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90年前的样子是什么?他用钢笔讲给你听
仅凭一只钢笔可以描绘出怎样极致的景观?能有比照片还细致的棱角吗?会比鲜艳的颜料还要动人吗?
在重大,这一切成为可能——
从建校初期菜园坝正街的校舍,到虎溪新校区的大门,在重庆大学九十周年校庆之际,建筑城规学院教授欧阳桦用钢笔画的黑白线条,讲述九十年时光里的故事。
重庆老城远眺
重庆老城的房子质朴而又清雅,远远眺望去却又觉得宏大壮伟。弯曲的公路,临江建造的房屋都是山城最经典的画面。1929年10月12日,重庆的第一所高等院校——重庆大学成立,从此重庆高等教育近代化进程拉开了序幕。
菜园坝街道景观
重庆大学菜园坝校区运动场
重庆大学1929年建校初期,选定菜园坝杨家花园作临时校舍。黑白色调的转换,这里是重大梦想的起点。
20世纪80年代的沙正街街景
老街老景老校,沙正街承载着重大人的回忆。那时,主要商业街起自南开中学至重庆七中止,过了七中道路两旁多是田野,街道两侧面馆、理发店、饮食店、百货商店、茶馆、药店、诊所、布庄、缝纫店、文具店、古旧书铺一应俱全……从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沙正街改变的是外貌,不变的是居住在这里的重大人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最初的A区校门
重庆大学A区大校门修建于1930年,全青石结构,形态素雅,中间两立柱上有林森题写的校名。校门最初为双立柱式,后来在原有校门立柱左右两端各加建了一个略小的立柱,即现在的四柱式大门。
重庆大学临江景观
1929年,学校选定在沙坪坝建设永久校址,这里,水陆交通便利,且“环山带水,风景极佳,正是读书胜地。”“嘉陵与长江相汇而生重庆,人文与科学相济而衍重大”,江水滔滔,见证重大九十载春秋。
临江而建的理学院与文字斋
理学院
重庆大学理学院修建于1933年,由重庆大学创办人之一的沈懋德设计,建筑外部形式采用中国传统殿宇风格,平面最初为工字型,形态古朴醇厚。文字斋原为助教宿舍,青砖平瓦飞檐,古色古香。
工学院
工学院侧面
工学院楼建于1935年,由留法学者刁泰乾设计,建筑带着浓厚的欧式新古典主义风格,又兼具本土色彩。现在看来并不高,但在三、四十年代的沙坪坝却独树一帜。工学院在战争中经历大轰炸却屹立不倒。如今,新旧材质的契合线上仍有着当年血与火的灼痕,那是岁月里名为“历史”的分子,一点一滴地构筑起了工学院的岿然屹立。
重庆大学第一座图书馆
重庆大学第一座图书馆建于1935年,位于经管学院左侧,前临大操场,后望嘉陵江。是一座平面类似飞机造型的中式小楼,建筑采用了传统木结构建造方式,与理学院和文字斋属同时期建筑,是重庆大学最早的校舍之一。
行字斋
重庆大学行字斋平面呈工字型,是与文字斋形态、功能相似的建筑,比文字斋略小。图为早期竣工不久的行字斋,旁边的民宅还未拆除。
第五教学楼
第五教学楼建于20世纪50年代,采用现代建筑与中国式建筑混合式样,外观庄重宏伟。
20世纪50年代的重庆大学老图书馆及下方的团结广场
20世纪30年代,重大初建时,人们习惯把团结广场叫做大操场。1949年命名为“团结广场”。广场旁边是20世纪40年代修建的新式图书馆。
七七抗战大礼堂
1937年国立中央大学西迁,重庆大学拿出了位于沙坪坝松林坡的约200亩土地,供国立中央大学修建校舍。1938年,修建了中西合璧的七七抗战大礼堂。周恩来曾在这里作有关抗战形势的演讲,大礼堂是重庆抗战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1946年的沙磁医院
1947年1月,为支持重庆大学医学院建设,国民政府将重庆中央医院附属沙磁医院改组为重庆大学医学院附属沙磁医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前身),成为重庆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
露天舞台
重庆大学露天舞台建于20世纪50年代,位于今风雨操场处。风雨操场的舞台上,演绎着学生时代独一无二的跃动,这是不可复制的风里雨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风雨操场,不见不散。
饶家院
饶家院是一座三重院落的四合院,早年曾作过青年教师宿舍。里面有邮局、报刊亭、新书店、杂货铺等,也曾作过学校工会活动室。
寅初亭
寅初亭建于1941年,最初为单檐圆角攒尖茅草亭,形态比较朴素,“寅初亭”几字由冯玉祥题写。为了纪念马寅初先生为民族、国家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仗义执言的大无谓精神而建。
民主湖
20世纪50年代,为预防断水,重大师生自发组织修建了民主湖。挖湖并非易事,据说,当时的学生们在黄桷树上挂滑轮挖稀泥,将其当作有趣的物理实验。
东林村早期修建的教授别墅
重庆大学大校门左侧的东林村一直是学校教师住宅区,这一带林地中至今仍保留有多栋四十年代修建的教授住宅小楼。
B区老校门
重庆大学B区老校门为四立柱式造型,灰白色顶,灰色磨石墙面,风格朴实淡雅。
B区老礼堂
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学校独一无二的“草棚礼堂”,位于今科学会堂前空地处。竹木捆绑结构、茅草屋顶都具有四川民居特色。虽是属于当时的临时建筑,但礼堂的仍可容纳近两千人,学校大型活动均在此举行,一直使用到1983年。
老图书馆
B区老图书馆是建校初期的建筑物,红砖墙面,腰线以下用条石垒砌,形态简洁而实用,与其他校舍建筑风格较为统一。
实验大楼
1954年建造的实验大楼由留美建筑师叶仲玑为主的小组负责设计,大楼平面为“上”字形,外观挺拔,从建筑外观到室内布置都达到当时较高的水平,是重大B区最具特色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
C区大礼堂
C区大礼堂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位于今图书馆位置。当时,学校还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一技术学校,校舍都具有房屋简洁、朴素、实用兼具美观的特点。
C区第五教学楼
C区第五教学楼,建于上世纪60年代,楼高两层,整体形态朴素而美观。
虎溪校区东门
紧靠虎溪老街,西邻缙云山,东望歌乐山,虎溪校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和既开阔又穿插部分起伏山丘。
虎溪校区第一教学楼和实验楼
虎溪校区主要教学楼之一,深秋时,窗外同时出现四季景观的教室D1314,正在这座教学楼中。
学生活动中心
虎溪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外观形似一个圆形的古堡,形态夸张而浪漫。功能分为大剧场和小报告厅。剧场内部装饰带有新古典主义趣味,可容纳几千人就座。
黑白线条下的历史韵味历久弥新,讲不完的是重大的独家记忆,庆祝建校90周年 “聆听重大·岁月留痕”画展,即将在A区和虎溪校区陆续开展。
时间:2019年9月6日-9月13日
地点:重庆大学A区逸夫楼一楼展厅
时间:2019年9月17日-9月22日
地点: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一楼展览厅
主办: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
协办:重庆大学图书馆
届时,现场将展出欧阳桦老师的钢笔画原稿,还将首次展出美视电影学院罗俊老师团队制作的“重庆大学声音地图”,发现校园的各种自然、人文、历史的声音,在现场聆听重大,唤醒深藏在心中的独特校园记忆。
原标题:绝!他仅用钢笔就画出重大90年回忆,大量手稿首次公布!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