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 这个重庆崽儿多次上书劝谏皇帝 25客死他乡
邹智,字汝愚,号立斋,重庆合川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进士。他疾恶如仇,敢于直言,为拯救百姓于涂炭而多次上书谏言,推动了明孝宗初期的改革,后被奸臣诬陷获罪流放,却发出了“但愿太平无一事,孤臣万死何足悲”的贞节之音。1491年因病早逝,年仅二十五岁,熹宗天启初年,被追谥“忠介”。
身无半亩 心忧天下
1466年,邹智出生在合州云门镇。邹智从小聪颖过人,十二岁就能吟诗作文。家境贫困,却成为推动他勤奋学习的动力。家里买不起油灯蜡烛,他就借居附近的龙泉庵(今云门镇歇马庙),每天拾取枯枝落叶,点燃照明读书,昼夜不休,颇有凿壁借光之风,如此三年,学业有成。
1486年,二十岁的邹智参加乡试夺魁。返乡时,乡人聚集在州城会江门楼上庆祝,争相向他祝贺。他感谢了乡亲们的盛情好意,却忧心忡忡,诗云:“龙泉山下一书生,偶占三巴第一名。世上许多难了事,市儿何用喜相惊。”他并没有因成绩而春风得意,沾沾自喜,却把目光落在了“世上许多难了事”之上,表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报国情怀。
疾恶如仇 上书遇冷
1487年,邹智会试告捷,以年轻有文才,被授予庶吉士,选拔入翰林院学习。
邹智是抱着“劝诫皇帝鉴别忠贤良臣和奸邪小人,拯救百姓于苦难之中”的宗旨前来京城的,所以他毅然上书,向明宪宗谏言。在这一封著名的奏疏中,邹智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君主要明辨忠奸、选贤任能,并且任用贤臣要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希望明宪宗一定要擦亮眼睛,分清谁是夏竦之流,谁是吕夷简之流,该罢免的罢免,该宽恕的宽恕,对像范仲淹之类的贤臣,要信任他们,不能让奸邪小人参杂其中钻空子。
二是要勇于纳谏,重用敢于进谏的谏官,扫除谏官敷衍塞责的不正之风。要罢黜尸位素餐之人,广求风节之臣,对敢于说话的谏官,要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的谏言,让他们尽责尽忠。
三是要重用有名望的大臣,汇聚天下人心。他指出,当年汉武帝在位时,淮南王刘安企图谋反,但因为朝中有汲黯这种好直谏、守节死义之士,才不敢轻举妄动。如今像王恕、强珍、章懋等忠诚正义之士,都因被小人谗言中伤而受到排斥,一定要重用他们,使他们全力效忠。
四是要恢复先祖的制度,不能让宦官擅权。建议明宪宗恢复宰相制度,以宰相为股肱,以谏官为耳目,以正人君子为腹心,重振朝纲。
最后,邹智谏言,要做到以上四点,天子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学习经史典籍,并验之于身心,最终达到明“圣学”的境界。
这封奏疏,可以说是针砭时弊,切中要害,淋漓尽致地体现了邹智铁骨铮铮的直谏之风。然而,奏疏上报以后,却被束之高阁。
冒死直谏 声动天下
不久,明宪宗驾崩,明孝宗朱祐樘继位。他继位后,对明宪宗时期的朝政弊病进行了改革。邹智认为他施展抱负的时候到了。这时,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次异常天象。
1489年苏州有星从西北至东南坠地,大如车轮,光芒如昼,声响传播三百里。
——明《江南通志》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就是一次常见的陨星撞击事件。然而在古人看来,这却是一次让人害怕的大事件,他们认为异常天象是上天对皇帝不施德政的警告,预示着将会有大灾祸。所以一时上下恐慌,谣传纷纷。
邹智借此机会再次上书,纵论改革。他在奏疏中指出:
明孝宗继位以来,慷慨奋发,恭俭勤劳,改革成效显著。而之所以发生异常天象,是因为做得还不够好。
当前要大兴天下之利,革除天下的弊病,应当在利弊的根本上下功夫。那么天下利弊的根本何在?他认为是在内阁。兴内阁之利,就要选拔正人君子入阁,除内阁之弊,就要把小人从内阁中清除出去。
他把矛头对准了内阁中横行的小人:少师万安恃宠而骄,贪得无厌;少保刘吉欺下瞒上,作风散漫;太子少保尹直奸诈小人,全无廉耻。他们若继续留在内阁中,会导致君德不能辅,朝政不能修,朝纲必坏,风俗必偷,天下的贤士必然观望不敢前来,天下的奸邪必然盘踞在此不肯离去,此为大弊,必当除去。
他又为朝廷推荐了几位遭奸邪排挤的贤臣:原南京兵部尚书王恕志向远大,忠诚勤政,可以委任他做大事;原兵部尚书王竑刚正守节,可以用他排斥奸人;佥都御史彭韶学识渊博,可以找他商议疑难之事。重用他们,则君主必然开明,朝政必然清肃,纪纲必然重振,风俗必然淳正,天下的贤士必然纷纷入朝,奸邪之人必然望风而去,此为大利,必当兴。
接着,他又列举了历史上一些因宦官擅权而危及国家存亡的史实,劝诫明孝宗时刻对宦官保持警惕,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
最后,他向皇帝表明心迹:并非不知道谏言会招来杀身之祸,只是为了国家前途,不敢苟且偷生,因而冒死上书。
明孝宗被这封奏疏所触动。不久,万安、尹直相继被罢黜。王恕又重新得到了皇帝的起用,终得善终。不过,刘吉却并没有被罢官,继续盘踞朝廷高位。
犯难投荒 百折不悔
刘吉记恨邹智弹劾自己一事,他用封官许愿收买了御史魏璋,寻找机会陷害邹智。不久发生了刘概案。
刘慨是汤鼐的朋友,一次他给汤鼐写信,其中讲自己在梦境中看见一人骑在牛背上差点掉下来,这时汤鼐在旁扶住了他,才没有掉下去,又看见汤鼐手拿五色石牵着牛上路。
刘吉等人抓住这句话,说人骑牛,为“朱”字,是暗指明王朝,于是诬陷汤鼐等人私结朋党,诋毁朝政,侮辱皇帝。刘吉又指使同党魏璋以“同党”的名义把邹智牵涉进去。
邹智在接受审问时,慷慨回答:“我见御前讲席在寒暑间停止,午朝以皮毛小事敷衍塞责,朝政纲纪毁坏,风俗轻浮,人民生活困苦,边境防备空虚,我暗自为此担忧,与汤鼐等来往时议论这些情况是有的,其他什么就不知道了。”
议罪的官员承奉刘吉的意图,想将邹智等人以“妖言律”处死。不想朝野舆论哗然,吏部尚书王恕和刑部尚书何乔新等人极力营救他,而刑部侍郎彭韶也以身体生病为由,不愿意判案。最终,邹智免死,被贬为广东石城所吏目。
邹智在狱中有诗云:“人到白头终是尽,事垂青史定谁真。梦中不识身犹系,又逐东风入紫宸。”在梦中,他忘记了自己已经身陷囹圄,又追逐东风,到紫宸殿向皇帝谏言。忠诚之心,溢于言表!
1490年,邹智出狱,踏上离京之路。临行前,他写了《辞朝诗》:“云韶声静拜彤墀,转觉婵媛不自持,罪大故应诛两观,纲疏尤得窜三危。尽披肝胆知何日,望见衣裳只此时,但愿太平无一事,孤臣万死何足悲。”如果天下能够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就算因此而死一万次,又有什么可悲哀的呢?这是何等的胸怀和气魄!
到广东后,听闻理学大师陈献章在新会讲学,他又前往受业,期待终有一日尚能报国。可惜的是,1491年10月突染疾病身死,年仅二十五岁。昔日会试同年试子、广东顺德的吴廷举为他办了后事,帮助其夫人将遗体运回家乡合川,葬于云门镇郊外,后称翰林坪。
他的遗著被编辑成书《立斋遗文》五卷,计有奏疏一卷,杂文三卷,诗一卷,附录一卷。
邹智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忠直之臣,他有着一颗拳拳赤子心,虽然蒙受不白之冤,被流放边地,却始终怀着报国之理想。
愚才识恶于贾谊,而规模次第过之。志气类乎陈亮而能根据义理,不事豪侠。
——同时代的进士张吉赞
激于名义,侃侃廷诤,抵罪谪而不悔,岂非皎然志节之士欤?
——《明史》赞
疏颏权奸,直声动天下,然于君国之间,缠绵笃挚,至死不亡,无一毫怨尤之意。
与明季台谏务以骄傲沽名者,相去万万。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
从明天启年间在瑞映山下建忠节祠纪念他开始,合州人修建祠或亭纪念邹智成为历代惯例。清朝时,合阳镇内建有邹公祠,1815年因渠江洪水被冲毁,合阳镇现存有清时邹公祠木刻碑。1919年,云门镇乡民在邹智读书岩前修了邹公亭。1946年邹公亭又重修,县人向靖庥撰联道:“五百年汉水西来,问万里江山有几辈孤亭千古?八千里燕京北上,爱大明君国独先生抗疏万年。”
原标题:重庆历史政德人物 | 邹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