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太平门遗址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选名单

24.02.2016  09:08

  太平门遗址发掘现场。记者 熊明 摄

  ●现有城墙、城门为明重庆卫指挥使戴鼎所筑

  ●曾经历三次“大修

  ●城墙最下端条石有宋代特征

  古代重庆人从水码头上岸之后,经由哪条路能最快抵达当时繁华的白象街、四方街?答案是太平门。

  曾经是“重庆第一门”的太平门,近日跻身由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选名单。接下来,太平门遗址将和同样入围初选名单的全国各地30余个考古发掘项目一起,接受包括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中国考古学会在内的考古发掘资质单位的评审,有望晋级终选。

  太平门是在一次施工中被发现的。从那时起至今,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太平门遗址进行了长达3年左右的发掘。“重见天日”的太平门日前已完成发掘验收,考古人员在这里有哪些新发现?2月23日,本报记者前往遗址现场,探寻太平门的历史印记。

  城门洞中何以惊现神秘小洞?用于插“门闩”防御敌人

  太平门遗址位于渝中区望龙门四方街太平门大码头一带,是古代重庆“九开八闭”17座城门中东南面的开门,也是目前重庆仅存的4座城门之一。当年这里水陆码头商贾云集,是繁华的商业闹市。

  沿四方街的石板路一路向下,太平门的门洞很快映入眼帘。门洞内外侧高度、宽度不一,据考古工作人员测量,城门最高处5.7米,最宽处4.55米,而门洞中间的墙体上还可见5个神秘小洞。

  “这些洞是用来插横木的,我们推测这里曾经有一扇门,横木则用来闩门。”现场考古工作人员孙治刚介绍,这扇门的功能主要是防御敌人。

  穿过门洞进入城内,左边有一条被清理出来的青石板路。孙治刚介绍,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可前往人和门,“其右侧本来也有一条路通往四方街和白象街,不过这条路已经被淹没在城市建筑中,如今这里只能看到高高的石梯。

  门洞何以为石块所堵塞?民国时期或被当作储藏室使用

  如今所看到的门洞,是太平门的内城门。太平门外,其实还有一座瓮城(古代城市的防御设施)。

  令人疑惑的是,太平门最初被发现时,门洞为大大小小许多石块所堵塞。人们通行所用的门洞,为何会被堵上?孙治刚说,门洞被堵应该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潘文华当重庆市长期间。根据文献记载,当时潘文华为了城内扩容,堵上了太平门。

  “门洞里还曾经有人居住,发掘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民国时期常用的陶质排水管。”孙治刚说,推测当时瓮城内1000平方米范围内有人居住,估计当时人们是把门洞当作储藏室之类来用了。不过,瓮城门已经彻底被损坏了,残存的瓮城墙还有南城墙约50米、东城墙约20米。

  考古人员还根据线索发现,太平门曾经历过三次大型修建;目前露出来的城墙和城门应该是明朝初期重庆卫指挥使戴鼎所筑,而清朝、民国时期对其有过修补。

  何以认定这三次“大修”?考古人员在城墙附属台阶下发现依次叠压有不同时期的三次台阶使用面,城墙顶部也对应有三次比较明显的道路面,外侧城墙立面上更清晰保留有七八次相互叠压的修葺痕迹。

  “我们在城墙下也发现了一些红色夯土,怀疑是宋代留下的。”孙治刚说,城墙最下端的条石有宋代特征,应该是戴鼎当时选择在宋代的基址上重新筑城。“这对研究宋至明清时期重庆城的营造、布局有突破性意义。

  太平门与老鼓楼衙署遗址有望连接起来,或变身遗址公园

  考古发掘结束之后,太平门遗址将得到怎样的保护?相关文物部门表示,太平门、人和门以及它们之间的老城墙,都将被原址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渝中区下半城、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掘之一的老鼓楼衙署遗址也已在规划阶段,这意味着位于这一区域的历史遗址公园建设进入倒计时。

  渝中区有关项目负责人透露,目前,在这一区域打造历史遗址公园的方案规划,初步方向定于连通渝中区上下半城。“最理想的状况是,太平门遗址和老鼓楼衙署遗址也能通过空中连廊等方式连接起来。

  现在,两大遗址之间隔有解放东路,步行大约需5分钟。有关项目负责人透露,老鼓楼衙署遗址占地约13000平方米,会纳入公园范围,而太平门遗址则尚未确定。

  如果现有方案得以通过,历史遗址公园将连通从解放碑到长江边的公共空间,市民可以同时感受抗战文化、宋元明清文化、开埠文化等,在休闲的同时接受历史熏陶。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