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全市力争2017年完成钢煤去产能任务
一条长长的井下专用输煤线,将煤矿和发电厂连接起来。通过这条输煤线,电厂可就近获取充足的“粮草”。
正是基于对这种清洁生产的煤电一体化市场前景的看好,2015年12月,新加坡能源巨头胜科工业集团正式进军我市能源领域,投资9亿多元,与重庆能源集团旗下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合资公司——重庆松藻电力有限公司,在安稳电厂共同投资扩建两台装机均为66万千瓦的燃煤坑口发电厂,其中胜科集团拥有49%的股权。据了解,明年两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后,加上现有的30万千瓦机组,安稳电厂每年可消化松藻公司煤炭约250万吨。
在全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发展技术密集型、清洁生产的煤电一体化项目,是重庆能源集团化解过剩产能的重要路径之一。
按照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我市将用2-3年时间,通过多管齐下、综合施策,鼓励企业主动进行市场出清,去除一批过剩产能、一批房地产库存、一批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使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生产不安全、长期亏损的企业基本消失,腾出资源要素、市场空间支持有前景的企业发展。
全市力争2017年
完成钢煤去产能任务
5月17日,市长黄奇帆主持召开全市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专题会议,提出“力争在2017年基本完成全市钢铁煤炭行业去过剩产能任务”。
事实上,在化解过剩产能方面,重庆能源集团已经先行一步。
2013年,重庆能源集团提出“启动7大产业板块转型升级,着手稳步推进旗下煤炭企业去产能”的思路。
针对矿井赋存条件差、开采效率低、煤质含硫高、开采成本高、煤企亏损大的现状,重庆能源集团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和论证,制定了煤炭企业2015年-2017年脱困转型升级方案:2017年以前关闭19个煤矿、5个小火电厂,暂缓2个煤矿建设,分流安置人员30666人。
重庆能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冯跃称,在化解煤炭产能过剩方面,重庆能源集团除了关闭部分煤矿外,还主要采取三方面举措:对存续煤矿实施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专业化改造;推进煤电一体化项目和推进煤炭原地气化项目。
目前,这一系列举措已取得积极成效。2015年,重庆能源集团减少煤炭产能500万吨,净减少1.97万人。如安稳电厂扩建项目投产后,煤炭通过专用输煤线直达电厂,企业因此每年可节约煤炭运输成本约2亿元。同时,该项目也是重庆“千万千瓦”装机重点项目,新机组投产后,将为重庆新增132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年产值可达30亿元,进一步强化我市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来自市经信委的消息称,根据规划,到2017年,全市煤炭产能将压减到2000万吨以内,煤矿数量压减到70个以内。
不仅煤炭业,钢铁行业也实施了精准的去产能措施。
去年底,重钢集团与城投集团、地产集团等6家市属国企共同出资,建设重庆钢结构产业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达20亿元,拟打造一个基于钢结构、覆盖绿色建筑全产业链的特色产业集群,预计到2020年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重钢集团将调减现有船板钢和普通线材生产能力,前者年产能将减少200万吨以上,后者年产能将减少200万吨,并着力提高钢结构应用比例。
“好的产能需要通过新技术来提高。”市国资委相关人士表示,在去产能方面,我市对钢铁、煤炭等行业,主要通过关闭淘汰落后的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功能置换、合理转移等多种方式推进。
据介绍,为确保这些行业稳步推进去产能,我市将配套实施五大措施:制定产业禁投负面清单,各区县(自治县)一律不得新增列入负面清单的产业项目;对产能过剩行业实行有区别的阶梯性、惩罚性水电气等价格,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技术、安全生产等控制指标;对存量企业中技术先进、生产安全、能耗环保达标的产能区别对待,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投放新产品;开展对外合作,向外转移产能;对产能压减和退出企业给予政策扶持。
市属国企实施“四个一批”
清理僵尸企业、空壳公司
根据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我市将积极清理一批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资产。清理过程中,将按照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原则,实施“四个一批”:企业集团内部处置一批,兼并重组一批,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一批,破产关闭一批。同时,建立利益引导机制,对转型升级和兼并重组过程中的债务重组等按照国家政策予以扶持,并妥善做好职工安置。
来自市国资委的数据显示,目前,市国资系统共有僵尸企业67户,空壳企业313户,低效无效资产账面价值544.76亿元,主要集中在工商产业板块。
“这些企业已成为严重制约和影响国有资本营运质量和效益的‘出血点’和‘不稳定源’。”市国资委相关人士表示,今年我市将力争清理僵尸企业、空壳公司和低效、无效资产等200户,2017年基本完成僵尸企业、空壳公司清理工作,退出低效、无效资产。
目前,市国资委成立了清理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督促面上相关工作。市属国企也都把清理僵尸企业、空壳公司,退出低效、无效资产列为今年的重要任务之一。
重庆机电集团从2014年起,对与集团发展战略不匹配、无核心产品、无投资回报、亏损严重且扭亏无望的企业,进行资产重组,通过股权转让、资产出售、清算关闭、破产等方式退出,效果明显。
截至2015年底,该集团全级次存量企业从2014年底的131户减少到108户,二级企业从47户减少到30户。到今年底,其全级次存量企业有望减少到90户以内,二级企业减少到20户以内。
此举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机电集团下属企业“多小散弱”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集团每年可减少亏损5800万元,可节约费用支出7500万元。
重庆能源集团则提出今年关闭8户僵尸企业,注销6户空壳企业;对低效、无效的土地、房屋、机器设备,将利用出售、出租和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积极盘活。
据了解,重庆化医、重庆轻纺、重钢、重庆粮食集团等市属国企,都制订了相应的清理计划。
实施“去存转用”
与民生实事相结合
一边是企业因产能过剩,已停产或减产,导致厂房和设备闲置;一边是新引进的企业急需厂房投产。
矛盾如何化解?渝北区采取的办法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去存转用”,鼓励汽摩零部件、服装等企业通过引进战略合作伙伴、转产或开发上下游新产品等途径,将闲置的厂房和设备变成生产力。
位于渝北区空港的重庆市华佳宏科技公司就是这一探索的受益者。这家主攻4G、5G和智能穿戴设备的企业,办公地址为当地一家仪表厂的闲置厂房。利用闲置设备,华佳宏科技公司只用了不到1年时间,就实现了首期投产,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5亿元。
据统计,通过“去存转用”,去年以来,渝北区盘活了30多万平方米的闲置厂房和楼宇,推动了中仁腾信等55个项目签约或投产,预计全部投产后,可新增产值150亿元。
我市还将去库存与民生实事结合起来——在城市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推进货币化安置,出台了城市棚改货币化安置指导意见,搭建统一的房源信息平台,有效整合统筹市场存量房,利用大数据平台的优势为群众提供充沛的房源,让他们能选到自己满意的房屋。
去年底,全市棚户区改造中货币化安置的比例达到82.8%,远高于全国28%的平均水平。
“货币化安置不仅改善群众的住房条件,减轻各区政府所承担的安置压力、缩短安置周期,还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达到‘去库存’的目的。”市城乡建委人士表示。
市国资委相关人士称,当前,我市市属国有房地产企业共39家,资产总额655亿元,“散、小、弱、重”现象突出,住宅、车库等库存积压严重。目前,市国资委正在分类制定去库存实施方案,近2-3年内,通过控制房地产新项目投入,重组整合,强化促销、抵款抹债等方式,消化市属国有房地产企业库存300万平方米,加快资金回笼,减少资金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