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办景区 每天迎客上千人
10月5日下午,铜梁区少云镇高碑村铜梁龙景区又迎来一波游客入园小高峰。三五成群的游客或漫步于摄影基地,或休憩于欧式广场,或荡舟在青云湖上。“每天接待游客上千人,大部分来自重庆主城和四川,也有贵州、云南的游客慕名而来。”景区业主柏治兵说。
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柏治兵内心充满了欣慰。四年前,他结束长达20多年的在外出务工生涯,回到老家铜梁创办了铜梁龙景区,几番努力之后,景区从默默无闻发展为当地知名旅游地,景区也慢慢有了效益,并带动近200名乡亲投身旅游产业致富增收。
在外务工20年
回家立足土地再创业
柏治兵今年43岁,出生于铜梁区安居镇一个普通农村家庭。20多年前,他离开老家走上了外出打工之路。多年来,柏治兵的打工足迹遍及重庆、贵州、云南、山西等地。因头脑灵活加上踏实肯干,他从打工者变成了承揽建筑工程的小老板。
2014年春节前,有了一定积蓄的柏治兵结束了在外打工生涯,正式回到老家定居。“老家是个农业镇,但单纯的农业承担不了村民致富的愿望。”在外见了世面、涨了见识的柏治兵决定在老家再次创业,为自己、为老家做点事,闯出一条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看到不少的人立足土地做文章,柏治兵把目光瞄准了相邻的少云镇高碑村,决定规模化种植百合。没想到的是,租了几百亩地准备种百合的他因为一个偶然的发现,走上一条更艰难的道路。“整理土地时,发现了园里的山脊酷似一条‘中华龙’。”柏治兵介绍,经过丈量后,这条石龙随山脊蜿蜒长达400多米。考虑到铜梁龙舞、龙灯等传统龙文化盛行,柏治兵觉得利用现有条件,打造龙文化主题景区能够吸引游客。随后,他观摩了大量旅游景区,咨询了不少专家学者,这一想法获得了肯定。
2014年,经过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柏治兵将创办龙文化景区的规划方案上报给当地政府,获得了区里、镇里的大力支持。随后,他开始投资打造景区,先后完成了龙主题文化园、欧式风情广场、青云直上云梯、青云湖等特色景点建设。2017年元旦,这个经过三年精心打造、占地2000亩的新景区迎来试开园,三天时间接待游客近万人。
立足“人有我优”
苦练内功完善景区布局
在柏治兵的陪同下,重庆日报记者走进了铜梁龙景区。深处避幽谷的一列石壁上,卧躺的天然石龙赫然映入眼帘,高高昂起的龙头和浑然天成的龙身,远远望去,犹为壮观。
“在铜梁街头、广场表演的龙见到过不少,如此壮观的天然石龙还是平生仅见。”来自重庆主城的游客张先生和朋友们兴致勃勃地与龙头合影。“这条石龙经过发掘和进行打造,现已成为景区的地标图腾。”柏治兵介绍,一年来,他们围绕主题景观添置了不少新内容。
清澈的泉水从高处龙身汨汨而下,随着石阶汇入了下方浅塘里,塘里“游弋”着的两条青绿色的艺术龙雕与天然石龙相映成趣。旁边的一尊石山上,雕刻着“铜梁龙”和“龙佑一生”的精美书法,游客们纷纷在此合影留念。
不仅如此,立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柏治兵还因地制宜在景区内增添了龙雕、龙壁、龙编等龙文化主题小品。同时,为满足游客不同的需求,景区还新建了欧洲风格建筑、风车、玻璃吊桥等新景观。长99米的玻璃吊桥横跨青云湖,架在两山中间,站在离地30多米的桥上,碧波荡漾的湖面及两岸青山翠竹一览无余。”
国庆期间,柏治兵还请来了新疆达瓦孜表演团队、铜梁龙舞队现场表演。身着维吾尔族服装的小伙子手持平衡杆,在离地面30多米的钢丝上,做出一个个高难度动作,激起游客们阵阵的惊叹。龙舞表演的稻草龙、笋壳龙和竞技龙等节目也让现场观众倾倒,场面无比热烈。
一个新景区
带动全村享旅游红利
高碑村村民周中文以前在外打工,妻子在家务农,虽然钱挣得不少,但是“牛郎织女”的日子并不好过。柏治兵在村里创办了新景区后,周中文回乡在附近开起了小卖部,又在景区兼职泥瓦工,每年收入近10万元,不比在外务工少多少。
随着景区游客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村民投入其中。高碑村党支部书记唐中富介绍,景区一直在扩建,村里约有90位村民被景区聘用,担任保安、维修、接待等,许多家庭甚至有两三位家庭成员在景区内打工。除直接在景区上班外,当地还有70多人在景区周边开办农家乐、餐馆以及副食店等,以前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开始回流。
带着全村群众吃上了旅游饭,柏治兵仍然不满足。下一步,他决定利用景区距安居古城近的优势,力争与安居古城达成合作协议,分流引导游客到铜梁龙景区游玩。“靠上旅游这棵摇钱树,村民每月收入稳定在3000元没有问题。”唐中富表示,当地一定会全力支持景区发展壮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实施,该景区将会进一步完善,必定会吸引更多游客,带动周边更多村民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