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创造光明幸福 记重庆华厦眼科医院医务工作者的一天

29.01.2019  18:45

1月底的清晨,天刚擦亮,重庆华厦眼科医院大楼里人影憧憧。

眼科医生普通的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医护人员早已到岗,开始了解夜班值班情况,准备早间查房巡视……作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专业眼科医院,他们日复日地坚持并传递着“光明使者”的使命。

7点30分,白内障学科安晓巨院长准时出现在暗室,逐个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检查。观察晶状体混浊情况并耐心地为每一名患者现场分析、解答疑惑,给出最适合的治疗意见,脸上始终挂着微笑。

9点整,“战场”转向白内障手术室,一台白内障手术正在进行。透过手术导航设备,主刀的安晓巨的精湛操作一览无余,医生们在旁边紧张忙碌、学习取经。几台手术压茬跟进,手术室里的忙碌一直持续到了正午。

12点45分,今天上午的白内障手术终于全部完成。“我们每天的时间以分计算。”安院长一边换手术服一边说,”一台常规的眼科手术,若是做好术前准备,真正手术时间大概是5-10分钟,基本一个小时6-8台手术。”谈到白内障手术,部分老年人以为就意味着“开刀、疼痛、住院”。其实白内障的手术方式经历了这么多年,已经非常成熟。安晓巨院长介绍道:“目前白内障的主流术式是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而且手术很轻松,只需要几分钟,便可摘除白内障并快速实现复明理想。

今天手术的老人里其中一名是退休干部,平时热爱看报、摄影,为了满足老人的需求,安院长经过严格的筛选对比,为他选择了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安院长说,“相比以往的单焦点或双焦点人工晶体,三焦点晶体能够给患者术后全程清晰视力,看远、看中、看近都没问题。”手术台上,记者注意到安院长为患者完成白内障手术竟不到5分钟的时间,凭借多年过硬专业素养,他熟练、顺利地为老人植入了三焦点人工晶体,据悉,在患者眼内时间越短,患者术中体验越舒适。

术后复查显示,郭爷爷右眼视力恢复至1.0。“老人年纪大了,但对生活仍有高品质的追求,我们现在的白内障技术完全可以满足。”安院长说。

14点30分的眼科门诊,候诊患者排起了长龙,一张张焦急地面孔在诊室外伸头探脑。安晓巨被患者包围着。

15点00分,“医患沟通最讲究将心比心。”安晓巨说,在患者的术前谈话时,医生的每一个用词都会牵动患者和家属的心,如何把握好谈话的“”,以便帮助患者树立手术的信心,安晓巨院长早就深谙于心。

20多年的接诊经验,使得安晓巨通晓了“病人微表情心理学”,他会特意留意患者本人的微表情,如果病人性格开朗,安晓巨会用幽默的语气来讲解,如果病人表情紧张,安晓巨会格外注意措辞,好让患者安心治疗。在面诊完门诊病人后,安晓巨终于能坐下来歇息片刻。

记者留意到,在每位术后患者临出院之前,安晓巨都会反复叮嘱:“术后据医嘱及时复查。”安晓巨称,“医生比患者家属还迫切希望患者能恢复健康。”曾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医院担任眼科专家的他,一贯低调做事做人,不事张扬。但对工作极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技术秉承着工匠精益求精的态度,严格要求,追求给病患较完美的治疗结果。

“眼部手术,一丝马虎都容不得。术前检查、消毒,术后康复、卫生,他都跟患者交代了再交代,正式因为无数个像安晓巨院长这样细致的工作态度才成就了重庆华厦眼科医院建院以来,至今都保持着白内障零纠纷零医疗事故的记录。

一阵忙碌,时针已经指向18点。此时,住院部的护士又送来了住院患者的病例。冬日的夜晚天黑得很快,但医务人员门仍都抱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投身工作,用精湛的医术为病人打开光明的大门。

记者手记:那些忙碌身影背后的坚守和执着

跟随了安晓巨院长一天的记者,面对手术台器械,我感到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尝试着穿着厚重的参观衣;快节奏的连轴5小时,头晕目眩,而安晓巨却面不改色的这样对手术台整整五小时。这是安晓巨的一天,也是重庆华厦眼科医院所有医生工作时最普通的一天。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在生活中他们也仅仅是一个普通人。

致敬,最美的医生们!

上游新闻记者 余小凤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