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丨800多年前,他在大足石刻发了两个关于“避暑“的“朋友圈”
第1眼-重庆广电消息,公元1177年夏,炎热的天气在大足一带持续。树影婆娑的北山,两位文人,正在林间畅游。他们生起柴火,煮食随身携带的面饼。饭后,就着好茶,摊开棋盘,落子对弈,兴盛之时还不忘吟诗作赋。这愉快的避暑之旅,两人一玩,就是整整一天。
以上描述,有鼻子有眼,可不是编导大哥天马行空的想象。这两人,其中一位是曾任石照县县令的吕元锡,石照县在今合川一带,另一位是他的弟弟吕元牧。编导大哥的情报,之所以如此准确,是因为当时的吕元锡发了一条朋友圈。不过这朋友圈,不是发在手机里,而是刻在崖壁上——“吕元锡同弟元牧,数来此避暑,煮饼、瀹茶、弈棋、赋诗,为终日留,淳熙丁酉夏”。
题刻的位置,在今天大足北山石刻,佛湾弥勒下生经变相,左门框外侧上方。题刻历经风雨,风化严重,但在留存的拓片上,其内容仍旧清晰可辨。于是,800多年前,吕氏兄弟这趟充满雅趣的避暑之旅,直到今天,还能被人们转发、点赞。
在名山大川留下题刻笔迹,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一大爱好。在南北二山石刻造像集中之地,这样的题记多达上百处,其中关于避暑的内容就有十多条。还是这位吕元锡,在南山著名的摩崖石刻三清洞旁,就留下过另一处墨宝——“申国吕元锡挈家寻仙追凉于此,淳熙戊戌六月十三日”。
南北二山,紧邻大足城区,虽然海拔不高,但山间植被茂密,环境清幽。漫步山间,只觉凉风习习,心情愉悦之余,连空气中都似乎透着丝丝甜意。在吕元锡“寻仙追凉”的三清洞旁,还有这样一处题记,描述了当年南山的环境——“端平二年六月六日,江原樊允季领客资阳王熙避暑于此,枕石藉凉,盘旋终日,松竹间风,时作秋声”。
古人寻找避暑纳凉之地,除了看自然环境,还要有拿得出手的人文风景。南北二山,是大足摩崖石刻造像群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开凿时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明清时期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有了这样的文化艺术瑰宝,难怪天下文人雅士趋之若鹜。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熊杰 秦睿 特约记者 陈柯南
原标题:800多年前 他在大足石刻发了两个关于“避暑“的“朋友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