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好声音唱响花灯调:消失了40年的民间艺术再现重庆
跳灯 酉阳县板溪镇山羊村,花灯艺人在院坝为乡亲表演。 本组图片由记者 张路桥 摄
观灯 村民为演出所吸引
配乐 乐手敲鼓、击锣、吹唢呐烘托跳灯气氛。
制灯 艺人手工扎制花灯
出灯 花灯队伍走寨入户到接灯人家演出
请灯 花灯艺人焚香烧烛举行启灯仪式
商报记者 郑友
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酉阳县板溪镇山羊村,张姓人家贺寿,亲友们请来了花灯队伍助兴。此前,山羊花灯——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消失了近40年。现在,为了保护传统文化,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该村将山羊花灯又重拾起来。
近日,在距离酉阳县板溪镇近20公里的土家寨子山羊村,一张姓村民家举办80大寿。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在唢呐的引领下,身着五颜六色衣服的表演队伍,在一名旦角和一名丑角的引领下,举着各种花灯从公路向村头缓缓走来。到达村头,唢呐声停,锣声、鼓声响起,跳花灯表演从古寨最顶上的四合院开始。在领唱的带领下,10多人扯开了嗓子,唱起了一曲又一曲的花灯调。作为整场表演的主角,一名旦角和一名丑角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在两盏花灯的簇拥下跳了起来。热闹的表演,吸引了村民们前来围观。
30岁的陈超,酉阳板溪镇山羊村长大,也是山羊花灯的“永”字辈传承人。陈超介绍,他们所有的花灯节目都是自编自演,主要是用于助兴,但调子和唱腔则主要遗传自祖辈,因家乡山羊村故名“山羊花灯”。根据主人家的意愿,他们提供一定数量的节目,一般为3到5个不等。在陈超小时候的记忆中,整个陈家寨子上千村民,都会加入到跳灯、观灯的队伍中来。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村民都选择了外出务工,现在主要是老人和儿童留守在村里,已经没有原来壮观的景象了。
陈超说,山羊花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到他这辈已至少500多年,只是现在有了衰落的迹象。直到最近几年,他们又才将消失了40多年的技艺重拾了起来。“为将传统更好地传承,吸引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村里正在进行挖掘保护。”陈超介绍,现在,他们还将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定为了该村一年一度的花灯民俗文化节。
小百科
酉阳花灯是我市武陵山地区花灯艺术中的一支重要流派,起源于唐,兴于宋,延续于元、明、清,流传至今,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是集宗教、民俗、歌舞、戏剧、打耍杂技、舞狮于一体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
作为我国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遗产及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酉阳花灯古朴、诙谐、抒情,是集歌、舞、戏、杂技、巫傩、韵白、纸扎艺术于一体,并以打击乐、弦乐为伴奏的综合艺术,通过唱、念、做展现出诙谐风趣、风格独特又脍炙人口的歌舞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