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25.03.2015  18:54

 

重庆交通大学着力搭建志愿服务工作平台,构建多方协作机制,借助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引导和组织青年大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多年来,重庆交通大学志愿服务工作已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奉献感恩意识,在社区文化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依托青年学生社团,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建设

学校以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依托,积极探索优化志愿服务管理模式,构建志愿者评价体系,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一是 出台《注册志愿者管理条例》。建立志愿者招募平台,构建“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志愿服务体系,目前注册志愿者近2万人。 二是 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学生第二课堂学分,学生志愿服务情况作为其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并对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学生一次性给予2000元的奖励。 三是 坚持志愿者定期培训制度。学校团委定期开展阳光助残、社区安全、义务之路、绿色环保、心理健康等志愿服务活动培训,不断提高志愿者专业素养,提升志愿服务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突出服务活动主题,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长期以来,学校在校园服务、社区共建、扶贫支教、助残活动等领域打造了一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一是 开展“敬老爱老”校内专项行动,通过定期的生活陪伴、节日走访等形式,结对慰问离退休教职工。 二是 开展“心心向阳”志愿服务项目,对残疾人群进行帮扶和心理辅导。2014年该项目获批团中央“志愿助残,阳光行动”百个示范项目,5人被评为全国助老助残先进个人。 三是 打造 四点半课堂”。在居民社区建立四点半课堂,服务社区儿童,极大程度的解决上班族父母的后顾之忧。 四是 推行“天行健”农村儿童健康行为普及计划及“大手牵小手”关爱留守儿童项目,针对留守儿童群体,开展健康知识课堂和系列教育帮扶。 五是 学校2014年建立研究生支教团,深入酉阳丁市镇大龙小学支教,深入推进“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三、发挥专业特色优势,提升志愿服务质量

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结合学生专业背景,宣传志愿服务先进事迹和个人。同时,学校每年选拔优秀大学生及组建博士服务团,深入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目前,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对接志愿服务基地35个,2014全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0余次,参与志愿者12000余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400余小时,服务人群数17000余人。学校“无止桥”学生公益社团,致力于解决云南省宝丰乡、重庆市万州区等偏远地区交通问题,深受好评和认可。

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重庆市十佳爱心市民集体、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志愿者组织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全民公益热潮的推动下,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对学生志愿服务的支持力度,完善多部门协调推进的志愿服务机制,着重培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