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发展十大新兴产业 哪些专业好找工作?

18.06.2015  03:13

      【摘要】 2015年重庆除了巩固提升“6 1”产业集群,还将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今天起,重庆晨报将邀请重庆高校涉及相关产业的学院教授,来和我们一起谈谈相关专业的学习情况、就业前景。

机器人产业发展迎来高潮,4月在重庆举行的云博会上,展示了跳舞机器人。资料图片

      2015年重庆除了巩固提升“6 1”产业集群,还将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物联网、机器人、石墨烯和纳米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页岩气、MDI一体化、生物医药、环保装备将成为重庆未来加快推动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20多万名重庆考生及家长来说,这是十分重要的信息。从今天起,重庆晨报将邀请重庆高校涉及相关产业的学院教授,来和我们一起谈谈相关专业的学习情况、就业前景。人才市场的专家,也将从他们的角度为你剖析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

      环保装备产业机会多

      既要学好专业 也要注重对政策的把握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副院长吉方英教授说,学习环保相关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打下扎实的学科基础,还要注重对国家政策领域的把握,可以发现更多的机会。

      环境工程专业是为了顺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培养具备污染防治、环境规划及资源保护等方面知识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则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景观规划等多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交叉融合,培养具有生态修复,城镇生态规划和管理,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重庆大学环境专业的学生培养计划中,实践环节非常之多,“我认为我们学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时间,在全国的环境专业中是可以排进前五的”。吉教授说,她对环保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

      吉教授开玩笑说:“现在就连股民炒股都会抢着买环保概念股,可见这个产业有多么热门,多么受重视。”重庆大学环境专业的学生工作对口度越来越高,大部分毕业生会选择到环保公司、环保科研院所,环保、市政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工作。

      重庆大学2014年环境科学专业在重庆招生的录取最低分为592分,录取最高分为597分。

      汇博人才网专家解读

      在国家的规划中,到十二五期末,国内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在提高环境质量的大背景下,全社会投入环保的积极性都在提升,环保行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预计也将迎来大环保集团时代的新格局。

      热门岗位:环保机械设计、环保工艺设计和销售工程师

      相关专业推荐: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

      人才需求:环保设备如污水处理设备、过滤机等需求不断增加,环保技术型人才需求上涨,如环保工程师、机械环保设计师、环保工艺工程师、环保与安全工程师。而销售工程师是传统热招职位,招聘热度一直不减。

      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前景好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专业人才紧缺

      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周康渠说,机器人在《中国制造2025》中被列为重点突破的领域,也是我们重庆未来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重庆理工大学设有“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层次培养具有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专业知识及其工程技术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主要毕业去向:可从事机械、交通、化工、电子和轻工等领域内相关装备的设计、新产品开发,零部件制造工艺、实验与研究、设备管理与改造,也可以从事相关技术的服务工作。

      学院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也与“机器人”产业结合紧密,本科培养具有机电产品设计、制造、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工程技术开发能力,能从事机电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重庆理工大学2014年机械类专业录取最低分为519,最高分为553分。

汇博人才网专家解读

2014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机器人发展也迎来了一次高潮。全国各地机器人产业基地或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平均每周新生两个机器人公司,“机器换人”的口号此起彼伏。中国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而机器人相关人才却不能持续跟进,造成了专业人才的用工荒,而这种情况直接制约着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热门岗位:机器人设计工程师、工业机器人高级工程师

相关专业推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相关专业

人才需求:据不完全统计,一个机器人需要3到5名相关的操作维护和集成应用人才。现在的状况是,机器人市场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而相应的人才储备数量和质量却捉襟见肘,因为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难度大。(记者 林祺 黄晔 实习生 胡梦琴)

   据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