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古城墙如何延续城市千年记忆?

15.09.2015  08:55

  从长滨路拾级而上,穿越东水门,可以到湖广会馆。  特约摄影 苏思

  行人从通远门的拱门下走过。

  特约摄影 苏思 

  ●重庆历史上曾4次大规模筑城,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如今残存3167.6米古城墙

  ●南宋彭大雅用砖石砌墙,抗击蒙古入侵坚持了40年之久

  ●明代戴鼎在宋城基础上筑城,重庆由此有了“九开八闭”十七道城门

  当你行走在临江门、长滨路、朝天门等地,你可曾留意到渝中区路边这些古老而斑驳的石墙?

  这些石墙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它们是重庆母城城墙的一部分。

  公元1371年夏,重庆府指挥使戴鼎大兴土木,垒石筑城。重庆古城便有了“九开八闭”十七道城门及城墙。

  可如今,这些古城墙有的满载岁月的尘埃、带着历史的标志出现在市民面前;绝大多数或散落在街边及沿江一带,或隐匿在堡坎、基石内,与繁华毗邻,却鲜为人知。

  重庆母城古城墙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古城墙无言地讲述着怎样的故事?我们究竟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保护它们?9月10日-11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战国秦将张仪始筑重庆城

  南宋彭大雅修城抗击蒙古入侵

  “城墙是一个城市历史的见证,重庆历史上有4次大规模的筑城,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9月10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袁东山介绍。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314年,战国秦将张仪修筑土城墙;第二次是三国时(公元226年),江州都督李严在旧城基础上新筑江州城;第三次是在南宋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四川安抚制置副使兼重庆知府彭大雅为抗击元兵筑城;第四次就是明代戴鼎在宋城基础上筑城。

  经历四次筑城,重庆母城格局形成。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彭大雅修筑的重庆城。

  公元1238年,蒙古大军开始大规模征伐。当时作为重庆知府的彭大雅虽然知道重庆城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但是泥墙却是其致命弱点。于是他下令全城军民用砖石砌墙,并扩大了整个重庆城的规模,延伸到了通远门、临江门一带。

  彭大雅远见卓识,及时修筑重庆城,使川渝地区抗击蒙古入侵,坚持四十年之久,建树了丰功伟绩。

  史学家胡三省在他的《通鉴注》中称赞说:“我朝自绍定(宋理宗)失蜀,彭大雅遂建渝为制府,支持西蜀且四十年,盖亦归功大雅也。

  到了公元1371年夏,重庆府指挥使戴鼎在宋代旧城的基础上,大兴土木,垒石筑城。

  出身武夫然颇有心计的戴鼎,笃信道家,讲求风水,取“九宫八卦”之象,追求阴阳相谐。由此,重庆古城便有了“九开八闭”十七道城门。

  清乾隆《巴县志》记载:“明洪武初,指挥戴鼎因旧址砌石城,高十丈。周二千六百六十丈七尺,环江为池,门十七,九开八闭,像九宫八卦。朝天门、东水门、太平门、储奇门、金紫门、南纪门、通远门、临江门、千厮门为九开门。翠微门、金汤门、人和门、凤凰门、太安门、定远门、洪崖门、西水门为八闭门。

  渝中区文管所所长徐晓渝表示,明代城墙完全是石头结构,“因旧址砌城”,局部有所扩大。今天人们所见到的重庆古城墙和城门遗址,基本上与清乾隆《巴县志》的记载相吻合。

  母城找到3167.6米残存城墙

  通远门等4座城门还“健在

  沧海桑田,刻录着城市变迁的古城墙今安在?

  今年6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外公布,主城首段宋代古城墙遗址出土,现身朝天门的嘉陵江边。

  日前,渝中区“重庆母城‘九开八闭’城门城墙调查组”公布了《重庆母城“九开八闭”城门城墙现状调查报告》。

  报告指出,重庆母城原城墙周长为8860余米。经过逐一测量后,现在人们仍可看到的17段残存城墙遗址总长共有3167.6米,其中约有600米封存在房基或者堡坎内。此外,还有通远门、东水门、太平门、人和门四座城门可以看到。

  据介绍,重庆现存老城墙以明初戴鼎所筑为主。9月11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残存的古城墙中,通远门已建成城墙遗址公园。天气晴好的时候,不少市民会在公园里喝茶休闲。东水门与湖广会馆连成历史文化街区,也常常有人从长滨路拾阶而上,穿过城门去往湖广会馆。东水门、通远门及城墙,已于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在临江门车站旁,记者发现这里的古城墙隐匿在临江路的一侧。这条交通要道上车水马龙,但是却鲜有人知道这段经历了600多年风雨的古城墙。

  徐晓渝表示,在640余年风雨历程中,经过战乱及历年城市建设,古城墙一部分已被完全损毁,另一部分则封存于堡坎、墙基、房屋基础内。

  《重庆母城“九开八闭”城门城墙现状调查报告》显示——

  西水门城垣(即:城墙)东段部分封在路基、房基下,在四码头至三码头之间,长约146.9米、高约6.7米。该城垣西段全毁。

  朝天门城垣东段位于长滨路10号院坝堡坎,长约55.2米、高约5米。该城垣西段几乎全毁,只残留下朝天门老码头石梯。

  定远门城垣东段位于若瑟堂背面,长约62.5米、高约5.7米,部分城墙封在路基和房基下,约66米。该城垣西段全毁……

  徐晓渝说,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城墙破损情况严重,主要为自然风化、微生物侵蚀和城市建设及管理等多种因素造成墙基坍塌、墙体污损或被道路、建筑掩埋。

  重拾“重庆古城记忆

  我市已出台首个法定名城保护专项规划

  “城墙是一个城市演变的缩影、历史的见证,它如同一本无字的书,默默讲述着重庆的过去。对这样一笔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珍视、重视。”袁东山表示。

  对于古城墙,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秘书长、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教授吴涛认为,古城墙体现了当时城市的规划、选址,是研究老重庆空间格局的物证。“重庆第一次筑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通过古城墙,我们可以追溯重庆的历史和过去,古城墙是重庆城市文脉的延续,是重庆人的根。

  如何保护重庆古城墙?如何留住城市的记忆和我们的乡愁?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蓝勇说:“重庆古城墙与其他地方的不同,比如国内保存得最完好的古城墙之一的荆州城墙,1996年就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具有独立、完整的特点,也利于保护;而重庆古城墙则是错落、分割、散点式的,两者没有可比性。

  蓝勇认为,分散的重庆古城墙需要一个整体的规划,可以用一个“重庆古城记忆”的主题将其串联起来。

  袁东山表示,“原真性”是文物保护第一要素,对于古城墙,不应该用现代化的手段将其复原,而应该保留它的原貌。相关部门可以在每一段城墙旁立一个牌子,阐明它的前世今生,告诉今天的人们它曾经的故事。“让每一段城墙就像乐曲一样,通过文字的介绍,它们就有美妙的音乐流出。让市民知道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一些珍贵的历史‘见证者’。

  “古城墙保护不能搞假古董!”吴涛说,重庆古城墙的保护应以遗址保护为主。而这样的保护方法,已成为世界惯例。

  罗马古城,一段段断壁残垣默然矗立,给人一股历史的厚重感。吴涛认为,城墙的残缺也是历史的印迹和积淀,更是历史发展轨迹的见证。

  据了解,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重庆已经在行动。日前,重庆首个法定名城保护专项规划——《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正式发布(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对全市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和保护。其中,明确要求需整体保护重庆古城墙“九开八闭十七门”的城门格局及“依山而建、绵延曲折”的城墙系统。

  同时,我市也将重点保护整治现存和已发掘的4个城门、17段共长3167.6米城墙。对其他13个城门和共长约5692米的暂未发掘或已毁城墙进行考古发掘,一经发现应及时纳入城门城墙遗址带的保护之中,避免因现代化建设而被毁。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丨陈鹰作品赏析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