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学生人均压岁钱3500元最高2万以上 全国居高位

30.03.2016  08:06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从2015年小学生财商教育教案设计大赛重庆地区颁奖典礼上获悉,根据上海百特教育咨询中心一项调查显示,2015年重庆小学生收到的压岁钱在20000元以上的达到3.82%,10000元到20000元之间的达到3.05%,5000元~10000元的达到7.63%,3000元~5000元的达到17.56%。重庆小学生压岁钱平均收入达到3502.11元,在全国居于高位。

  孩子们的这些压岁钱,知道该怎样合理使用吗?

  江津区四牌坊小学四年级班主任李祖秀2014年开始参加财商教育培训,她授课的班级开展了记账、储蓄、消费、租用等活动。李祖秀介绍,去年她打算为全班学生办理可享受五折优惠的学生公交卡。一开始部分学生还不太乐意,认为家里有车接送,不需要公交卡。尽管被学生泼了冷水,李祖秀最终还是为孩子们办理了公交卡。

  没想到,体会到坐车优惠的学生们在班会上为自己点赞。“孩子们认为,自己既为家庭节省了开支,也为环保出了力,心里很自豪。”李祖秀说,从那以后,班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坐公交车上下学。到现在,原本由父母开车接送的孩子也在坐公交车了。

  李祖秀还在班级设立了公益基金,让孩子们把班上废旧书本、易拉罐积攒起来,定期卖出去,所得纳入公益基金。“虽然一次收入只有几元、十几元,但孩子们乐在其中。在老师和家长引导下,不少学生将压岁钱的利息也捐给班级基金,带动了家长也参与其中。”李祖秀说,每到学校组织捐款时,自己所在班上捐款数额都特别大,孩子们也觉得很自豪。目前,这笔公益基金由孩子们轮流管理、记账。

  此外,班级还开展了一系列财商小体验,周末在家管理财务,到学校门口小商店调查物价等等。李祖秀说,短短两年,学生们养成了不乱扔垃圾、吃饭不剩饭、买东西货比三家等好习惯,还有家长反馈孩子不爱张口要零花钱了。

  重庆晚报记者 王乙竹

  案例

  孩子勤俭这样养成

  很多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每天放学都有小朋友捡到铅笔交到讲台上,不到一个月讲台上的铅笔盒就装满了无人认领的铅笔。

  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的杨老师在颁奖典礼上分享了她的财商教育经验。“铅笔虽小,但能看出在物质富裕时代,同学们常常不能很好珍惜身边的东西,想买什么就从父母那里要。一支铅笔在家长眼里也值不了多少钱,没了就买。”杨老师说。

  为此,杨老师对同学们进行了基础理财教育。首先,介绍生产铅笔的过程,让大家知道生产一只铅笔不容易。其次,让全班同学统计班上每个同学一个月丢失的铅笔数量,让同学们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初步了解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在计算中同学们发现,一个月班上全部同学正常使用了90支铅笔,丢失的有99支。”杨老师告诉同学们,这相当于每个同学用1支铅笔的同时又丢1支铅笔,长期累积起来的数量,让同学们意识到浪费一支铅笔不是小事。

  在课后讨论中,同学们积极想办法防止丢失铅笔,比如在铅笔上做记号,写字时不要太用力,防止笔芯断掉以便用得更久等。“通过这个事例,同学们养成了节约的习惯。”杨老师说,类似理财小方法还可以用在计算家庭用电、商场优惠活动等方面。在生活中,家长和老师不妨从小事开始,引导孩子多计算、多思考怎样才是合理花费。

  南岸区弹子石小学四年级彭老师告诉重庆晚报记者,班上孩子虽然没有过多浪费行为,但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张口就要买东西,对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得到。下一步她会积极引导规范学生的消费行为,让他们了解花钱要有计划,要有合理的消费意识。比如女生喜欢买文具盒,可以通过班级小组讨论是否非买不可,让学生互相交流。其次,每个学生可以填写近期购物清单,制定一个10元购物计划,说明需要购买的理由。“最后开一场讨论会,让学生互相提出哪些东西没必要买,哪些行为是浪费需要避免,以此引导学生按需购买,而不是盲目购物攀比。

  重庆市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陶元红认为,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学生手上的钱也越来越多,却不会对钱财进行合理管理。培养孩子理财意识不仅仅是传授一门知识,更是一项生活技能,能够帮助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