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五大功能区域改革向“深水区”迈进
特色乡村旅游帮助农村居民增收
文化惠民项目进社区,让居民的文化生活更丰富
PPP投融资模式引入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
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
在去年确定的25项重点改革专项和133项重点改革任务的基础上,今年,按照市委书记孙政才提出的“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坚持关键突破带全局,坚持结果导向求实效”的要求,我市继续聚焦重大改革问题,推出24项重点改革专项和81项重要改革任务。
“改革逐步走向‘深水区’,越来越需要聚焦重点难点,集中力量、一鼓作气把改革的‘硬骨头’啃下来。”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重点改革专项牵一发而动全身,重点突破后,能够发挥以点带面的撬动效应,对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将产生实质性效果。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今年,各项改革工作积极有序开展,呈现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巴渝大地凝聚起深化改革的共识,激荡起深化改革的强音。
形成协调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11月18日,武隆县土坎镇清水新村又迎来20多位游客。
“漫山彩叶飞,艳阳照清水。下山搞旅游,民富山变美……”看着结伴而来的游客,52岁的村民张素华心里乐开了花,随口编起了打油诗。
靠山吃山。通过保护青山绿水发展旅游,武隆县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的道路。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两年多来,各功能区域突出首要功能,有序滚动实施年度重大专项,推进各功能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和全市发展一体化,形成了协调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
在“1+3+N”政策体系的支撑下,今年,我市继续推动落实五大功能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进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机制改革。
都市功能核心区,总部经济、金融等加快集聚,商圈转型提质发展,消费市场更加活跃。今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占GDP比重82.0%,已集聚金融、商贸、商务等现代总部服务企业350多家。
都市功能拓展区,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全市科教中心、创新中心、物流中心、综合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今年前三季度,GDP、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1.6%、10.8%和13.5%,均超全市平均水平。
城市发展新区,正朝着工业化和城镇化“主战场”大步迈进。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1.7%,居各功能区域之首;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实际利用内资四个指标总量和增速均领先于其他功能区域。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在“面上保护、点上开发”上下功夫,重点发展特色产业,成为全市特色旅游增长最快区域。
经济体制改革
推出PPP投融资模式改革
投资,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如何减少政府投资的比重,同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庆的做法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12月16日,家住江北的大学生李俊带着外地同学“主城一日游”。
走到嘉陵公园西南侧时,李俊指着围墙里的工地自豪地说:“这里面正在建一座全透明、全自动的立体停车楼,就像《碟中谍4》里那样。”
这座投资1亿多元的停车楼之所以得以开建,正是得益于深层次的改革创新之举——PPP投融资模式改革。
2014年,重庆在全国率先推出PPP投融资模式改革,首批启动了投资总额1300亿元的PPP项目。今年7月,我市再次集中签约一批PPP合作项目,总额1300亿元,涉及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土地整治等基础设施以及社会停车场、医院、保障房等民生领域。
如今,PPP投融资模式改革,在重庆已由点到面,从市级到区级全面推开。
今年5月,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母基金)正式成立,总规模约800亿元。“有了这800亿元,我们不用再自己赤膊上阵搞几十个项目,而是用这800亿元撬动更多投资,推动重庆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市经信委人士介绍。
“今年,我市在经济领域推进了一批增强发展动力、释放发展活力的重点改革,对我市‘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称。
除了投融资体制改革,我市还制定了《重庆市定价目录》,稳步推进居民用水阶梯价格改革;稳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大力推动企业改制上市;健全地方金融服务体系,推动设立银行卡清算组织、消费金融公司等一批金融机构。
创新驱动
219家众创空间建成营运
车水马龙的观音桥商圈,隐藏着一个巨大的虚拟交易市场——重庆网商产业园。只需一张桌子、一台电脑,数以千计的年轻人就能在这里追逐自己的创业梦。
重庆网商产业园,是重庆创新创业的一个缩影。
为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促进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今年6月,市政府发布了《重庆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简称《行动计划》)。
根据《行动计划》,我市将以“1+X”的方式,全面增强我市创新驱动力与产业竞争力,在2020年把重庆建成科技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驱动示范城市。
在发展众创空间方面。目前,我市已有219家众创空间建成营运,总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入驻创客团队2523个、创客1.45万人,入驻企业4589家。
在科技金融改革方面,我市制定了“1+4”科技金融政策措施,分别组建了各10亿元规模的创业种子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目前,这三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已签约27只创业投资基金,投资基金总规模达28.68亿元。
在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我市将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把50%以上成果转化收益奖励给研发人员。目前已有1621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实现收益36.93亿元,约8500人获得共1.71亿元奖励和股权激励。
内陆开放
加快重庆与全球的商业往来
12月11日,全球网贸会在万州举行“重庆造·全球销”跨境电商主题宣讲活动,与会企业把会场坐得满满当当。
“通过渝新欧铁路,我们要把更多的‘重庆造’带到欧洲。”全球网贸会创始人冯剑峰说,透过“渝新欧”铁路,看到了重庆跨境电商的机遇。
“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重庆电子商务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跨境电商,重庆却占有先机。”市外经贸委主任徐强称。
近年来,重庆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全域开放,围绕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等开放要素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全面拓展对内对外向东向西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了“三合一”开放平台。尤其是“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优势正在逐渐凸显。
今年来,我市跨境电商完成货值6.54亿元。1-10月保税商品展示品种达4万多种,交易额约5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1668亿元,继续保持中西部首位;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项目总投资达100多亿元。
同时,我市健全口岸经济发展新机制,进境水果、肉类口岸顺利通过验收并运行,成为进口澳洲屠宰牛的首批试点口岸;构建区域互联互通机制,推动重庆全域海关业务一体化和检验检疫全域一体化;成功举办亚欧互联互通产业对话会。
社会民生
群众说起“乐呵呵”
10月26日,重庆逗乐坊文艺演出团来到巴南区南泉街道。相声、小品、变脸、歌舞等精彩的表演,点燃了现场气氛,掌声、欢呼声不断。
“只要我们‘点菜’下单,演出就来了,真是太方便了!”街道居民熊大爷乐呵呵地说。
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把民生作为第一目标,从群众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中寻找改革切入点。今年,各项社会事业、生态文明、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
教育方面,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制定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开展20个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开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一体化培养改革试点;
就业方面,完善城乡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制定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岗政策措施,制定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定向培训政策,探索成立人力资源服务联盟,成员企业达到918家;
养老方面,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出台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地农转城居民参加养老保险有关政策;
医疗方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管理办法,对医疗机构和药店实行“双控”措施,积极推进社会资本办医,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改善环境。
今年6月16日,重庆资源与环境交易所、重庆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和重庆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正式揭牌,拉开重庆一系列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大幕。截至目前,重庆资源与环境交易所已累计交易2811次,实现交易金额11900万元。
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方面,我市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正式挂牌成立重庆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立总规模3.02亿元的文化股权投资引导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