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作家雷平 用重庆话写的重庆故事

28.06.2015  09:19

重庆晨报记者 裘晋奕 报道

老重庆人都知道,磁器口之所以有今时今日的名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里在解放前就是人声鼎沸、帮派林立的水码头。正是这样的水码头,才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人和事,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重庆作家雷平新创作的小说《磁器口风云》就讲述了关于袍哥和革命的故事。

描写旧时的袍哥文化

磁器口风云》是一本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33章。全书一开篇,就把读者拉回到了1948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龙蛇混杂的水码头、“小重庆”磁器口。故事主人公林翰墨受革命思想影响,跟随其堂哥参加了华蓥山农民暴动,遭遇全军覆没后怀揣上级的指示和遗愿,寻找上级组织无果,陷入身心迷茫的境地。

在此情况下,林翰墨本着革命不败的信念回到磁器口老家,从想安分度日到被逼落草,索性改造袍哥组织,建立智新社,建立水门寨根据地。也是从这时起,林翰墨开始从一个除暴安良的草莽英雄,逐渐重新树立起了革命理想,开始整编武装迎接解放大军入川。

因为袍哥文化在书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也决定了这本书的气质就是江湖硬朗、扎劲儿,带有很浓郁的重庆地域文化特色。记者留意到,书中全篇贯穿重庆方言,还融入了相当多对当时劳动人民生活风俗的描写,例如打鱼歌、抢亲以及当年流行的民间歌谣等。“前期采访我都去了磁器口十多趟。光是查询袍哥文化相关的资料,就泡了很长时间的图书馆。”雷平如是表示。

下部作品写荣昌制陶

雷平将《磁器口风云》的时间切入点定位在1948年,这也是有特别原因的。“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磁器口古镇上有一个景点是双枪老太婆华子良逃跑处。我故事的设计就和这个息息相关。”雷平说,按常理推断,华子良逃出后,肯定是带出了不少关于中美合作所的情况的,让当时的川东地下党了解到了中美合作所迫害革命志士的实情,地下党也就此开始了对革命同志的营救。

再回到书中的袍哥文化,雷平说,袍哥组织从清朝初期就有,组织成员涵盖政界、军界、商界,以及小学教师、剃头匠、算命先生等普通民众。“当时地下党也不太可能去拉拢政界、军界人士,只有拉拢船工、底层农民来干革命。我写的正是这些人的故事。

雷平说,《磁器口风云》今年2月完稿后,改动并不大,但在体量上稍作删减。“去掉了约1万字左右的几个小故事,这部分我打算放进我正在写的关于荣昌制陶的小说《烧王》里。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