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盛产吃货的城市 重庆大学通识课“中国古代食物史”被秒抢

15.04.2019  16:23

大学里每学期选课时,同学们都会使出百般解数“”一门好课。而在重庆大学,博雅学院慕容浩老师的“中国古代食物史”是最受欢迎的通识课之一,几乎从第一节课开始就人气爆棚。当学识渊博、热爱生活的“美食家”老师遇上食物历史,这门课程于是就被烹制得“色香味俱全”。

这门通识课被“秒抢” 错过几分钟都可惜

将食物与历史结合在一起搬上课堂,慕容浩是重庆大学的第一人。慕容浩副教授、博士任教于重庆大学高研院、博雅学院,研究的的方向为中国秦汉史。

食物与课堂结合,一个完全崭新的教学领域。“我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开“中国古代食物史”这门课,但谁让我是一枚‘吃货’呢!”慕容浩告诉记者,他对美食感兴趣,对美食相关的历史更感兴趣。

但大家吃食物,只走胃,不走心,也不过脑子。很少主动去了解食物中蕴含的文化,更不会对盘中餐有好奇进而有思考。”慕容浩说,于是他想到,将食物史开设为通识课,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对食物背后的历史文化都能有所了解。出于分享美食也分享知识的心态,“中国古代食物史”一课应运而生。

从2014年至今,这门课程开了5年,该课程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只增不减。教务选课系统限定这门课限选人数为90人,但是选课人数总会突破上限,本学期甚至达到了98人,每节课教室坐得满满当当无一空缺。

慕容浩说,每堂课开讲之前,他都会格外仔细地对照教学目标和方案,准备教学PPT,以便给学生呈现最完美的课堂效果。

因为课程精彩,学生们也总抢占坐前排和他交流互动。“如果不小心迟到了,错过课堂内容几分钟都会后悔觉得可惜。”2016级新闻学院的张钰华告诉记者。

使冷知识“”起来 学生感叹“涨知识

不仅如此,慕容浩还是学生们公认的博学多才之士,被称为重大版的“百科全书”。

慕容浩在课堂上,将不同朝代食物的食材、烹饪方式、饮食习惯等知识结合时代背景讲述给学生。通过吟咏《诗经》记住了先秦时期关于素食的记载;通过讲解“举案齐眉”的典故了解了秦汉时期的分餐制;讲魏晋的特色食物,进而援引曹丕用热汤饼检验肤白貌美的何宴是否敷粉……这些“”历史总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除了讲历史,他还会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入课堂:他曾品鉴决出八大菜系里各有所长的菜品;不同食物在哪一季节食用口味最佳;探索出不同食材用何种烹饪方法味道最好……他形象的语言、生动的表情,使得他口中的一道道菜肴活色生香。不少学生都说,上这门课,一定要吃饱了饭再去,太容易听饿了。

在课堂上,不仅有关食物的历史吸引人,更有物理、生物、医学、农业等全方位知识的拓展。用微生物知识酿酒、做醋,用燃烧柴草的物理方法使作物防霜冻,多食用姜达到除风祛湿的食疗养生效果……在一次次的科普中,大家纷纷感叹“涨知识了!

在课外,慕容浩还开设了一个读书班,专门带着博雅学院的部分学生精读秦汉简牍。慕容浩说,因为原文本晦涩难懂,各大高校的本科生都很少直接接触。为如果让学生们拥有看懂秦简这一“冷门”的技能,能成为升学、应聘加分。

创作“三峡广场美食地图” 帮学生“排雷

在生活中,慕容浩是一位幽默风趣的老师,被学生评价为“接地气”“零距离”。而慕容浩和学生的联系交流不仅限于课堂,他在QQ及QQ空间和学生也频繁互动。

除了上慕容老师的课,逛他的QQ空间也是平淡生活里的一大乐趣!” 2017级新闻学院的本科生于晴说。

原来慕容浩的QQ空间里,有感慨抒情“好感动啊,流星雨中学生们也给我许了愿:工资翻倍,可以早睡!”,也有自我调侃“混了半个假期的健身房,胖了两斤!说好的瘦成一道闪电呢?”……学生熬夜写作业的说说,评论区有他的加油打气;学生发风景优美的照片,他也真诚点赞。

为了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开阔视野,慕容浩还创作了“沙坪坝三峡广场美食地图(文字版)”。经过亲身体验各家店铺、各类食物,他给学生们“种草”或是“排雷”。慕容浩说,希望学生能在繁忙的课业之外劳逸结合,用美食犒劳认真学习的自己。“熟悉距学校近的各类美食,也是大学的‘必修课’之一。”慕容浩笑着说。

上游新闻记者 付迪西 通讯员 李世倩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带着尬舞游重庆 小伙伴们来数数他打卡了哪些景点
原标题:带着尬舞游中国重庆篇?重庆的小伙伴们让我看重庆晨网
晨间天气丨今日小雨,气温16-21℃
据重庆市气象局消息,重庆今日为小雨天气,气温16-21℃,目前气温16.重庆晨网
重庆3个古镇即将走红
原标题:重庆3个古镇即将走红 【免责声明】上重庆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