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遇上"德国工业4.0"
五月二十八日,国博中心“渝新欧”展台,观展者正在了解“渝新欧”线路和发往欧洲的商品。记者 张锦辉 摄
当“中国制造2025”遇上“德国工业4.0”,会引出哪些有趣有益的话题?
正在进行的渝洽会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5月28日,第十八届渝洽会专题活动之一——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论坛在悦来温德姆酒店举行,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与“德国工业4.0”,嘉宾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虽然,中国与德国的发展阶段不尽相同,但参加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论坛的大多数嘉宾都认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异曲同工之处。
德国联邦贸易与投资署中国区代表舒友涵表示,德国实现“工业4.0”需要5-10年的时间,这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执行基本处在同一个时间段。
从大方向上来看,两者异曲同工。参与起草“中国制造2025”的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副院长王鹏介绍,二者相同的地方,就是实现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结合,或者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带动整个制造业新一轮发展。
王鹏解释说,“德国工业4.0”着眼高端装备,提出建设“信息物理系统”,并积极布局“智能工厂”,推进“智能生产”。而“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
至于不同之处,则在中德两国新战略无论是发展基础、产业阶段,还是战略任务都有各自特点。
王鹏认为,德国是世界制造业强国、领先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甚至超过了美国和日本,在汽车、机械、医药化工、电机和电气等方面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而中国无论是研发投入、技术水平,还是产品质量、品牌形象,都与德国存在较大差距,发展基础相对薄弱。
此外,“德国工业4.0”是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主要聚焦制造业的高端产业和环节。“中国制造2025”则是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整体谋划。
不是“德国工业4.0”的翻版,但要向德国学习
德国企业现在基本上实现了工业3.0,正在向4.0发展,也就是从生产自动化迈向网络信息化。在中国,企业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有的企业已经接近工业4.0,但还有一部分停留在2.0到3.0的发展阶段,这也意味着“中国制造2025”,不可能是“德国工业4.0”的翻版。
不过在战略执行的前期,考虑到中国工业化发展与德国工业化历史有着相似之处,“中国制造2025”完全可以“以德为师”。
德国弗劳恩霍夫工业工程与组织研究所董事会成员伦特斯表示,中国未来的发展是沿着制造业轨迹不断升级。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如德国、日本、美国等,都拥有强大的工业体系和制造能力。中国这个“世界工厂”未来的发展,应该以制造业发达的德国为标杆,强化并保持强大的制造业。
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中西区总经理蒋明红也认为,“中国制造”需要向“德国制造”学习创新驱动体系。注重创新驱动顶层设计、发挥科研机构的创新研发能力、政府增加并保证研发经费等创新投入、促进各地区创新能力平衡发展、加强新兴产业对经济转型的带动,同时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两江新区探索从三方面对接“德国工业4.0”
昨天的论坛上,与会嘉宾反复强调:面向未来,要看到中德制造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如在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双方合作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
对重庆而言,飞速发展的两江新区,集中了优势资源,正在努力为实践“中国制造2025”,以及对接“德国工业4.0”开展合作进行探索。
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承云表示,重庆两江新区凭借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的地利,对参与国际战略合作充满期待与信心。他认为,深化中德战略创新合作,推进“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具有现实意义,也必将对重庆的经济发展及两江新区的开放、改革、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李承云表示,两江新区承载德国产业集群,实现中德合作发展,需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利用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促进东西两端商贸活动。提高欧洲往中国的贸易量,特别是汽车和整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等,依托重庆保税港区独特优势,将重庆打造成内陆贸易集散地。
第二方面,依托重庆老工业基地比较优势,吸引德国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尖端企业入驻两江新区,将两江新区打造成中德工业合作的典范。
第三方面,积极推动包括教育科技在内的全方位对接,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将重庆建成欧洲在中国中西部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市外经贸委副主任李谦则表示,重庆作为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201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2.15万亿元。与此同时,重庆还颁布了《加快培育十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将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物联网、机器人等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页岩气、MDI一体化、生物医药、环保十大新兴产业集群作为重庆未来重点发展方向。这些新兴产业也将为重庆与德国的深度合作带来巨大商机。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强出席论坛。
推介
力邀投资五大新兴产业
5月28日下午,来渝参加第十八届渝洽会的贵州省代表团在银河大酒店举行了项目推介洽谈会,力邀重庆及海内外投资者到贵州投资装备制造业及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共享贵州改革发展“红利”。
目前贵州正在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培育以大数据产业为引领的电子信息、医药养生、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文化旅游和新型建筑建材五大新兴产业。贵州代表团此次带来了数十个新兴产业项目,向各路投资者抛出了橄榄枝。
渝黔两地山水相连,近年来在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在贵州投资兴业的重庆企业投资总额位居第二,仅次于北京。
市政协副主席童小平,贵州省政协副主席蔡志君出席了推介会。
四川资阳
签约18个项目 11个是渝资合作
在5月28日举行的四川省资阳市优势产业暨渝资工业园推介会上,资阳市共签约了18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26.5亿元,涉及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可谓收获不小。
据了解,资阳此次签约的18个项目中,渝资合作项目有11个,投资总额达59.5亿元,占该市签约项目投资总额的47.03%。包括重庆工商大学与安岳县政府校地合作项目、重庆渝航物流基地项目、重庆恒鹏悦缘花谷项目、重庆川雁汽配项目等。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翟占一出席推介会。本报记者 陈钧 实习生 李超 廖雪梅 实习生 熊颖颖 黄光红
选稿编辑:张应梅
链接: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5-05/29/c_11154437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