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价买房是坑、按揭买车强卖车险……重庆3•15网络晚会曝光多起消费陷阱
3月13日晚8时许,2018年重庆3·15网络晚会正式开幕。今年3·15晚会聚焦汽车、商标、房产、旅游、农资等多个领域,曝光了众多消费维权案例。同时,晚会上,还发布了重庆市12315大数据等权威内容。
据晚会公布的12315大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工商系统12315平台共登记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216321件,同比增长7.02%。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总量连续两年突破20万件,连续四年保持增长。
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量以6—8月和11月较为集中,3月达全年峰值,2月为全年最低。
数所分析,6—8月和11月分别为年中、暑期和“双十一”销售旺季,消费者在网购商品、家用电器、家居用品、餐饮和住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等领域咨询投诉举报量相对增加。而2月的日期较其他月份少,且正逢春节假期,消费者反映诉求的量相应减少。每年3月因为有“3·15”系列消费维权活动,消费者反映诉求的积极性会非常高涨,甚至出现扎堆反映的现象,导致咨询投诉举报数量猛增。
值得注意的是,交通工具类投诉自2012年开始逐年攀升,已连续三年排名消费投诉热点首位。交通工具类投诉主要集中在普通乘用车4609件,同比增长25.59%。消费者投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售后服务、合同、质量。
此外,去年的消费投诉还呈现以下特点: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投诉量保持增速第一;预付费消费投诉占比近八成;房屋、装修建材、房屋装修服务类投诉量连续两年超过30%;非现场类消费方式越来越普及,网购消费投诉量增幅较大。
2017年全年重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登记的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依法进行了及时处理。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8亿元,共查处侵犯消费者权益类案件551件,涉案金额2.16亿元,罚没金额1.13亿元,有力的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购房套路深,按揭买车必须在4S店买保险……
这些都是违法行为
此外,在今年的3.15网络晚会上,重庆市工商局还曝光了众多消费维权案例。这些案例聚焦了汽车、商标、房产、旅游、农资等多个行业领域。涉及虚假优惠、传销、药价虚高等多种违法行为。
案例一:购房套路假 优惠真坑爹
2017年4月份,重庆主城区某楼盘,一个硕大的“一口价”海报写明:只要交25000的团购费,就可以享受一口价的优惠。
市民小李马上和中介公司签订了项目团购申请及承诺书,并缴纳了25000元的团购费,承诺书上写明享受一口价599000元买花园洋房。
但,小李没想到的套路出现了!
小李认为,自己签订了团购协议,599000元一套房,就不能再收取其他费用了。而开发商认为,产权登记套内建筑面积大于合同约定套内建筑面积时,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部分房价款由乙方补足。小李当时的预测面积为120平米,实际面积为123平米,误差在3%以内。开发商认为,这多出来的三个平米,小李应补足共计费用14975元。
小李投诉后,很快重庆市工商局介入了调查,才发现该楼盘的实测面积于3月份就完成了公示,开发商于4月份以一口价的方式销售房源时,理应知晓实测面积大于预测面积的事实,开发商却选择了隐瞒。
工商调查:
据悉,2017年市国土房管局按照市政府的要求,联合信访、工商、物价、税务、银监、公安、通信以及城建等市级部门,从4月28日开始,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全市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90件,行政处罚金额达到了620万元,共整改违规行为1507件。
案例二:失控的药价缘于垄断
近年来,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原本物美价廉的药品,价格出现了暴涨。
2012年,“鸡眼膏”一盒只卖1元钱,到2015年,一盒最高要卖20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鸡眼膏的主要原材料——苯酚,从127.47元/公斤涨到了638.51元/公斤。原料药价格的疯长,成为了成品药涨价的重要原因。
那么,这些惊人数字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2016年初,在江苏常州开办药品生产企业多年的张某,发现“现在市场上买不到苯酚。”他公司生产的主要药品是鸡眼膏,苯酚作为鸡眼膏的主要成分,如今市场上却买不到,张某的公司就陷入了无米之炊的困局。
原本,苯酚是由重庆一家企业独家进行生产和销售,而如今重庆这家企业委托河南商丘一家药品公司进行独家代理销售,而想要从代理公司买到苯酚,却并不容易。
执法人员暗访时,发现重庆这家制药企业存在:独家代理协议、市场清理、原料药提价……“鸡眼膏”价格暴涨的真相浮出水面。重庆这一药厂的做法,其实已经涉嫌垄断行为。
执法者经调查发现,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垄断利益,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扰乱正常的市场经营,损害消费者利益。最终,该企业被工商部门行政处罚50万元。
工商调查:
自2015年重庆工商率先在全国查办了涉及原料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反垄断案件以来,全国其他省市也对此类型案件进行了查处,有效遏制了此类行为的发生。据了解,目前国家相关部门正在从制度层面对原料药市场管理进行深层次改革。
案例三:旅游进店购买被套路
从2017年6月以来,重庆市旅游投诉中心就陆续接到多起关于购物店欺客宰客的投诉电话,游客反映受骗的金额少则几百,多则几千上万。那么,游客当时为什么会买下这些品质毫无保障的高价商品?而黑购物店又是如何诱导游客进行消费的呢?
暗访人员报名参加了一个重庆一日游的旅行团,途中被带到一个中药材店。
一进入店里,工作人员给游客讲解中药材神奇的药用效果。店里面的药品基本上都是按克计价的。譬如三七,按一克8.8元来计算,一斤三七就高达4400元!
紧接着,一名看上去很懂行的游客,就会诱导其他人把药品打成粉再称重,美其名曰:打成粉的过程有损耗,打成粉后再称更划算。然而,由于事先并不清楚重量,大家一般对一克也没有具体概念,等到打成粉后称重时,往往都是几百上千的价格。而这时,药已经打成粉了,游客也不好意思退货,就只能硬着头皮买下来了。
工商调查:
2017年下半年,通过协调市公安、工商、食药监、物价等有关部门和相关区县政府的联合执法检查,一些通过洗脑来诱导游客消费的、价高质次的玉石店,结账时偷换药品单价的中药材店等违法违规经营的购物店,被依法关停取缔。对于一些,经营人员比较警惕、取证较难,而无法直接取缔的购物店,执法人员则直接在其门口对游客进行提醒警示,有的购物店也因此自行关停。
重庆市旅游监察执法总队负责人提醒游客朋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鉴别:
首先,一般情况下这些购物店它都比较隐蔽,不是在那些闹市区、旅游线路上。只接待旅游团队,不接待社会散客;第二,这些购物店销售的商品,大多都不是我们重庆的特产,主要是中药材,乳胶、珠宝、玉器等等;第三,这些购物店的消费方式,都是先有所谓的洗脑,诱导大家去购买消费的这么一个经营方式;第四,这些购物店,一般情况下,是不让我们游客拍照录像之类的。他提醒广大游客朋友,一旦发现这样的问题,请及时举报,重庆24小时旅游投诉电话:02396111。
案例四:各种“瑞士”李鬼箱包
去年,一家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受瑞士联邦政府委托向南岸区工商局举报。称重庆市场上在销售一个叫“SWISSWIN”的箱包品牌。举报称,箱包血统不正,其红底白字标志的商标近似瑞士国旗,但又未经过瑞士联邦政府授权许可。
经重庆商标审查协作中心进行查证,目前市场在售的箱包产品中,WENGER和VICTORINOX属于正宗的瑞士品牌;至于SWISSWIN,SWISSGEAR,SWISSCROSS,SWISSMOBILITY等品牌的产品上将近似的瑞士国名或国旗作为产品标识,是傍名牌的行为。
经工商调查发现,“SWISSWIN”品牌,在重庆卖场的销售是通过一家外省的商贸企业,其生产商是在东南沿海某市。执法人员当即对各大商场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并对知名电商平台的仓库进行了检查,勒令其下架停止销售该品牌商品。
随后,执法人员将收集的所有的证据资料,以及调查形成的材料,向品牌生产地的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移交。
案例五:按揭车必须店内购保险
买新车、上保险,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可是,当汽车销售公司要求你必须在他们那里缴纳保险费,否则就别想把车开回家,你会怎么办?
市民周先生就遇到了,他去4S店提车时,置业顾问称:现在如果你要提车,需要支付的费用,其中包含保险7350元。周先生表示,保险太贵,想出去购买。但置业顾问称,公司规定按揭车第一年保险费必须在店里购买。
迫于无奈,周先生选择了妥协。
工商执法人员经调查发现,汽车经销商和保险公司之间有合作。汽车销售公司每卖出一笔保险,就能按照一定比例拿到保险公司的服务费。以周先生为例,他购买的7350元保险,就有至少2205元流进了汽车销售商的腰包。
工商执法人员还透露,在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该汽车销售公司共卖出按揭车辆330台,强制按揭车客户购买汽车商业保险1789040元,获利440738.8元。依据《重庆市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相关规定,工商机关对该汽车销售公司进行了处罚。
上游新闻记者 杨野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