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他乡重庆人 重庆有10座桥出自他学生之手
人物名片 卢光斌 武汉铁路桥梁学校退休教师,曾获湖北省优秀教师称号
简介:卢光斌,73岁,重庆巴南人。退休后,开始编写中职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高职国家教学资源库项目、高职“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出版过《土木工程力学》和《建筑力学练习题》等多本教材。
感言:看到重庆的巨变,我会觉得离家更近。家乡,给我梦想和力量。
卢光斌展示他的力学实验。 (本栏图片均由记者杨永芹摄)
5月14日下午,T恤、西裤,花白的头发,谦和的笑容,一举一动都散发着儒雅学者气质的卢光斌,站在楼下,等待采访组一行。
带领我们进屋后,卢光斌从茶几下拿出自创的力学实验盒,装着家乡老宅的碎瓦瓶,以及电脑里的资料……
“是学生在帮我圆梦”
在卢光斌的电脑里,保存着菜园坝长江大桥、朝天门长江大桥等10张重庆大桥的图片。
“这些大桥都是我的学生参与建设的,是他们在帮我圆梦。”卢光斌用鼠标逐一点击电脑里每张大桥的照片,自豪地说。
重庆,两江环绕,各类桥梁众多,号称桥都。
出生巴南,在长江边长大的卢光斌,对桥有一种天然的情结。
卢光斌至今还清楚记得,1965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武汉铁路桥梁学校(当时叫湖北武汉大桥工业局),负责力学工程(有关桥梁设计建设的基础课程)教学。
当他从重庆主城准备坐火车前往武汉时,看到即将完工、横卧在嘉陵江之上的嘉陵江大桥,被大桥的设计所吸引,直叹雄美。此后,他一直关注重庆大桥的建设情况,期盼自己能为重庆大桥建设贡献一份力。
后来,他教的学生毕业后,陆续参与设计、建设重庆的大桥。
“一想到,重庆的桥梁有我的学生参与建设、设计,我心里就很兴奋。所以每次回重庆主城探亲访友,只要有时间,我都要去看看在建或新建的大桥。”卢光斌说。
他说,菜园坝大桥在建时,他曾一个人专门从菜园坝火车站步行到菜园坝大桥;朝天门长江大桥通车后,他也专程坐车去走了走……
不仅如此,说起重庆的地铁和轻轨,卢光斌也赞不绝口。他说,一次回重庆,还专门去乘坐了轨道3号线,“轻轨很便捷,透过车窗还能观赏两江景色,真棒!”
教育理念承自初中班主任
在卢光斌的资料中,有一篇未公开发表的文章:《那微笑中的期盼》。
这是2007年,卢光斌与十几位初中同学,去四川乐山看望其初中班主任廖老师后写的一篇文章。
在卢光斌看来,是廖老师那总带着期盼的微笑,那抱着“这群山区的娃儿要成才”的信念,才让他和同学们成为单位的优秀工作者。
深受廖老师的影响,卢光斌在教学岗位上,也一直保持着谦和的笑容和严谨的教学态度,他始终把廖老师“微笑传递给学生,一心为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多年来,卢光斌在教学上践行的这些优秀品德,也得到了同学们的爱戴。
“卢老师上课,耐心、仔细。”武汉铁路桥梁学校教学督导室主任、高级讲师李喜元曾是卢光斌的学生,他如是评价道。
李喜元说,当时同学们喜欢卢老师的课程,不仅是因为课上得好,更多是因为卢老师的人格魅力,“卢老师多才多艺,每次学校活动,他都会主动参与其中。现在每年春节期间,很多学生回武汉,都会来看他。”
授课像在变小魔术
近日,卢光斌致电记者,称其编写的中职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土木工程力学基础》第二版,已在7月出版,并有望在重庆推广。
原来,卢光斌退休后,开始编写中职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高职国家教学资源库项目和高职“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其中《土木工程力学》和《建筑力学练习题》已被列为高职“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
不仅如此,卢光斌还主动把自己多年在教学岗位上自创的实验教具(实验盒)进行整理,并主动把教具免费给学校使用。
力学本是一个枯燥的课程,但在卢光斌的授课下,则变成了生活中的一个个小魔术。
“还记得我刚进学校时,卢老师在一次新生联欢会上给大家表演了一个魔术,一下引起了我对力学的兴趣。”李喜元回忆,当时一张薄薄的纸做成桥面,平铺在纸桥墩上,一把钥匙放上去,纸桥塌了。随后,卢老师将纸折叠了一下,改变了纸张的几何形状,像变魔术一样,薄薄的纸张承受住了钥匙的重量。
“卢老师自创的力学小实验,其原理是运用改变材料横截面的几何形状,让材料的抗弯程度、防折断能力几倍增强。”李喜元称。
武汉铁路桥梁学校校长助理、高级讲师陈哲勇称,由于卢老的实验教具在学校引起较大反响,福建一高职学校还主动找到卢老,请他去学校讲学,还将他的实验教具成批制作,并在该校推广。
关注重庆是退休生活的一部分
每晚6点30分,卢光斌都会把电视调到重庆卫视,收看重庆新闻联播。平时他也会上网浏览与重庆相关的新闻。
“了解重庆发生的大大小小事情,才会知道我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也会觉得自己离家更近些。”朴实的话语,透露出卢光斌浓浓的乡情。
对卢光斌来说,及时关注重庆发生的新闻,并记下自己的心得,已经成为退休后生活的一部分。
2011年,重庆卫视播放“綦江好人李学珍数十年为路人义务提供凉茶”的事迹后,卢光斌立即作了一首《重庆好人》诗:“綦江靠贵州,喀斯特地貌。古道行路客,口渴无水找。山腰有一屋,挑水下河槽。爬坡千余梯,力者古稀姥……平湖两岸绿,淳风万世宝,高速伴高楼,家乡人人好。”
今晚,重庆卫视同步播出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