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老林里寻找电台 重庆大妈训练两年拿下世界冠军
邓可利获得的众多奖牌和证书
通过电台进行地下工作,加密与破译,在无线电波中与另一方展开情报战,这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情节。和平年代,同样有群人通过监测无线电斗智斗勇,这就是无线电测向。结合了定向越野和无线电技术的无线电测向运动(参赛者手持无线电测向机,在野外寻找规定数量的隐蔽电台,用时最少者为胜),既是对体能的考验,也要求科技能力的应用,这个给人时尚、趣味的项目,差不多快40年前,邓可利就已经在玩了,尽管其间放下了很长时间,但最近才拿起不久,便斩获了世界冠军。
无线电 她30多年前就在玩了
站在领奖台上(受访者供图)
上周六(8日),第19届世界无线电测向世锦赛在韩国江原道束草市落下帷幕,女子老年组(50至60岁年龄段)快速测向项目的争夺中,来自重庆的邓可利拿下了一枚金牌。
邓可利今年52岁,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办公室行政人员,这是她第一次参加世界级的比赛。要说夺冠的原因,到底是成长快还是基础好,她也说不清。
无线电测向不是新鲜事。上世纪80年代初,重庆市组建无线电测向专业队,来到全市各所学校寻找苗子,重庆市第三十五中学的邓可利被相中。当时14岁的她喜欢跑步,800米、1500米的中长跑总能在九龙坡区内大型运动会上进入三甲,而无线电测向中,选手的奔跑能力很重要。
去专业队时,邓可利也是一脸懵,对于这个项目没有概念。“但是我听说是在野外的运动,我又是个男娃儿性格,觉得好耍就跟着去训练。”平时上学,周末就去训练,遇到有比赛就去集训上一个月,有什么累和苦,过去这么多年,邓可利也记不太清了,“项目本身的趣味性强,那时候又小,所以挺有兴趣。要说有什么不好,就是集训难免耽搁学习,比赛回来后又要把课补回来。”
这段跟无线电的结缘,持续时间也就两年左右。1983年,父母希望她安心备战高考,邓可利的测向运动员之路也就停下来。在专业队的这段时间里,她参加过两次四川省的比赛,冠军亚军都有,但是父母这个决定她也没有太多遗憾,“还参加了一次全国比赛,没取得名次,才知道差距很大。”要说那段时间给她今后的生活留下什么影响,她只觉得“方向感变好了,去过一次的地方,不一定知道叫什么,但第几个红绿灯怎么转,绝对错不了。”
没离开 重拾无线电就拿冠军
比赛中(受访者供图)
这一放就是33年。跟邓可利离开专业队一样,重庆市无线电测向专业队也在不久后,离开了历史舞台。
可是专业队里还有10多名队友,“该叫师兄师姐吧,我是里面年龄最小的一个。”这些年,队友之间都还一直保持着联系,毕竟学生时代或者说一起训练的日子,总是有最纯正的友谊。所以两年前,师兄师妹一合计,重庆队没了,但重庆不应该没有无线电测向这个运动。
让重庆的名字回到这项运动聚光灯下的机缘,是2016年在成都举行的一场元老杯比赛。邓可利找人借了设备,训练了两个小时找找感觉,便匆匆参赛。“跟我们那时候比,现在的无线电测向运动发生了很多改变,从测向器材到比赛规则,都不一样了。”不过说来也巧,邓可利当时刚满50岁,被纳入老年组里,参赛人少,“一不小心拿了个冠军,虽然确实竞争不是太激烈,但也给我了一定的信心,原来我一直都没离开过。”
国家队 她在51岁那年入选了
去年8月参加亚洲锦标赛获多个奖项(受访者供图)
接下来的故事,就要用”一年上一个台阶“来形容了。
邓可利并不是占了年龄组的便宜,而后她参加国内组比赛,总是报名参加W-35,即女子35岁以上组,“从国内大赛来看,50岁以上的女子基本就我一个人,根本没有老年组,我也就参加中年组了。”在中年组,她的表现也不错,团体和个人全能都拿到了全国前两名。
全国前三名可以入选国家队,邓可利也在2017年,自己51岁那年成为了国家队队员,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洲际比赛——在蒙古国的亚锦赛上,中国队获得团体第一,邓可利则拿到个人亚军。
亚锦赛过后就是今年的世锦赛,中国的无线电测向在亚洲范围占优,但国际舞台上,整个亚洲选手都不算突出。为了让自己有所提高,邓可利也开始了更多的训练。
“因为重庆现在没有专业队,我想找个地方实地练测向很难,除了国家队集训,平时我只能自己练体能。”从重拾测向开始,她开始了每天5公里跑。为了敦促自己,她也加入了跑团,跟跑友一起奔跑。“当年的中长跑基础不错,后来也跟着跑些马拉松。除了重马,青岛和日照的马拉松比赛也去了。”全马430、半马200(专业术语,即4小时30分,2小时——记者注)是邓可利的成绩单,对于50岁以上的女子来说,已经是不错的水平,“璧山的半程马拉松,我还去当了230的‘兔子’(即提示选手2小时30分完赛的领跑配速员),还是很不错了吧?”
拿金牌 看到差距更有收获
邓可利倍感自豪
说到这次韩国参赛,收获了荣誉,但邓可利更看到了差距。测向比赛有四个项目,她夺冠的快速测向项目,更多考验选手反应力和敏捷性,算是发扬了中国体育小快灵的特点,而在3.5MHZ、144MHZ测向和定向猎狐这三个项目里,对于体能、方向感等要求更高。
“这时候,我发现欧美选手身体条件更出色,辨别方向的能力也更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要数144MHZ的比赛,“A3纸张大小的地图,1比15000的比例尺,你可以想象场地有多大,在寻找电台的途中,走了很多冤枉路,本来7公里左右可以完成,但是硬是跑了10多公里,浪费了很多时间。”邓可利形容自己当时都跑晕了,怎么都找不回来,穿过山林,却陷入沼泽地;越过河沟,却跑进民宅的死胡同,“最终超时完成,因此连成绩都没有。”
为了保证比赛场地神秘感和比赛公平性,测向比赛通常在选手驻地一小时车程以上的深山老林里,“没有开发过的地方,经常窜入丛林中,那种带刺的荆棘。”邓可利的手臂也被划伤,留下了数条痕迹。
通过国际比赛,邓可利认识到不足后,也决定补强自己的短板,接下来她准备去万盛拜访从事定向越野的师弟,学习如何提升自己的方向感。
办协会 想让更多青少年练习测向
体能和方向感可以想办法提高,但测向实训的条件还是不足,这也是邓可利筹谋的事。
最近两个月,除了参加国内外比赛,她还在奔走一件事——筹划成立重庆市无线电测向运动协会。她希望通过协会来组织一些市内比赛,实现这个项目的推广。
“一个利好条件是重庆山地多,场地一点都不缺,而且定向越野运动在重庆开展得也不少,定向是用指北针、地图来寻找打卡点。而测向运动就更隐秘,除了这两项,还要用测向仪器找到电台的信号源,本质上是类似的。”邓可利也会拉自己在跑团里的跑友加入到测向运动中。“虽然目前只有十几人,但喜欢户外运动的他们都很有兴趣,我周末把他们组织到公园里玩测向,他们很快就上手了,还一直想去野外试试,不过我觉得还是需要更熟练掌握无线电知识后才可以,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
任何一个运动的普及推广,都需要有扎实的青少年基础,无线电测向也少不了。据了解,目前在北碚区已有机构在从事小学生的无线电测向培训,当年重庆无线电测向队的队员们也会去帮忙指导。而邓可利构思的下一步,希望协会成立后,可以让这项运动在市内中小学内铺开。
“无论是我们去培训老师,还是请一些测向运动员去学校开课,都是很好的。毕竟这是非常适合青少年的一个项目,既是体育锻炼,又能让孩子掌握现代科学技能,而且在北京、广东等一些先行地区,我们发现学生教育中还涉及到电子制作等知识,动手动脑。”
相关链接>>
什么是无线电测向运动?
无线电测向又叫“无线电猎狐”,即在自然环境中,事先藏好信号源,定时发出规定的电报信号,参加者手持无线电测向机,测出隐蔽电台所在的位置,采用徒步的方式,奔跑一定距离,迅速、准确地逐个寻找出这些信号源。以规定时间内,找满指定电台数,用时最少者为优胜。
无线电测向运动不是纯科技的室内制作,也不是单一的固定场地上的奔跑,是理论与实践、动手与动脑、室内与户外、体力与智力的结合,是在大自然中有机地将科技、健身、休闲、娱乐结合为一体的时尚体育项目。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李卓然/文 毕克勤/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