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如何不被机器人取代?这8种能力是关键
今(11)日上午,2019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论坛暨新时代德育、积极教育与学校发展专题论坛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拉开帷幕。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教育界同仁600余人,将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围绕学校德育、积极教育、课堂教学、校园安全等话题进行讨论,畅谈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创新与实践。
此次论坛由沙坪坝区教育学会主办,北京世纪明德教育研究院等承办。开幕式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首先带来主题讲座:积极教育成就幸福人生。
彭凯平
在人工智能时代即将来临的时机,我们的孩子究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能力才能不被机器人所取代?
彭凯平认为,包括同理心、道德心、审美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等八种能力,是计算机做不到的。比如同理心,我们能够知道别人的感情、感觉和感受,积极教育特别提倡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这样才能了解他人,关心他人,成就他人。
为此,彭凯平表示,照搬几千多年前的传统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来教育现代中国的孩子,肯定是落后于时代的。所以,积极教育是对传统道德教育的一种提升和创新,也是一种新的升华。未来需要的不是会考试的人,而是有悟性、感性和徳性的新人才。
如何进行积极教育?彭凯平提到了情商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发现、培养、管理积极情绪。曾经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在情绪积极的时候,思路更开阔,行动的欲望更强。
情商教育具体怎么开始呢?从同理心开始,从知晓别人的心情开始,从各种各样的表情识别开始。
彭凯平说,有一种微笑叫“迪香式微笑”,它是种有魅力和感染力的笑。它和礼貌的微笑是不同的,特点是牙齿要露出来,笑容饱满,眼周出现皱纹。
迪香式微笑有什么作用?著名心理学家曾对某学院一届毕业生的毕业照中学生的面部表情进行分析,包括习惯性迪香式微笑,或者是礼节性微笑,或者是没有笑容。三十年之后去回访这些同学,结果发现他们的人生境遇有着天壤之别。那些习惯于迪香式微笑的孩子,结婚率较高,离婚率较低,自我报告的幸福指数也较高。
针对德育工作,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将为与会嘉宾做《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专题讲座;全国名师、全国三八红旗手高金英、重庆市教育研究院德育研究所副所长杨昌弋、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朱安东、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等,还将从班主任工作、中小学教育文化使命、思政课程、国际关系等层面,进行专题讲座。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林祺 摄影 张锦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