹容公园。
03
杨沧白——
沧白堂、沧白路
杨沧白,名庶堪,巴县木洞人,重庆辛亥革命元勋。时值国势积弱,杨沧白遥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四川创建了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公强会及政党——同盟会重庆支部。武昌起义后,他又带头推翻了封建王朝在重庆的统治,建立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蜀军政府”。
1942年病逝于重庆后,重庆各界为纪念表彰其对重庆辛亥革命作出的杰出贡献,在他事业发源之地的重庆府中学堂旧址上修建杨沧白纪念堂。纪念堂于1943年7月16日落成,抗战胜利后第一届政协会议(史称旧政协会议)就在此召开。1944年12月25日,沧白堂所在炮台街更名为沧白路。新中国成立后,杨沧白纪念堂改建成为重庆市政协办公大楼,今为部分市级民主党派办公楼。
04
张培爵——
张培爵烈士纪念碑
张培爵,荣昌县人,与杨沧白、朱之洪一起为重庆同盟会主要领导人。1911年辛亥革命重庆“独立”后,张培爵任重庆蜀军政府都督。袁世凯窃国后,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张培爵积极从事反袁斗争,不幸于1915年在天津被捕就义。为纪念张培爵,1943年国民政府动工修建张培爵烈士纪念碑,碑体与沧白堂一街之隔,今仍屹立在渝中区洪崖洞景区旁。
05
黄花岗起义——
四川革命先烈纪念碑
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起义,革命党人前赴后继与清军昼夜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事后收敛死难者遗骸72具,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72烈士”,其中有川、渝籍烈士喻培伦、饶国梁、秦炳3人。为纪念辛亥革命先烈,1943年国民政府动工修建四川革命先烈纪念碑,1946年方才建成,地址位于今渝中区西三街人民公园内。
原标题:辛亥革命的重庆印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