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设计初步确定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位于两江新区龙盛片区御临河东侧,紧邻铁路东环线龙盛站,总占地1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规划6.8平方公里。建成后,将会涵盖1个1000亩以上的城市级公园、4处200亩以上的区级公园和10余处社区级绿地。
未来协同创新区将成为重庆科技创新的重要承载地、展示地、体验地。
重庆日报讯 (首席记者 陈钧 实习生 唐璨)两江新区打造长江上游创新中心“极核”,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总体城市设计初步确定。这是重庆日报记者3月27日从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规划建设专家咨询会议上获悉的。两江新区有关负责人称,目前两江协同创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启动。
位于龙盛片区占地10平方公里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位于两江新区龙盛片区御临河东侧,紧邻铁路东环线龙盛站,总占地1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规划6.8平方公里。
两江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建设协同创新区是两江新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积极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快集聚全球一流创新资源,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创新中心的重大举措,协同创新区将按照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区域新发展;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坚持文化引领,提升人文内涵;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共建共享的四大原则规划建设,未来将成为重庆科技创新的重要承载地、展示地、体验地。
国际一流设计机构描绘建设蓝图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由国际一流设计机构描绘建设蓝图,其总体规划由英国查普门泰勒公司全球董事克里斯·兰克斯伯里先生担任主创设计师,他曾担任英国伦敦BBC媒体城、上海前滩媒体城、上海环球港等多个国际性重要区域及项目的主创设计师。
克里斯·兰克斯伯里介绍,本次协同创新区规划设计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重庆特色、高点定位,着眼于未来科技创新强调“共享、联系、交流、交往”的需求,着力突出打造“产城景”融合的创新转化产业高地、绿色智慧的未来之城、山清水秀的生态之地、活力多元的人文之地。
拥有5个公园90%以上公交+步行可达
根据查普门泰勒公司编制的协同创新区总体城市设计方案,协同创新区围绕山清水秀、开放共享、多元体验、绿色智能等关键点,将在未来成为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创新中心的重要空间载体。
首先,作为两江新区重点打造的创新平台之一,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将结合当地自然山水、历史人文、公共设施等资源,打造山清水秀的空间组织结构。两江新区特地邀请了专业机构对用地条件、土壤类型、动植物资源、水文条件等要素进行了详细调研和分析,并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全域地形地貌进行评估,以此划界保护了10处山峰、3条山脊、1处崖壁、1处山谷和3条溪谷。协同创新区建成后,将会涵盖1个1000亩以上的城市级公园、4处200亩以上的区级公园和10余处社区级绿地,总绿地面积将超过2000亩。
绿色智慧也将是协同创新区建设的重点领域。据介绍,建成后的两江协同创新区区内将实现90%以上公交+步行绿色出行。在这里,总长度约20公里的2条智轨线路将会贯穿全区,供区内各组团间快速通达。同时,两江新区还规划了6个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节点,与城市轨道8号线、15号线以及铁路东环线龙盛站便捷换乘,满足与区域外的便捷联系。
在开放共享方面,两江新区将营建一个开放、共享、可增长的新型园区,其中包括7个产、学、研、生活功能混合组团,同时配置城市、组团、社区3级公共服务体系,强调人性化设施配置,将为区内科技人群提供包括国际化交往、科技转化、医疗健康、基础教育、生活配套、长租公寓等全方位服务。
此外,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注重营造多元活力的环境氛围,将围绕园区创新产业,举办国际论坛、学术交流、科技成果发布等特色主题活动,同时结合区域科技创新的氛围特点,举办人工智能、机器人竞赛、电子竞技等科技体验活动。此外,注重年轻科技人群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将利用独特的山水景观资源,组织开展山地自行车、协同彩跑、水上皮划艇等协同体育运动活动,充分激发该区域的活力。
专家建议》》
为汲取更多行业专家、设计大师的丰富经验和智慧,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协同创新区,两江新区聘请了多位国内专家学者组成专家智库,将长期为协同创新区规划、建设、运营及管理提供咨询和建议。昨日,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其中的两位专家,听听他们对协同创新区有何好建议。
美国与中国龙安集团董事长饶及人:
记住“花香自有蝴蝶来” 注重多元化 让居民有更多选择性
饶及人认为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在规划建设时应注重多元化,让居民有更多选择性,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他说,经过直辖后多年发展,重庆“新旧并存”,是快节奏和慢节奏共有的一座城市。因为重庆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域中心,所以发展要快速,但是重庆地域很广,有很多好的环境,就需要慢生活。快的生活带来的是生活效率,慢的生活带来的是情趣。
“之前我跟上海提出要快慢结合,他们就做得很好,黄浦江两边都是绿地。”饶及人说,重庆也有两江绿岸,而且在这方面做得很好,重庆可以做几个生态示范基地,研究好一边保护,一边适当开发的策略,让人才觉得这个城市很好,吸引他们留下来。
协同创新区应该考虑“我要去吸引谁”,这好比请客,一定要想办法迎合客人口味和喜好,这样才能吸引客人留下来,否则客人待不住就走了,城市设计也是这个道理。
两江新区拥有非常好的水土资源、物流资源等,城市设计上也应做得更好。饶及人说,“很多事情都不要急,要循序渐进,将城市建设起来,不要把空地都盖满房子,因为环境是很重要的,而且要不断完善生活配套设施,不要生活在一片区域,工作在另一片区域。建设城市一定要注重多元化,要让居民有更多选择性,要记住‘花香自有蝴蝶来’。”
营销学教授、原中国企业家协会培训委员会委员高岩:
学习北欧创新经验 重视引进小微企业中的“独角兽”公司
高岩认为,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可以学习北欧创新经验,重视引进小微企业中的“独角兽”公司。
他说,目前国内的创新区域有很多成功案例,如中关村、武汉光谷等,他们的发展方式,不一定能为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所借鉴,因为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项目(包括协同创新区)都应该解决定位问题,而定位就是根据客户需求和竞争者的特色,塑造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协同创新区的发展不是“趋同”而是“求异”。
高岩认为,瑞典、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在高新技术、航天、环保、医疗、生物科技等多个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领域符合两江新区的产业定位,而北欧创新最活跃的主体大部分是小微企业,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依托重庆,乃至中国西南地区这样一个大市场,对市场空间有限的北欧中小企业而言有巨大的吸引力。
高岩表示,重庆举办的智博会是非常好的引智平台,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做好营销扩大影响,尽快从包括北欧在内的创新热点区域引进“独角兽”企业,以及有潜力的创新团队,为协同创新区积蓄项目和人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