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关于重庆大轰炸的小说问世 还原陪都抗战风云
重庆作家、著名编剧熊明国
诡谲的密码战、战时陪都重庆的风土人情、战乱时期动人的爱情……近日,重庆作家、著名编剧熊明国的长篇小说《重庆!重庆》由天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说以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为背景,融合了战争、爱情、传奇等元素。昨日,熊明国接受重庆晚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是第一本关于重庆大轰炸的小说,在十余载创作过程中,他走访了数十名当年大轰炸幸存亲历者,最后才完成了这本书。
小说建立在真实历史基础上
《重庆!重庆》主要讲述磁器口小镇女汉子柳扇子在结婚后遭遇大轰炸,丈夫贺子山失踪,随即柳扇子踏上了寻夫之路,半年后寻得丈夫消息,却发现他成了军统特工……小说描述了当时重庆各方势力相互纠缠的动荡形式,以一个家庭的兴衰、悲欢离合,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战争与命运。
“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到草根女汉子与军统特工的幸福时光,‘中国黑室’的青葱岁月,并且还详细记述了军统刺杀汪精卫功亏一篑的原因和蒋介石官邸被日军精确轰炸的真相等。”熊明国说,这本书里的很多史实是专门经过详细考察的。“历史其实不需要人为地编造情节,原本就比我们编造的要精彩。”熊明国告诉记者,小说里“中国黑室”破译重庆上空的密码疑云,这些都是有史实可以考证的。熊明国说,当时中国和美国一起成立了一个破译密码的部门,其中美国人雅德利被派往中国协助。这个部门潜心破译密码,最后因为一本叫《大地》的英国小说而受到启发,破译了密码。
写作萌发于参观大轰炸遗址
“我是在2002年参观重庆大轰炸遗址的时候,萌生了写这本书的念头。之后的很多年,我就一直在搜集和整合资料,并采访了数十位重庆大轰炸对日索赔团的成员,最后花了三年时间,才写出了这本32万字的小说。”熊明国告诉记者,重庆大轰炸对日索赔团大概有四十人左右,他们都是当年大轰炸的幸存者,这么多年过去,老人们的心中早已没有仇恨,但他们却希望后人可以记住这段历史,并且他们也希望日本人就此事向中国人致歉。
“这本书里的人物形象,大多是我在采访了幸存者以后整合构思而成的。这些采访者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叫粟远奎的老人。”粟远奎在11岁那年经历了大轰炸,当天他们一家人正在吃晚饭,警报拉响后,连碗都来不及收拾,便带上早已经打包好的贵重物品逃往防空洞。当时的防空洞里环境很不好,里面全是凹凸不平的石头,两边挖有两条沟渠用于排水。很多人挤在里面,粟远奎和家人挤散了,独自被挤到一个拐弯处。由于他个子小又缩在拐弯处,躲过了因缺氧造成的疯狂人群的踩踏,但他几十年都忘不掉那几个小时中千百人的惨叫。轰炸结束后,粟远奎在黑暗中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母亲看到他喜极而泣,而他的两个姐姐却再也没有回来。
重庆抗战小说创作应加强
熊明国说,重庆大轰炸只是抗战历史的一部分,但也是不可磨灭又异常重要的一部分。“现在重庆抗战历史题材的小说还有些缺乏,在相关部门的重视下,相信会慢慢多起来。而对重庆抗战遗址的保护,也会逐步加强。”熊明国告诉记者,以重庆抗战题材为背景的影视剧也会逐渐增多,这本《重庆!重庆》就很有可能被拍成影视剧,目前他正在商谈此事。
“历史剧应该以史实为依据,现在流行的抗日神剧,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武侠剧的成分在里面,例如一个人便可以杀死一个军营的日本人这种情节。”熊明国说,抗日神剧将个人英雄主义夸大,有些甚至严重扭曲了历史。“这些剧情很容易误导年轻人,让年轻人觉得我们八年的抗战,不过是如此轻松的事情。但实际上,那段岁月比我们想象中艰难百倍。”
重庆晚报见习记者 范圣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