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 闹元宵图开心 这个古镇却数千人隔河“对骂”
每年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过完“元宵节”,春节就算告一段落。小孩子该上学了,大人也该收拾心情开始一年的劳作。
“元宵节”里耍事多,吃汤圆、猜灯谜、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一个都不落,全国各地的人们,要开开心心地过完“元宵节”,给春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可是你知道吗,在重庆一个古镇里,每到“元宵节”到来时,有数千人隔河“对骂”。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得从头说起。
这个镇叫温泉镇,位于重庆市开州区。温泉镇曾经叫作“温汤井”,有取之不尽的天然盐卤,是川东四大盐场之一。一条河流穿过温泉镇,像母亲河一样养育了两岸的人们。从宋朝时候开始,每到“元宵节”,两岸的人们便会在山坡上摆放油灯。哪一边油灯更多、更亮,哪一方就获得了胜利,来年将会更加兴旺发达。这就叫做“斗亮”。
由于“斗亮”没有裁判,大家谁也说服不了谁,长久以往,就衍生出两岸“斗骂”的民间习俗。
那些平日里发生矛盾、产生纠纷的人,也纷纷选择在“元宵节”对骂,宣泄心中的怨气。过了“元宵节”,第二天大家在路上遇见,依然和和气气。
参加对骂的人们里面,有的是单纯找乐子。其余大多数都是穷苦老百姓。他们一年到头受苦受累受欺压,平时不敢表露,就趁这一天痛快地骂出来。
另一种说法是,“温汤井”盛产盐卤。东西两岸的地方帮会和灶商成立的“场商公会”,平日因为争夺盐卤的生意,结下仇怨,此时雇人相互骂阵。示弱的一方将在来年服从胜利的一方。后来,这个民俗被禁止。
从上世纪90年代,这一习俗又重新出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民素质的提升,“元宵对骂”经过“改头换面”,作为盐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成了温泉镇的新民俗,逐渐演变成一种民俗文化表演。对骂的内容也从个人恩怨,变成了对陈规陋习和不文明行为的讽刺。
我们姑且来听几段:
“河西有些同志不自爱,为了私利光办蛮;洗台搭在街阴边,瓶瓶罐罐到处摆,不讲卫生图方便,生活垃圾到处甩,你们说列些人该不该?这种现象该不该骂?”
“河东的听到起,大哥莫把二哥说,麻子点点一样多;河东河东不像样,到处听见麻将响;大人娃儿不照顾,天天成麻换三张,摊摊摆在公路上,你搭棚棚我扯网,车辆行人遭了殃,挨到碰到就骂娘。”
“温汤井人性子刚,遇见不平就开腔。张家短来李家长,今天就来嘛亮一亮……”
除此之外,每年“元宵节”,温泉镇还会举行划龙船、车车灯、打连箫等民俗表演。不但当地居民借此欢度“元宵节”,就连许多外地游客也慕名而来,感受“元宵对骂”这一独特民俗民风,将古镇挤得水泄不通。
2016年正月十五,温泉镇的“元宵对骂”活动作为一种“元宵节”特色民俗,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舞台,着实火了一把。
参考资料:《开县志》《温泉镇:斗亮赛骂比高低 祈求平安幸福》等
原标题:正月十五闹元宵 重庆一个古镇有数千人“对骂”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