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梦想不只在地球上” 小伙伴们造月球车 选上了真能上月球
昨日,李力在实验室里加紧制作月球车首台样车。 重庆晨报记者 胡杰 摄
重庆晨报深度报道记者 凃源 报道
“采访推迟到下午5点吧,昨晚我们又装了一个通宵。”李力给晨报记者发来短信。
昨日下午6点,员工快下班时,云威科技CEO李力才来到三楼办公室,旋即又一头扎进了装配实验室。“云博会10号就要开幕了,我们要保证到时候这台车能动起来。”李力说,团队今晚肯定又将要奋战通宵。
这台要动起来的车,是月球车。
还在重庆大学读研究生的李力,是去年中国十大青年创业典型人物,他的这家科技公司已人丁兴旺,130位员工绝大多数是90后。
“我们的梦想,不只在地球上。”李力指着这台月球车说。
月球车不是说造就造
他微博寻伙伴 两个学霸加盟
为什么要造一台月球车?这源于去年12月,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重庆大学)与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办“月球车创意设计大赛”,公开向全国大中学校师生和航天爱好者征集创意设计作品。优选方案有可能被遴选搭载嫦娥四号直接上月球执行任务。
“这台月球车不是纸上谈兵,是真实的可以在月球上开的原型车,需要用到的知识量非常大,一般机械专业的学霸,恐怕都会觉得无从下手。”参考研究了包括嫦娥三号在内的国内外现有的多种月球车,李力觉得,自己的云威科技在结构力学、固体力学、工业设计上存在短板。
“我通过微博找到了两位志同道合的成员,一位是来自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的博士生赵子龙,另一位是来自英国纽克大学交互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周雨涵,一起来造车。”李力说。
面对月球特殊的环境,要实现在月球表面行走、探测,必须要解决月球地面、温度、辐射等一系列问题,在经历了N次讨论、实验后,三人小组终于制定出了“云威号”子母月球车的方案:两名宇航员驾驶母车,并通过车上的设备控制小车对月球进行探测。
“说实话,定方案才是我们最费神的。”
设计不可能一次成型
最终子车可开到母车300米外
身负探测、取样重任的小车,至少经过了5次试验才得以成型。
李力说,团队造的子车,在最初的方案中,小车长0.4米、宽0.3米、高0.2米,其探测范围仅有以母车为中心半径10米左右。
“我们对小车的期望是能够探测地形并绘制成图,同时还要实现采样等多种功能,这样的方案显然不能满足。”李力说。团队中担任力学结构设计的赵子龙对小车的电机型号进行调整,又重新设计制作动力底盘。最终方案中,小车长1米、宽0.5米、高0.4米,自带雷达和机械手臂,最高时速达10公里,探测范围扩大到以母车为中心半径300米。
担任工业设计的周雨涵对子母车的外形、控制APP的交互、子母车之间的数据交换等方面进行了严谨而细致的设计,母车驾驶员用wifi就能控制子车。
载人的双人月球车长2.5米、宽1.2米,采取电力驱动。母车装置热成像仪,月球探测工作人员可通过ipad进行实时操控、观察小车进行月球地形探测、资源采样等科学任务。
6个轮子的遥控探测小车,作为月球探测的主体,便于爬坡、翻越障碍等,配有热成像探测、激光雷达进行360度激光扫描,可实时绘制6米范围内的地形,机械手臂则负责采集标本用于科研。
另外,小车还安装有百度网络摄像头,可实时进行高清视频传输,帮母车上的驾驶员观察并记录探测情况。
眼光绝不会停滞不前
科研产品要改变人们未来生活
赶工的每一天,几乎都熬了通宵,晨报记者昨天看到的月球车还差最后组装,太阳能电池板还没有安装上去,实验室里到处都是零部件,感觉就像《超能陆战队》中的机器人实验室。
“月球场景是我们很难模拟的,短短4个月,我们现在的方案与实物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成功实现了最初设想的热成像、探测地形绘制地图、采样等基本功能,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反复调试,争取设计制作出一个真正能发射到月球的月球车。”李力信心满满。
在月球车研发过程中,李力的团队还受到邀请,将参加美国航天航空局举办的《全球大学生月球车设计大赛》,他们可能是中国大陆唯一一支大学生参赛团队。
1989年出生的李力,眼界不一般:“从大环境来看,重庆作为首个获得通用航空开放的试点城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通用航空产业和机器人制造将成为继汽车、互联网终端之后新的支柱产业,重庆工业从军工转移至摩托车,升级至汽车之后,将再次升级到通用航空、机器人等互联网+工业阶段。”
“四年前,我们开始做APP开发的时候,都没有人能理解我们,那个时候APP不火。我们两年前开始研发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时候,大家还在热炒移动互联网概念。”李力谈起这些像是行业老兵,他说,他们的目标,就是做改变人们未来生活的科研产品。
三年时间,团队发展到130人,销售额去年做到了5000万元,这位理科男的梦想,可能真的不只在地球上。
李力和他的90后极客团队>
这个办公室到处是奇思妙想
李力的创业团队里,小伙伴大多是90后。
团队成员在调试大型实战游戏。
一位1989年出生的硕士研究生,带领着100多位90后,在渝中区的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园租下整整一层楼,脑洞大开地搞科技创新,李力的描述是:“年轻,就是我们的名字”。
走进云威科技,年轻的面孔来来去去。一旁有一块大屏幕,两个帅哥正在特制的驾驶舱,调试一款把飞机降落到航空母舰的实战游戏,模拟的飞机声在办公室回响。简单的前台,堆着一大堆拆卸下来的车头和车身。
“送你一个小东西,用来测试脸部皮肤水分的。”李力随手拿了个小物件给记者,放在脸上贴一贴,就知道该不该补水了。
“要用这个东西,还得下载我们的APP,如果就这么推APP效果不会太好,但是如果APP能和智能硬件绑在一起,推广起来就容易了很多。”李力说,公司的年轻员工们,都有这样那样的奇思妙想,个个都像《超能陆战队》里各有所长的极客。
李力在重钢长大,对机械很敏感,高中时就设计出了应用软件,除了自己的创造力,他同时也是“互联网二代”——他父亲李滨虹,是重庆最早从事电子商务的人,“网上解放碑”的创造者,李滨虹在重庆大学团委支持下成立了“重庆大学云计算技术协会”和“重庆高校APP开发者联盟”,李力就是这两个组织的负责人,李力的奇思妙想和商业模式结合起来,如虎添翼。
光电信息产业专业毕业的李力硕士毕业后还要读博,他开发的“hold住重大”APP已有数万人下载,成为重大学生衣食住行的神器,李力觉得未来最有前途的,还是智能家居和可穿戴智能设备。
“我们造月球车的技术,也能用到汽车上,在智能硬件方面,再大的公司都是创业者,我们年轻,有的是力气去尝试。”极客精神在李力身上充分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