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历史三千年,看看其中有你的家乡上榜吗?
重庆,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3000多年。
时光回溯,3000年风云变幻,巴渝大地上家喻户晓的历史事件你知道吗?它们的发生都与哪些地方有关呢?这里面是否也有你的家乡?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时期——巴楚之战
相关地区:涪陵、丰都、垫江、合川
巴楚战争想象图 从公元前16世纪开始,巴人已在三峡地区频繁活动。巴国丰富的盐源让周边强邻垂涎不已。在与外族的血腥搏杀中,巴人书写着自己的历史,故一部巴国史就是一部战争史
距今约3700年前,在四川东北部和长江、嘉陵江、汉水流域,散居着一个骁勇善战、勤劳朴实、以捕鱼狩猎和耕作为生的古老部族——“巴”。春秋战国时期,巴族主要活动在川东、鄂西、陕西汉中一带,与楚、蜀、秦为邻。随着巴国强大,巴楚交恶,数相攻伐。
春秋以来,巴国曾与江汉楚国、川西蜀国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巴人相继在长江边的丰都、重庆等地建立过都城,并将涪陵作为国王死后的葬地。
青铜钲 打击乐器,涪陵小田溪战国墓群出土。上面刻有两个“王”字和象形图案,表明涪陵小田溪很可能就是巴王陵所在地
战国时期——张仪筑江州城
相关:江北、南岸、渝中
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纵横家。图为电视剧《芈月传》中的张仪
张仪所筑江州城,其大致位置位于今嘉陵江北岸江北嘴一带,这便是重庆作为川江封建政治经济中心的开始。此城建成后,为历代治所之地,至清代都很少改变过。李严所筑的的大城约在今观音岩至上清寺一带,称为大城,或称为北城。而张仪所筑的城,称为小城,或称为南城。
到了南宋末年,为了抗击蒙古大军,知府彭大雅全力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
战国时期——宋玉写《高唐赋》
相关:巫山
巫山红叶美景
人们知道“高唐”这个深藏在三峡中的地名,大概都缘于拜读过宋玉的《高唐赋》。
高唐观遗址挖掘现场
高唐观遗址位于巫山县西北部的巫峡镇高唐村,长江北岸高丘山的耒鹤峰上,其始建于战国,是长江三峡中最古老的名刹之一,具有2000余年悠久历史。
东周末期——巴将军自刎
相关:忠县
东周末期(约战国中期))巴国朐忍(今万州一带)发生内乱,时巴国国力衰弱,国君受到叛乱势力胁迫,百姓被残害。巴国将军蔓子遂以许诺酬谢楚国三城为代价,借楚市平息内乱。
事平,蔓子告曰“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于是自刎,以授楚使。巴蔓子以头留城、忠信两全的故事,在巴渝大地传颂。
巴曼子生于东周末年的临江城(今重庆市忠县),巴蔓子为保城池而自刎,后人念其忠诚,改临江为忠州(今重庆忠县)。巴蔓子刎首留城处的古城墙位于县城东门,现依然可见。
三国时期——建张飞庙
相关:云阳
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为解关羽被害之恨,兴兵伐吴,令张飞率部由阆中至江州(今重庆)会合。张飞急于伐吴,鞭挞部卒,被部将张达、范疆杀害。范、张二人带着张飞头颅投奔东吴,吴国遣使媾和,并将张飞首级送回,葬在这里,故有张飞“头在云阳、身在阆中”之说。
云阳张桓侯庙,位于长江南岸的飞凤山,是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修建的祠宇,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形成了一组宏伟壮丽、独具一格的古建筑群,号称“巴蜀一胜景”。
三国时期——白帝城托孤
相关:奉节
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吴国打败,退回到鱼复,改鱼复为永安(今重庆市奉节县)。
白帝城位于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白帝山顶,原名子阳城,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东晋时期——陶渊明写《桃花源记》
相关:酉阳
《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令人向往。
如今,人们发现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一处地带,与陶渊明笔下描述的“世外桃源”极其吻合。
一千六百多年前,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写下了《桃花源记》,留下了一个令世人追逐的“世外桃源”。其实,在酉阳就能找到。
唐永微元年——大足石刻开凿
相关:大足
举世闻名的大足石刻开凿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盛于宋代。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中国四大石窟齐名,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大足石刻时间跨度从9世纪到13世纪,以其艺术品质极高、题材丰富多变而闻名遐迩。
唐咸通年间——潼南大凿佛
相关:潼南
佛首凿于唐咸通元年(公元860年),成于广明元年(公元880年)。佛身开凿始于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历时26年,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凿成。整座佛像开凿前后共历时290多年。
潼南大佛为佛、道二家共同凿造的一尊大型摩岩饰金大佛,是石刻造像中罕见的珍品,位列“蜀中四大佛”之一,是我国第一大金佛,世界第七大佛,被中、外文物专家誉为“金佛之冠”。有"看高大到乐山,看精美到潼南"之说。
南宋时期——钓鱼城之战
相关:合川
南宋淳二年(公元1242年),四川安抚制置史兼重庆知府余始筑钓鱼城。南宋宝六年(公元1258年),蒙古发动大规模灭宋战争。蒙哥大汗自率一路军马进犯四川,于次年2月兵临合川钓鱼城。
蒙哥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
歌剧《钓鱼城》
钓鱼城保卫战长逾36年,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元末时期——明玉珍称帝
相关:江北
明玉珍皇帝造像和祭祀案台
经专家们多方考证,大夏国六卿府所在地———长安寺,就在如今长江索道旁的25中。而当年明玉珍用来接待外宾的国宾馆,就在现在的罗汉寺附近。而明玉珍之子明升,就是在朝天门向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投降。
清咸丰年间——小南海地震
相关:黔江小南海
世人都知黔江小南海由地震引发而形成。实际它的发生时间是公元1856年6月10日,黔江当地发生6.25级,烈度为8°的地震,造就了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地震遗址——小南海,是一个融山、水、岛、峡等风光的高山淡水湮塞湖泊景区,世人称为“人间仙境”。
目前小南海距离城区32公里,面积约3平方公里。平湖之中有岛突兀而立,人民成为朝阳寺岛,岛上朝阳寺以供奉南海观音而得名,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地震遗址。
清光绪时期——重庆开埠
相关:南岸南滨路
南滨路上的法国水师兵营旧址
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三月三十一日,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开埠后,各国在重庆纷纷设立领事馆,开辟租界,建立“国中之国”。重庆开埠以后,川江航运逐渐被外人控制。
位于重庆知名滨江路段——南滨路中段,百年以前,曾是重庆最为繁华的开埠街区,现今重庆开埠文化遗址最为集中的地点。
重庆仅存的21处开埠文化遗址中,如今大部分保存在南滨路,米市街附近。作为目睹重庆开埠历史的南滨路,见证了重庆开埠带来的沧桑巨变,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山水相伴的重庆城,在3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又凝练出了最具代表的文化符号。
红色文化的圣地:红岩村
红岩村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嘉陵江畔。这里襟江背岭,抗战期间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的所在地。
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
说到“红岩村”,必须要提到一位爱国人士——饶国模。当年,正是饶国模女士的仗义疏财,中国共产党在战时重庆才有了“红岩村”这块栖身之地。
饶国模旧居
大有农村
如今,我们伫立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化大都市中,脚下踩着红岩这块热土,正是应了饶国模的诗句:“他年凯歌高旋时,红岩即是众人家。”
从天安门走出国门的“非遗”品牌:铜梁龙舞
国庆五十周年天安门文艺晚会上的铜梁龙舞
铜梁龙舞兴起于明,鼎盛于清,誉于当今。既是舞,又是体操又是杂技;既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也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激情飞扬的铜梁火龙
龙舞最初始用于祭祀龙图腾,使龙图腾愉悦,后来走下神坛逐步发展成为民间文艺活动。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通过龙舞,歌之唱之,召唤龙的精神;舞之蹈之,振奋民族精神。
东方人类的始祖: 巫山猿人
巫山龙骨坡遗址
1985年起,考古工作人员陆续从重庆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遗址出土出一种代表能人的新亚种,后被定名为“能人巫山亚种”,一般称之为“巫山人”,距今约201-204万年。
“巫山人”化石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巫山猿人不仅是中国和亚洲人类最早的始祖,而且也直接影响巫巴地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明进程。
巫山猿人生活模拟
山城之东方建筑明珠——人民大礼堂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于渝中区人民路学田湾,礼堂建筑高65米,大厅净空高55米,内径46.33米,圆形大厅四周环绕四层挑楼,可容纳3400余人。
大礼堂于1951年6月破土兴建,1954年4月竣工,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也是重庆独具特色的标志建筑物之一。
人民大礼堂旧貌
建筑气势雄伟,金碧辉煌,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结构巧妙结合的杰作,以其非凡的建筑艺术蜚声中外。
这座雄伟恢弘的建筑,饱含了深厚悠远的中华文明,体现了一代伟人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的宏大气概,也代表着重庆人民建设美好未来的决心。
人文圣地——长江三峡
瞿塘峡(雄伟险峻)
长江三峡位于重庆市和湖北省境内的长江干流上,西起重庆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千米,沿途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自西向东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不只是中国十大名胜之一,长江三峡还是世界最著名的大峡谷之一。
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刘禹锡、陆游等无数诗圣文豪在此留下足迹和诗篇。
巫峡(幽深秀丽)
人民解放纪念碑:解放碑
人民解放纪念碑,人民习惯简称“解放碑”。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民权路、民族路、邹容路交汇处,一共经历了三次历史演变:
1941年12月底建成的“抗战精神堡垒”。
1947年建成的“抗战胜利纪功碑”。
1950年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
20世纪60年代的解放碑
20世纪70年代的解放碑
20世纪80年代的解放碑
现在的解放碑
解放碑夜景
从“精神堡垒”到“抗战胜利纪功碑”再到“人民解放纪念碑”,随着解放碑的历史变迁,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也在演变,它向我们展示着重庆这座城市独特的人文气质和文化气象,是打造重庆名片的重要载体和符合。
两江交汇的著名古埠雄关:朝天门
重庆朝天门位于重庆渝中区渝中半岛的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是重庆最大的水运码头,也是重庆古老的十七座古城门之一,还是重庆城市最为突出的地理形象标志。
朝天门夜景
几千年来,朝天门沉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是重庆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民国时期的朝天门码头
早期的朝天门缆车
1981年的朝天门
如果要给朝天门一个总体画像的话,那么可以用近人赵熙的《重庆》一诗来描绘:
万家灯火气如虹,水势西回复折东。
重镇天开巴子国,大城山压禹王宫。
楼台市气笙歌外,朝暮江声鼓角中。
自古全川财富地,津亭红烛醉春风。
山城的味道:重庆火锅
对于重庆人而言,尽管重庆美食遍地,丰富多样的菜品享誉天下,但没有哪一样能够代替火锅不可动摇的地位。
重庆火锅,又称为毛肚火锅或麻辣火锅,其的由来是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人们的饮食习惯,重庆火锅的独特风味渐渐受人们的喜爱。
重庆人嗜辣,在调料上大量添加辣椒、花椒等作为基本调味品,彻底“侵袭"了人们的传统味觉。
重庆人一般不说吃火锅,而叫“烫火锅”。重庆有“火炉”之称,夏日酷暑难当,火锅却照吃不误,甚至越热越吃。
此外,火锅符合重庆人热情、豪放、直爽、喜好群聚的民风,重庆火锅为重庆人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时间和空间:小范围、长时间。
因此,在重庆,火锅不仅是一种饮食,还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诗一道难以描述的风景,是渗到骨子里的城市味道,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这就是重庆火锅和它所代言的城市精神气质。
以上就是上千年重庆的风云变幻,看完之后,你服不服?
如果你也为重庆自豪,请一定要为重庆点赞!
原标题:重庆历史三千年,看看其中有你的家乡上榜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